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的重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关注儿童整个精神生活,赋予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为此,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课程目标设计应着眼于建构学生的可能生活;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超越“科学世界”,关注“生活世界”;课程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应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2.
朱丽娟 《广西教育》2010,(10):22-22,30
目前,小学教育存在种种困惑: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不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我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的关照里,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3.
教学生活批判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生活既是一个“周围世界”,也是“共同世界”,是教师和学生意义生命存在、更新与延续的历程。它与人的日常生活是统一的,是人为的、为人的生活,与人的成长具有同构性。在功利主义时代,教学生活被种种外在的利益和目标所牵引,其存在的独特性被消解。要重新获得其本有的价值属性,摆脱外在力量的束缚和功利性的制约,就要对其进行价值澄清,回归到关注生命、关注生活,丰富教学活动方式、重视教学情景的创建的路径上。  相似文献   

4.
对教师"日常生活"的批判与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而言,教师的“日常生活”[1]主要是指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基本生活方式和生活状况。教师个人的生活理念、生活哲学和生活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因此,教育要关注人的存在和发展问题,首先必须关注教师的“日常生活”。教育改革必须以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为基点,改变当前“功能化”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还给他们以生命发展的主动权,回复他们本真丰富的教育生活状态。对教师的“日常生活”进行考察,有助于揭示教师潜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进而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一、当前教师“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师作为一种为教育而生、为教育而存在的职业,从根本上决定着教师教育生活的全部意义指向于学生的发展,并以此促进社会的进步。一般而言,教师的“日常生活”主要是指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基本生活方式和生活状况。教师个人的生活理念、生活哲学和生活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因此,教育要研究人的存在和发展问题,首先必须关注教师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6.
金红霞 《教育》2013,(16):44-45
中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知识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难以体现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教师习惯于在"学科知识"范围中规划教学活动,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快活,学生的需要,往往不予充分关注。致使学科教学变得越来越孤立,越来越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改变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学生以快乐,正是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新基础教育”是关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研究,它的价值取向是追求学生生命的成长、关注教师生命的成长和关注研究者自身的生命成长。因此,无论在课堂教学改革还是在班级建设改革上,“新基础教育”谈到最多、关注最多、探索最多的便是教育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生命的成长、生活品质的提升问题,同时,很有见地、很有实践指导意义地指出“成人”与“成事”、“教书”与“育人”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发展;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然而,我们看到了学生的生命意义,却似乎忽视了对教师生命意义的关注;走出了“学习即被塑造”的误区,却走不出“教书是一种职业”的思维约束;看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却往往忽视了教师在学校教学中的生命体现;希望教师承担起完善学生生活的重任,可学校管理却没有给予教师一个展现完整生命的舞台。关注教师的生命与发展,是学校人本管理的核心和必然走向。一、确立生命的意识尽管学校也强调教师是学…  相似文献   

9.
关注教师的生命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发展;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然而,我们看到了学生的生命意义,却似乎忽视了对教师生命意义的关注;走出了“学习即被塑造”的误区,却走不出“教书是一种职业”的思维约束;看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却往往忽视了教师在学校教学中的生命体现;希望教师承担起完善学生生活的重任,可学校管理却没有给予教师一个展现完整生命的舞台。关注教师的生命与发展,是学校人本管理的核心和必然走向。一、确立生命的意识尽管学校也强调教师是学…  相似文献   

10.
教师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议题和关键所在。我校追求的教师发展,特别注重唤醒其内在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力求引领和帮助教师发展专业能力、提升工作智慧.同时获得精神追求、思考方式、生活态度等的提升,并将“变经验管理为道德领导,不断完善成就教师的推动机制”、“化日常生活为意义生活,不断浓厚成就教师的群体氛围”和“变任务布置为搭建平台,不断优化成就教师的行动载体”作为三大着力点,不断加以丰富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发展;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然而,我们看到了学生的生命意义,却似乎忽视了对教师生命意义的关注;走出了“学习即被塑造”的误区,却走不出“教书是一种职业”的思维约束;看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却往往忽视了教师在学校教学中的生命体现;希望教师承担起完善学生生活的重任,可学校管理却没有给予教师一个展现完整生命的舞台。关注教师的生命与发展,是学校人本管理的核心和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在长期的历史语境下以平凡、庸俗、琐碎的姿态成为个体生命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在当代新的社会语境下,日常生活除了具有其本真的外在属性,还拥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其积极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关注生活的不同层面及形成多元的价值判断.论文试图从日常具象的镜中之舞,自我情感的诚挚表达,生命困境的底层书写三个维度来解析诗人杜青诗集《一粒沙上的大海》中所表现的日常生活和生命情感,那些在私人领域里书写的“无聊的人”和“无意义的事”,在日常生活语境下却充满着诗性光辉.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首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论坛”上,我提出了“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的观点,即:课堂教学要以“生命教育”为设计思想,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注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学校教育不能单纯以高考成败攻论英雄,应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领导要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视当前的中小学课程,其困境和误区就在于把学生定格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念给予我们新的启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回归学生生活世界,要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重建学生生活,全面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聆听孩子的教育需求,关注孩子的课堂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应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实施,变“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变“教育规则”为“教育对话”,以生活为背景、以生命的全程发展为背景,以个体的完整生命状态为背景重建数学课堂生活,让数学课堂生活成为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取向,是由“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教师以专业知觉、专业情意和专业自我,去发现、体验、创生和实现专业实践丰富而深蕴的生活意义。所谓生活意义,是指事物或对象对人的生命存在、对人生过程以及对人的价值生命实现具有的内在价值。教师专业实践的反思性、主体间性和伦理性,是其生活意义内在源泉。教师通过课程教学、专业合作和行动研究,实现专业实践的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是有生命的课程资源,这种富有生命的课程资源具有顽强的内生性,可以产生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非常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的需要,尽可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确立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师自身的群体的智慧自由释放,因而课程改革获得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1.改变了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工作学习化,学习研究化”。校本课程开发是新生事物,所有老师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此我们努力通过专家报告、外出学习、互动反思、个案研讨等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学习,制定了《校…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课堂生活不利于教师、学生的发展,“生命课堂”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关注教师、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生命”活力。从增强课堂的人文性,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关注过程性评价三个方面来建构“生命课堂”。“生命课堂”力图建构一种关注学生生命的课堂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开展的苏州市级《从“关注效度”走向“关注人本”:构建幸福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中发现,目前音乐课程改革呼唤关注人本,同时教师专业发展也要求教师能自觉追求教学特色。因此,教师应自觉树立“专业发展”和“教学特色化”意识,并把二者有机结合,实现特色化发展的课堂教学,以主动适应音乐教育职业成为彰显自身生命价值和艺术追求的舞台,让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