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无疑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应被动地执行课程,而应成为课程积极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因而,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已是时代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摒弃"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师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主要体现于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方面。语文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是基于"理想课程"转化为"现实课程"的需要,为多元主体间提供平等对话平台的需要,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的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本文结合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这一单元的教学,通过"活用教材"使学生"学活"。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由"教科书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这并不是要忽视教材的重要性或者抛开教材进行教学,矫枉过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材(课本)仍然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教师在教学时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好教材、用足教材,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达成教学目标,实施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黄素龙 《师道》2014,(12):34-35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资源的组织者。历史教师要实现历史课程目标,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就要懂得"用教材教",而不能满足于"教教材"。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用好历史教材之余,还要善于开发历史教学资源。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说:"教学最好是从实物的观察入手。  相似文献   

6.
袁峥 《考试周刊》2011,(16):12-14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备课就是吃透教材,学生的学习也是掌握教材,且不少教师持有"圣经式"教材观,他们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视教材为工具和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教材功能的转向促使教师摆脱教材的束缚和钳制,克服对教材的盲目崇拜和依赖,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所谓"活化教材",即结合教学实际批判性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包括教学顺序的调整、教材内容的加工及教材资源的整合等,融入个性化的备课元素,从而不再拘泥于现成的课程"产品",与学生的学情更相匹配,课堂教学效果更趋灵动有效。本文以牛津版小学英语为例,提四点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学中,教师既要全面理解"三维目标",又要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尤其是利用好教师资源、教材资源、学生资源、网络资源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三维目标"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专家编写供教师使用的内容文本。教材的使用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但无论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合理处理是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合理把握教学策略、构建教学流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处理教材让孩子恋上科学呢?  相似文献   

9.
张琴 《考试周刊》2009,(15):74-75
随着课改的实施,教师的"资源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意识到:必须打破教材的界限,引进与之相关的课程资源并加以利用,或补充教材,或整合教材,或拓展教材,才能让学生获得持续的发展。本文作者在认清小学数学活动课程设计的困惑之后,提出了"追求简约"的资源统整观。通过具体实例阐述如何统整课程,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后从"课程智慧"的高度,提出如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设计最佳的数学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0.
文本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练笔是"读写结合"的有效载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情特点,依托教材优势,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善于挖掘文本资源,适时进行练笔训练。让学生通过在"词语意象"、"模仿迁移"、"情感喷发"、"插图生发"、"角色转换"、"留白着墨"、"结尾续写"处设练,以提高课堂练笔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泡泡语"作为教材中独特资源,也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文中出现的这些形形色色的"泡泡语"被教师关注过吗?于是笔者在课余时间,对本校语文教师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教师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实践着,有的教师对文中"泡泡语"视而不见,有些教师却抓住这些"泡泡语"大做文章……其中或多或少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笔者以"三年级上册课文中的ˊ泡泡语ˊ"为例,进行内容梳理与使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每个教师都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同时,现行教师用书减少了以往对教材的详细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其主要目的想给广大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自我创造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国家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精神、课程改革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中小学校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教学可以依赖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是亿万中小学生"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主要通道。对于数以亿计的普通百姓来说,也许他们一生的文化记忆只有"中小学教科书"。  相似文献   

14.
宣黎毓 《考试周刊》2010,(52):80-81
什么是课程资源?我认为,语文课所采用的一切资料来源,都应属于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标"明确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生活等都是课程资源。面对如此之多的课程资源,我们该如何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提高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呢?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我自己努力,另一方面就是集中大家的智慧。2009年我校以此作为课题研究,期待在有效利用现有课程资源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5.
根据输入假设理论,在大专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发"i+1"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的阅读课程资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发适合自己的阅读资源,可达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通过研究分析《新编实用英语》教材、近几年大学英语三四级试卷的阅读部分及阅读教学现状和学生阅读现状,及阅读实验论证得出结论:在专科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发利用阅读课程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学校围着课程公转,教师围着教材自转,学生围着教师旋转,师生围着课堂周转,这个似乎百年不变的"教学法则",随着新课程的到来,如今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历来,都是课程、教材主宰课堂,学生只有按着课表、捧着书本,跟着教师执教棒"舞蹈"的份儿,说白了,就是学生只能一味去适应课程、教材。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课程资源建设的自主性更强,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的力度更大。校本教材的构建需要教师精心探究与规划,而教师对校本教材的"再度开发利用"则是推动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元动力。  相似文献   

18.
张文栓 《中国德育》2013,(23):48-49
河南省辉县市吴村镇中心学校以"办好吴村人民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为目标,着力创办"新学校",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认识学校教育,以新的方式重新组织和拓展教育活动,以新的业绩诠释学校教育的丰富内涵。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发展教师通过自编教材、选编教材、选用优秀教材、拓宽现有教材、挖掘社区资源等五个渠道挖掘校本教材资源,确定课题内容后向学校申报;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根据申报内容,进行归类统计,  相似文献   

19.
教材作为服务教学的一种课程资源,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最基础、最直接的载体。"用教材教",要求我们既要尊重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地延伸和拓展教学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应立足教材特点,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性、个性化地应用教材。  相似文献   

20.
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拓展课程的知识是一种开发,挖掘蕴藏于课程的内在信息也是一种开发;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种开发,学生能动地学习也是一种开发。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Go For It"教学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