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邓志军 《教育探索》2004,(12):94-96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状况不容忽视,其贫困心理引发的各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高校人才的培养。经济拮据、心理素质水平不高、校园非主流文化影响、他人对贫困大学生的态度、就业市场的压力等均是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贫困的重要原因。帮助贫困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建立心理贫困防御机制;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进行干预;是高校帮助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脱贫的重要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和谐社会是实现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的根本前提和现实基础,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从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中探求实现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已成为高校一个十分重要的群体,在对贫困大学生提供物质资助的同时,提供有效的心理资助也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性。因此,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需要及心理冲突的分析,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蕾 《现代企业教育》2010,(14):182-183
贫困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须要求,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要促进贫困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注重人文关怀,以高度的使命感关爱贫困大学生,以和谱的校园文化鼓舞贫困大学生,以便捷的扶持政策资助贫困大学生,以贴心的心理教育温暖贫困大学生,以超前的就业指导帮助贫困大学生,以优秀典型激励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中的心理贫困,是指家庭经济贫困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问的经济压力所引发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关注大学生的心理贫困,引导他们获得合理精神需要,是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高朋敏  齐艳萍 《文教资料》2013,(23):144-145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改革收费制度以后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物质贫困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脱贫.本课题组在帮助辽宁科技大学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贫困的实践中,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将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心理脱贫相结合,旨在塑造贫困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探索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糜泽敏 《文教资料》2008,(8):216-218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群体的数量也不断扩大,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注意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从心理和精神上帮助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试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脱贫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种新的贫困现象——"大学生心理贫困"正伴随着一些严重的刑事案件,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是隐性的,其危害性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贫困大学生的成才。物质解困、精神教育、心理脱贫等策略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特殊群体,如何帮助他们在经济和心理上双双"脱贫"成为全社会的关注重点。基于心理弹性的视角,文章从健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外界支持系统两个方面探讨了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策略,旨在为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通常习惯于把高校大学生贫困问题理解为经济困难,而忽视了贫困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心理贫困。文章从一般意义的贫困问题入手,给出了心理贫困的定义,就心理贫困的表现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贫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威 《职业技术》2010,(2):73-73
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他们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求助"更加不容忽视。较大的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困难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等一系列的心理救助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存在一些心理不和谐问题。培养大学生心理和谐,需要在优化校园和谐环境、完善贫困生多维资助体系、重视心理和谐教育方面作为着力点加强和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品质的培育机制。积极吸纳庄子心理和谐思想,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身修养与人生境界,以此为核心与主线去构建与完善心理和谐品质的塑造路径,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的物质贫困可以通过节俭、勤工助学、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减免和奖励等手段得到解决或缓和,但不少贫困大学生因经济贫困而引发的心理贫困如自卑、孤独、苦闷、恐惧、焦虑等,更让他们感到难受。因此,贫困大学生的“扶志”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应通过思想教育、心理引导和实践指导来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自信和自强意识、塑造健康人格、增强发展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贫困大学生群体由于受到经济等多重原因影响,因此出现了较多心理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有效疏导与解决,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尤其是影响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对院校与社会带来较大的危害.对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是高校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与教育的重要对策.本文对当前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与教育的措施,以期为解决新时期我国高校贫困学生群体心理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辛勤  李晓兰 《林区教学》2010,(12):49-51
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帮扶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而急迫的内容。结合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实际,遵循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有针对性开展思想帮扶工作,具有直接而现实的重要意义。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帮扶工作,需要政府、社会、高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贫困大学生形成合力,共同承担、各负其责。  相似文献   

16.
贫困大学生的物质贫困可以通过节俭、勤工助学、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减免和奖励等手段得到解决或缓和,但不少贫困大学生因经济贫困而引发的心理贫困如自卑、孤独、苦闷、恐惧、焦虑等,更让他们感到难受.因此,贫困大学生的“扶志“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应通过思想教育、心理引导和实践指导来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自信和自强意识、塑造健康人格、增强发展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赵博 《黑河教育》2009,(6):63-63
近年来,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伴随高校收费制度的建立,折射到校园,产生了一批特殊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由于心理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贫困大学生产生了自卑焦虑、内向封闭等心理。掌握贫困大学生的这些心理,对他们进行励志教育,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其个体或群体遭遇某种重大生活事件时,难以有效应对、处理、解决和控制时产生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危险与机会并存、普遍性与特殊性、复杂性与交互性、潜在性与易发性以及自卑与焦虑、封闭和退缩、压抑与抑郁是其主要特征表现。家庭环境、学校因素和个体因素是诱发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诱因。研究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危机特征,探讨其诱因,既是贫困女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高校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在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下,成为就业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研究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提高其就业心理调适能力,能够促使贫困大学生个体积极面对社会,更重要的是促进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贫困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因素的影响,她们中的一部分人长期承受着多重的压力而导致精神压抑,自我保护意识强烈,容易出现自卑感、挫败感、孤独感和无助感等现象。通过丰富业余活动、建立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救助档案、加强心理辅导以及提升性别认同感等途径帮助贫困女大学生走出心理弱势的困境,改善她们的心理状况,这对于帮助她们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