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运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现役的三名突破1.92 m的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普遍存在着H1的数值偏小、H3的数值偏大的缺点,部分运动员存在着起跳腿的蹬伸和摆动腿和手臂的摆动配合不合理的现象,改进蹬摆的配合和过杆的技术动作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运用三维运动学分析方法,对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郑幸娟的起跳技术进行研究,发现她存在着H1的数值偏小,H3的数值偏大的缺点,起跳腿的蹬伸和手臂的摆动配合不合理的现象,认为需改善蹬摆的配合和过杆技术.  相似文献   

3.
跳远起跳技术是由起跳腿的“缓冲与蹬伸”和摆动腿的“蹬、摆”两个技术构成,作为跳远起跳动作的重要技术构成之一的摆动腿摆动技术对整个起跳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中摆动腿技术有关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探讨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中摆动腿技术的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主要由起跳腿的蹬伸技术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所组成。目前,大多数人们集中于跳高起跳的"蹬伸"技术研究,对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现场技术录像和运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最大缓冲幅度比较大;在起跳阶段摆动腿蹬离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缓冲阶段,身体重心的高度、摆动腿膝角的变化情况与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显著性相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伸膝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三维高速摄影系统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后的一些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选手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H1和H2低于对方,其差距在于:助跑倒数第1步水平速度低、摆动腿离地时身体内倾角减小,在快速助跑条件下完成好起跳的能力弱以及起跳腿蹬伸不充分,摆动腿的摆幅与摆速偏小.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信息技术、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决赛前三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跳远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世锦赛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整体上已达到世界优秀水平,在起跳阶段蹬地角度、起跳扇面角度比较理想;在起跳中时间大体呈现T1> T2=T3 的特征,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运动员起跳腿的"缓冲与蹬伸"和摆动腿的"蹬、摆"技术呈现出摆动腿摆动不积极、蹬伸质量不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爱捷运动录像快速反馈系统EIMG90,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摆动腿蹬离地面至起跳腿着地支撑阶段,我国运动员两腿着地点近,身体重心向下垂直速度小,这有利于保持起跳前的速度,起跳脚着地瞬间至最大缓冲阶段,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的重心向上垂直速度相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比,我国运动员在着地支撑瞬间身体内倾不够。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通过三维摄影,对我国部分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起跳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前者在助跑与起跳衔接阶段的质心水平速度较低,倒1步身体内倾角度变化呈大—小趋势;在起跳阶段,起跳腿着地时的质心水平速度低,身体质心垂直加速距离较短以及起跳腿缓冲蹬伸时间比例不完全符合力学原理等。另外,我国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起跳腿蹬伸不充分以及摆动腿摆速和摆幅偏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IVC高速射像系统对参加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男子跳远比赛前10名运动员起跳过程摆动腿动作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摆动腿摆动技术在跳远起跳过程中对增加身体重心垂直速度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速度在蹬离地面至最大缓冲阶段角速度不断增加,蹬伸阶段角速度为零,其特征与运动生物力学有关原理相符:与国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相比,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瞬间摆动腿摆动时机晚、速度慢、摆动幅度较小,从而影响了起跳效果,这是影响跳远成绩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跳远起跳阶段摆动腿摆动的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 JVC高速摄像系统对参加第 4届城市运动会 (1999,西安 )男子跳远比赛前 10名运动员起跳过程摆动腿动作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摆动腿摆动技术在跳远起跳过程中对增加身体重心垂直速度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速度在蹬离地面至最大缓冲阶段角速度不断增加 ,蹬伸阶段角速度为零 ,其特征与运动生物力学有关原理相符 ;与国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相比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瞬间摆动腿摆动时机晚、速度慢、摆动幅度较小 ,从而影响了起跳效果 ,这是影响跳远成绩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制约我国男子跳远成绩提高的因素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主要运动学特征的对比分析,对制约我国男子跳远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绝对速度低、垂直分速度小、起跳技术不完善是阻碍我国男子跳远成绩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三维摄像收集了国家速滑队优秀运动员的数据和资料,对直道滑行中的滑跑动作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分别从不同的滑行距离关节角度的变化、质心横向位移、蹬伸幅度和蹬冰角的变化角度等方面阐述了我国选手的技术现状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从短跑支撑技术的发展看体育专业短跑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短跑技术的发展,“屈蹬”技术的出现,与体育专业传统的充分后蹬教学理论与方法产生了较大的矛盾。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运动学的方法,对世界顶级短跑运动员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支撑技术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了体育专业学生后蹬技术教学应采取“多元化”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现状调查法、文献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年第六全国高等师范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甲、乙、丙三个组别)三级跳远决赛中,男、女运动员的助跑踏跳调查分析,旨在给教练员和运动员充分认识到助跑踏跳准确的重要性,科学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稳定助跑踏跳的准确性,提高运动成绩,为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信息技术法对2016年国际钻石联赛男子跳远项目的前3名运动员助跑最后四步及步长、起跳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运动员之间技术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1)2016国际田径钻石联赛上海站跳远运动员最后四步步长变化不稳定,个别运动员倒数1步步长大于倒数第2步,步长的控制没有达到理想的范围。2)相对来讲,高兴龙助跑节奏较稳定、频率快,踏板准确度高,水平速度发挥充分。3)3名运动员在起跳技术方面高兴龙的起跳技术比较稳定,其他两名运动员在落地和腾空技术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速度耐力专项素质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速度、耐力专项素质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方法,在赋予各指标以不同权重基础上,对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专项素质给予科学的评价,结果表明,在反映我国优秀运动员速度耐力专项素质的整体信息中,各指标权重差异不大。相对而言,以75m自由泳、200m和400m混合泳专项素质所占的权重较大。另外,按照百分法制定的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专项素质评价标准是科学的,也是可行的,该评价标准,不仅适应于对我国优秀运动员速度耐力专项素质的评价,同时也为评价其他水平运动员专项素质水平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标准模式。  相似文献   

17.
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动作结构的模式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动作结构的模式特征 ,对技术动作的诊断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动生物力学方法从三维角度对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弯道蹬冰技术进行研究 ,认为 :步长间滑步长度和滑步宽度的组合应遵循 3.6∶1的原则 ;蹬冰过程中人体重心的纵向位移幅度明显大于横向 ,并非传统认识中的横向移动幅度大于纵向 ;优秀速滑运动员运用Clap式冰刀时的展膝程度并非传统认识上的充分伸直 ,而与采用传统冰刀时的展膝程度相似 ;提供了用起蹬条件作为判断和评价运动员蹬冰初始条件的方法 ,并推测了下肢关节的有效蹬伸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的时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揭示优秀速滑运动员蹬冰技术的时间特点,对明确clap式冰刀蹬冰技术动作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运动学3维摄像方法分析后认为:在一个单步中右单步支撑时间大于左单步,而这种时值的延长体现在单支撑阶段;从蹬冰腿关节的伸展时机上看,踝关节的缓冲时间表现为右腿大于左腿,但缓冲时间占整个单步时间的百分比却相同,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下肢三大关节伸展角速度达到最大值的时机上看,髋、膝关节具有相对的同步性,但踝关节却具有一定的延迟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一台日产JVC-9800摄像机,放在运动场110m栏比赛异侧的跑道内沿中点处,以50fps的拍摄频率对比赛进行全程跟踪录像,并对所获录像资料用“爱捷-71”解析系统进行解析,获得论文所需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国际健将组运动员差距不大,运动健将组运动员有一定差距,一级运动员1,2组的运动员差距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