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最近,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看完后,我从书中读懂了许多……这本书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本。海伦·凯勒生活了88个春秋,却有87年生活在黑暗当中。但是,这样一个处在盲、聋、哑世界中的人,却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全部的精力建  相似文献   

2.
感恩生命     
记得海伦·凯勒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感谢大自然给予我温暖的阳光,我感谢父母给予我敏感的触觉,我感谢我的老师给予我美妙的知识……”海伦身有盲、聋、哑多重残疾,但她怀着感恩之心面对不公,她甚至还感谢上天给予她的不幸,她认为正是不幸使自己比常人更加坚强,更加不屈不挠。最终海伦克服了重重困难,奇迹般地成为一名伟大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3.
《瓦尔登湖》在其平铺直叙、简洁明朗和有观点的文字中,蕴涵着优雅细致纯净透明的美。怎样教授这篇课文?我的做法是:认识美。美好的标准是:撞击心扉,震颤心灵,使自己的眼睛为之一亮。这样的文字在文中多如夜空中的星星。我让学生每人指认一处,然后美美地将它朗读出来。我将这个过程称之为美点展示。这是对学生美的直觉性和美的敏感性的训练。鉴赏美。我把这一步称之为美点鉴赏。我引领学生对其非常喜欢的美点反复细读,仔细体味:问它写了什么;再问它是怎样写的;三问它为什么这样写,美在哪里。然  相似文献   

4.
少年课堂     
老师以为我是个捣蛋鬼。我在家里从未领教过痛恨和羞辱,可是在学校里,却有人给我上了这第一课。当时,我喜欢上一个名叫海伦·塔克的女孩,她肤色白皙,梳着辫子,举止优雅。她总是衣着整洁,在课堂上反应敏捷。现在想来,我那时候上学大概主要是为了看到她。我梳理头发,甚至还为自己弄了一条破旧的小手绢。这条手绢是一位女士用过的,我只是不想让海伦看到我用手揩鼻子。水管又冻了,家里没有水,但我每天晚上都要把袜子和衬衣洗一下。我总是拿着水壶,去本先生的杂货店,把水壶伸进他的冷饮柜,舀一些碎冰块出来。到了晚上,冰块融成水,就可以洗了。那…  相似文献   

5.
刚进初一,学习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这篇文章时,我就深深地被海伦的故事所吸引。今年暑假,我终于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海伦·凯勒》这本人物传记。读罢,更是为这个传奇人物所震撼。书中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的一生。海伦出生后十九个月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着又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图画练习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站立的人物画。个别学生把临摹的画面搞得怪诞。我问他这样画究竟美在哪里,有什么艺术创新,他答不出来。这也许是一个个别的例子。但类似的情形,诸如那种种以丑为美、以怪为美、以俗为美的  相似文献   

7.
《当代学生》2012,(18):60-61
本期"微阅读"书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美]海伦·凯勒译者:孙笑语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者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该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天?你会让你的目光停留于何处?  相似文献   

8.
美丽与丑陋,到底相距多远,也许你说不出来,因为那是无法用数字表示的。打个比方:美丽就好似天堂,充满欢声笑语,是那么神圣;而丑陋就像地狱,充满邪恶之气,让人觉得无法忍受。原来美与丑相差这么远,我原先也是这样认为。可是后来我读了一个故事,改变了我对美丑距离的看法,我认为美与丑之间的差距有时等于零。也许你会很惊讶,急于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让我来告诉你吧。国庆假期,我在家没事,便和爸爸到新华书店转了转,无意中看到了它———《美与丑》。翻开这本书,我便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故事中有两个小女孩,一个叫小南希,一个叫海伦。南希是个富家…  相似文献   

9.
Leaving a Note     
译文:一天早上,海伦醒来,看了看闹钟。天啊.8点了!于是她大叫起来:“妈妈,您为什么不叫醒我啊?”妈妈走进海伦的卧室,问道:“怎么了.亲爱的?”海伦说:”昨晚我在桌子上留了张便条.让您早上7点钟叫醒我的。”然后妈妈说:“我看到了。我也留了张便条.告诉你7点钟起床。”  相似文献   

10.
★小新VS风间★小新:你这幅画里缺少一点感情。风间:怎么?小新:看我的……(在画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新之助”)小新:这样就好了。风间:你这样跳舞是不对的。小新:你不要崇拜我。风间:我没有!小新:你不要不好意思。风间:我也没有!★饮料机旁★小新:妈妈,妈妈。美伢:我是不会给你买的!  小新:平时家里穷,买不起,难道出来玩的时候都不能给我喝一杯?  美伢:你这个孩子,平时天天喝……(众人围观,美伢只好买)★小新和美伢去看电影★美伢:小新,要不要先尿尿?小新:不要!(电影快开场)小新:我要便便。美伢:刚才为什么不要?小新:刚才不想。(厕所门口…  相似文献   

11.
正游弋在茫茫书海中,我得到了许多。鲁迅教给我深邃,巴金带给我真挚,冰心让我感到温馨……书籍真可谓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在阅读中,我学会了珍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凯勒出生后不久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在那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里,海伦是多么的孤独和痛苦,可她并没有悲观失望。她用自己的手代替眼睛和耳朵,不断克服困难,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是无比幸运的。想想海伦,我们所拥有的比  相似文献   

12.
我不是美丽的女人,当我与美丽的女人一同出现在男人面前时,看着男人不同的目光,我深深地感到:美丽真是个好东西。一次,我坐在一位靓姐的车后上街,不小心撞上了一位汉子,想不到他不怪罪骑车的靓姐,却骂我不灵活。看着他怒目圆睁双手叉腰的样子,我在心底感到他好可笑。公元前12世纪,东西方同时出现两大美女──中国皇后苏姐己、希腊皇后海伦。这两个美女的诞生,为东西方文学带来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封神榜》中的苏姐己灭掉了殷商王朝。海伦则让人们忘不了木马攻陷特洛伊。“一顾倾人城,再顾倾入国”,这是美女的威力,也是美…  相似文献   

13.
张晓林 《中国德育》2009,(12):57-59
美国一名普通教师海伦·姆拉斯拉在当班主任时,每学期末都会为每位同学写一份热情洋溢的评语。若干年后,他的一名学生因公殉职。人们在学生的贴身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纸条,是海伦·姆拉斯拉当年写给他的评语。在这位学生的葬礼上,其他学生纷纷告诉海伦·姆拉斯拉:“您给我的评语一直压在我的写字台上,  相似文献   

14.
我认为,一个人不应该为自己的外表而感到自卑。其实,最重要的是内心。一个人内心美了,人也就美了。就像文中的主人公,当她开始美化自己的内心时,她也就很美了。比如美国盲聋女学者海伦·凯勒,她没有眼睛,又失去了听力,可她凭着自己的毅力,学会了讲话,并且学会了五种语言文字,为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是频繁可见。相反,有些残疾人因为身体外表的不美而自甘堕落,某些同学因为家庭残缺而放弃学业。其实他们只要端正一下对待人生的态度,走上正确的路,那么他们的生活也是很美好的。如果人人都对生活充满希望与信心,那么世界上…  相似文献   

15.
一直想去看沙漠,非常想。 在我眼中,飞沙走砾的大漠、戈壁和雪山、大海、草原一样,都有着一种磅礴之美。不同的是,沙漠的美颓废而荒凉。那略带绝望、毁灭、残缺气质的美如世界末日般让人窒息。  相似文献   

16.
马蹄叩不痛的戈壁驼铃闹不醒的大漠已经属于那——遥远的历史!嫩绿的骆驼刺击败了沙魔的偷袭婀娜的红柳树赢得了漠风揪心的哭泣上千年过去了西部就这样站着……倚巍巍群山瞰茫茫戈壁送去负重的驼铃迎来朝圣的马蹄千万年的夕阳也这样站着任晚霞染遍戈壁染遍远山的雪峰翘首望断天涯路遥盼西出阳关人终于有一天飞来一只银白色的铁鸟我的家园我的西部你噙着泪花频频招手西部遥远的历史@张凌虚$青海工业学校  相似文献   

17.
翟国选 《快乐阅读》2023,(12):26-27
<正>海伦、夏姬是两位在空间上相距遥远的女性,而她们与《列女传》的出现在时间上又有相当漫长的距离,之所以由海伦联想到夏姬,又将她们与《列女传》相关联,是这两位女性的人生经历与后来中国历史上所谓烈女的出现及《列女传》的问世,给予我极大的启发,使我深深地领悟了恩格斯关于历史进步与退步的有关论断。说起海伦,大家一定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18.
我执教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抓住现代诗歌的四个鲜明特点组织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反复诵读,感受其音乐美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和韵律上,但这首诗则主要体现在节奏上。每句的节奏可按3个节拍处理,每个节拍可作一短暂停顿。这样,诵读时节奏感就可以体现出来。我先引导学生用竖线画出每句的节拍,然后组织诵读,要求读出节奏感。本诗的节拍划分如下: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海伦&#183;凯勒》一文叙述了海伦小时候不向命运低头,刻苦学习盲.文、练习说话,终于考上大学的故事。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我选取两个最能体现海伦艰苦学习的部分作为“长文短教”中重锤敲打的地方。它们分别是第三自然段中“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相似文献   

20.
奋斗一百年 建立沙产业 我在10年前提出创立沙产业,不过是冒叫一声。我不是学农学的,也没有搞过沙产业。同沙漠、戈壁接触,仅仅是让我在技术方面管导弹发射试验的那一段时间。导弹发射基地在沙漠、戈壁上。我利用执行任务的间隙,到处跑跑。看看,发现我这个脑子里的沙漠、戈壁概念不对。沙漠、戈壁里不是没有生物,而是生物多得很。从这里我得到了一点启发:对于生长在沙漠、戈壁这类特殊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