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正 《现代企业教育》2009,(10):153-154
本文从艾米莉·勃朗特的个性特征,成长背景和生活经历出发,试分析了其对《呼啸山庄》的影响,从而使读者对这部英国文学史上优秀作品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使我们对艾米莉·勃朗特有了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为《呼啸山庄》这部充满狂野激情和恒久魅力的传世之作增添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呼啸山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米莉·勃朗特作品很少,只有一部小说和一些诗歌。但她仅有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在100多年来掀起了阵阵研究热潮,在过去十几年里更是引起了东西方文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研究和评论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释《呼啸山庄》的各种意义:《呼啸山庄》主题阐释与比较;《呼啸山庄》的艺术魅力研究;《呼啸山庄》的比较研究;希斯克利夫形象研究;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经典巨著,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从激越的诗情、丰富的想象力及惨烈的爱与恨这三方面来解读这部小说,以探究其所表现出的非凡的创作激情,进而揭示其艺术魅力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储继红 《文教资料》2013,(30):25-26
19世纪的艾米莉·勃朗特有着许多相互矛盾,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性情。这个个性独特的女子在代表作《呼啸山庄》中描绘了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的另类爱情,那是一种你即我我即你的、灵魂高度契合的感情。这样的两个主角身上有着作者双面性情的影子。在某种程度上说,《呼啸山庄》是作者艾米莉双面性情统一、集合的外化。同时,读者也在《呼啸山庄》的阅读中完成了平俗现实生活与激情历险阅读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麻欣 《华章》2012,(35)
在英国文学史中,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与安妮·勃朗特三姐妹的成功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她们在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发展中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她们的代表作《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斯.格雷》被人们所熟知,在这三部蜚声文坛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勃朗特姐妹在文学创作方面都具有各自明显的特色,而导致这种不同特色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勃朗特姐妹身上所具有的不同性格.本文对勃朗特姐们的不同性格对其各自作品的影响作出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呼啸山庄》为研究对象,为探寻小说哥特式特征的表现,立足于叙事学相关理论,从叙述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及非叙事性话语四个角度出发,通过具体深入分析文本表层艺术结构中叙述技巧的运用,揭示其对于体现小说哥特式特征的特殊作用,认为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采用精妙的叙事策略所建构的哥特式特征有助于凸显作品崇高的人性复苏主题。  相似文献   

7.
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丽·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们深受学者们的喜爱,但是其作品中的死亡叙事鲜为人所研究。将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进行比较,以文本为依托,探讨其在文本层面对死亡氛围的描写以及意识层面其对死亡恐惧的消解,并由此研究她们死亡叙事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是艾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受个人经历与所处时代的影响,《呼啸山庄》体现出了浓郁的哥特魅力。本文以经典哥特小说为基础,对《呼啸山庄》与哥特式写作传统之间的联系进行论述,首先对《呼啸山庄》中哥特小说传统的继承进行了分析,然后进一步探讨了《呼啸山庄》对哥特小说传统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描写了弃儿希斯克利夫对呼啸山庄进行报复的故事。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运用娴熟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超自然现象与现实相结合,塑造出独特的哥特式恐怖、阴暗的氛围。本文从哥特文学特点的角度分析《呼啸山庄》中的哥特书写,剖析其典型的哥特特征,深入探讨该小说在背景、人物、情节和主题四方面展现出的哥特文学独有的阴森、恐怖和黑暗的特点,以此让读者深入了解《呼啸山庄》独特的文学魅力以及艾米莉·勃朗特独具一格的写作风格与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0.
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19世纪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该小说自问世以来引发了学者经久不衰的研究,被誉为世界文学中的"斯芬克斯"。本文解读了作者艾米丽·勃朗特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名字象征、环境景物象征,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与意蕴,大大增强小说艺术感染力,使《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坛永葆经久不灭的艺术魅力之光。  相似文献   

11.
赵艳 《考试周刊》2012,(59):20-21
《呼啸山庄》作为艾米莉·勃朗特惟一的小说,无论是在主题结构上,还是在艺术构思上,都表现出女作家超乎寻常的独创性。本文分析了其主要人物希思克厉夫在出走、重新回来直至报复过程中表现出的双重性格。  相似文献   

12.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让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奠定了她独特的地位,在世界史上仍然名声显著。她习惯于用作品来表述生态环境,赋予了大自然人性和主体性。《呼啸山庄》更是表现出了女性的生态意识和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结所反射出的生态和谐观,再阐述了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才能共同发展的观念,在她的作品里还透漏出一种独特的魅力,及时表达了人与自然息息相和作者朴素的生态意识。本文主要分析了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13.
李静 《考试周刊》2011,(2):40-41
小说《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思克厉夫这个角色个性格鲜明,表现出了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超乎寻常的独创性。本文分析了希恩克厉夫在出走、重新回来直至进行报复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双重性格,以及作者的塑造原由。  相似文献   

14.
张珺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56-57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声音三方面对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除新颖奇特的内容外,别具特色的叙事手法同样是使勃朗特姐妹的小说长久不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发表于1847年的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呼啸山庄的主人——乡绅欧肖先生带回  相似文献   

16.
艾米莉·勃朗特尤其关注"人性里的非人类性"特征—肯定真实、野性的自我。这一点在其代表作《呼啸山庄》中表现地最为深切。借此,笔者强烈抨击了西方文明对自我的压抑和否定。  相似文献   

17.
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19世纪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该小说自问世以来引发了学者经久不衰的研究,被誉为世界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希斯克利夫是艾米丽·勃朗特所创作出的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奇特的复仇者。本文解读了希斯克利夫的人生悲剧及成因:自身性格特点;社会环境及小说作者经历与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8.
《呼啸山庄》的激情与宁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由当初的遭贬抑到现在的倍受推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她精神与个性中激情与宁静的特质逐渐被理解和认同的过程.在<呼啸山庄>接受评价的过程中,激情与宁静的生成、抗衡,最终使艾米莉的个性因素成为世人认同的作品的灵魂.研究激情与宁静的个性生成、抗衡过程是我们正确认知<呼啸山庄>的文学价值、寻找创作的原动力的重要视点.  相似文献   

19.
由Emily Jane Bronte(艾米莉·勃朗特)所著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在英国文学史上是有着重要影响的文学著作,也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为奇特的一部作品。特别是作者独特叙事手法,使得本作的时间叙述更具哲学价值,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因此作品将对《呼啸山庄》中的时间哲学进行思考阐述,了解作者蕴含在这部作品中的独特用心。  相似文献   

20.
《呼啸山庄》和"三恋"虽是不同国别不同时代产生的作品,却有着共通之处。"三恋"作者王安忆对《呼啸山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推崇是真实而具体的,两部作品共同表现出超时空的爱情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