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现行的城中村改造很少考虑城中村居民的人群特征和改造意愿,导致改造成果不尽人意.通过调查城中村改造中的居民意愿,结合城中村具体情况和居民群体特性,总结居民的改造意愿及其顾虑,可以为下一步更好地进行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合肥市的城中村改造入手,通过全市的城中村的简单概述,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方面,经济和社会的两个角度,对于合肥市城中村改造的效益进行分析。得出城中村的改造对于政府的财政收入、经济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在最后从城中村改造的经济效益引发出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合肥市的城中村改造入手,通过全市的城中村的简单概述,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方面,经济和社会的两个角度,对于合肥市城中村改造的效益进行分析.得出城中村的改造对于政府的财政收入、经济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在最后从城中村改造的经济效益引发出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陈冬仿 《科教文汇》2008,(21):170-171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中村所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城中村对城市化进程双重影响,进而提出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措施,对当前正确认识和解决城中村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邹娟 《中国科技信息》2014,(19):189-190
1概述 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据统计,2012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5.57%,而发达国家如日本2011年城镇化率为91.14%,美国2011年城镇化率为82.38%,相比可知,我国城镇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而城中村问题也将继续存在。目前,城中村问题的研究热点正由城中村改造转向社会空间统一体的特征和本质领域,如学者兰宗敏等人选择北京市城中村,对区域内流动人口日常活动空间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关于城中村消防问题的研究相对于改造方面的研究还是较少的,而消防安全问题关乎流动人口的安全和健康,也应该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本论文选取北京市的几个典型城中村进行实地调研,并分析其所存在的火灾风险,为治理城中村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韩荣发 《今日科苑》2009,(9):114-114
本文就"城中村"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进行解析,并对"城中村"改造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针对广州大学城的建设造成了城中村巨大的人为变化,分析了广州大学城城中村独有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试图提出一些改造城中村现状的建议,启发对城中村改造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在区域上被城市包围的"农村"。以哈尔滨市"城中村"改造规划为例,针对城中村改造规划的编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杨淑芝 《科技通报》2015,(2):167-169
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工程中,对改造工程中的不定开销波动方位进行准确预测,可以减少经济开支,提高建设效率。提出一种基于程控约束的城中村棚户改造工程不定开销波动预测算法。首先进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工程中不定开销波动模型构建和参量设计,构建能拟合诸多不定因素影响因子的非线性动力系统,实现对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工程预算的不定开销控制模型构建。基于Lyapunov指数预测算法,把经济开销数据序列看作是一组非线性时间序列,进行波动预测,纳入具有程控约束性的影响因子群组,实现波动预测算法改进,降低预测标准方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预测和控制在改造工程中出现的不定开销的波动,波动幅度降低为0,从而节约工程预算,降低城建成本。  相似文献   

10.
从流动人口在呼和浩特城中村居住的原因和城中村改造对流动人口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城中村改造兼顾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几点关于流动人口安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温洪玉 《科教文汇》2008,(15):208-208
本文从城中村形成的复杂原因出发,认为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体制、机制、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如果改造不良的话,还可能形成新的城中村。因此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除改善硬件设施外,还要重视软环境建设,避免城中村再生。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分析城中村的成因及存在问题,接着指出城中村改造面临的问题,最后给出城中村改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祝玮 《科协论坛》2008,(1):156-157
我国现有的城中村改造往往是政府、开发商和村民三方的利益博弈,改造后村内大量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往往是被忽视的一个盲点.本文从流动人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城中村是目前最适合流动人口的居住模式及城中村改造对流动人口的影响三个角度探讨了城中村改造兼顾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一种现象,本文论述了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分析了城中村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城中村改造应坚持的原则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是我国城乡隔离制度安排背景下,政府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城市快速扩张的产物,是政府以制度变迁成本最小化为原则,回避与主要利益群体冲突的产物.如何对城中村进行改造,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制度变迁角度对城中村改造和农民市民化进行研究,分析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间的不均衡,农民对制度需求的强度减弱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制度变迁的难度,无疑为政府加快对城中村改造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既有条件下如何在路径依赖中实现制度的均衡,首要问题就是真正保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中村"改造进行分析,并提出政府改造遇到的问题及改造思路和实践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太原市为例,深入剖析了城中村现象及其问题所在、产生根源,指出城中村改造具体方式,在方法上进行分类指导,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难题,解决多方利益的同时,还需要解决城中村改造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公共空间小作为城中村最为人诟病的问题,在改造过程中解决地下管线空间布局、充分利用观状管线系统和理顺地面设施与地下管线之间连接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就最近参与的城中村整治工程设计中的相关设计经验作如下总结,与相关设计工程人员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是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由于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约束和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而产生的社会现象。本文闼述了西安“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现状以及基本思想,在分析目前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其作了深入的研究探索,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方法,同时也为西安市的“城中村”改造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的背景下,主城近郊农村如何开拓城市化进程,自然地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武汉市花山生态新城作为打造两型社会先行先试示范区,通过树立科学先进的建设理念和跨越式发展的运作模式,避免了以往城市扩张、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从源头上杜绝以往城市扩张和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弊病的出现,让城中村及城中村改造等现象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