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上有两种艺术形式是将灯光打在白色幕布上的:一个是皮影,一个是电影。灯光犹如生命之水,生命由此显现而鲜活。今天,当电影风靡世界每个角落的时候,马灯曾经照亮的彩饰雕镂的生命,却在黑暗中渐渐遁去。皮影成了电影的故事,仿佛与我们隔着一个世界。对于皮影,仍是电影《活着》和《桃花满天红》给我的印象。在前往北京东郊皮影收藏家王今栋先生的采访途中,那些彩饰雕镂的皮影人物,一会儿在光影里鲜活起来,一会儿在黑暗里消失下去。让我联想着另一种生命的存在和另一种活着的方式。王先生取出他的收藏,那些经历了几世几代暗暗旧旧…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初识《世界文化》是在一张全国报刊的征订广告上,密密麻麻的报刊名字中间,“世界文化”四字深深地吸引了刚刚步入高中校门的我,在这个面对世界的年代,在这个面对世界的年龄,我对外面的世界文化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于是我当天就去邮局买了一本,只为“看看世界文化”。没想到,这一看就再也收不住了,一个色彩缤纷、精彩奇妙的世界文化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于狭小的课堂飞到了广阔的大千世界之中,搭乘上潮流的快车。我的眼睛亮了,心也亮了,我真高兴,能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这个使我增长见识的朋友。我决定订阅这份杂志…  相似文献   

3.
张晰綪 《世界文化》2012,(10):50-51
若说慈母、严母有别。那么母亲瓦莉绝对是后者中的极致。从小生长在匈牙利乡下一个极端严格的天主教家庭,母亲的头脑中对于年轻人的吃喝玩乐早已具备了相当的抗阻力。7956年,当时的我只有4岁,便随全家离开了匈牙利。随后的60年代里,旅居美国纽约让童年的我看到了一个开放而宽松的世界,但母亲的严格管教却是那样地与之格格不入。我一天天长大,全家再次迁居英国伦敦,我那本应躁动的青春期仿佛也随着身后的纽约渐渐远去,变得愈发沉闷无趣。  相似文献   

4.
陈樱 《世界文化》2005,(11):32-33
有一个大神秘,隐藏在威尼斯的繁华里:总有一天,整个威尼斯会沉到亚德里亚海的水底下去,这是它最美丽的结局——我不止一次地听人这么说过。在托马斯·曼的小说里,在巴雷斯的小说里,在罗布莱斯的电影里,在朱天文的小说里……我都听见过这样一个声音:“只有威尼斯,能够决定我的命运!”仿佛全世界的恋人们,都在关注威尼斯的未来。同时,仿佛全世界的恋人,都愿意去威尼斯,寻找自己的幸运星座,甚至将自己的生命,交给这座天天都在下沉的城市。“死在威尼斯”,仿佛是一个寓言、一句谶语,使威尼斯这座本来就够神秘的城市变得更加暖昧和扑朔迷离。有一…  相似文献   

5.
陌生的亲人     
文心 《世界文化》2006,(4):21-21
万圣节的前一天,我下榻到华盛顿波多马克河河畔的一家旅馆里,旅馆有极大的院子,白色的房子是殖民地时代古色古香的建筑,家具也全部都是殖民时代的典雅形式,让人感到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  相似文献   

6.
敬爱的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你们好!我是一名大二的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从小对英语的酷爱,使我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进入大学,不断地灌输专业知识,使我觉得自己成了只进却不出或者出得很少的机器。本身就生活在一个汉语占“统治”地位的环境中,又脱离了一种大千世界的联系,英语仅仅在课堂上、课后的闲谈和一些影视音像作品中。在那里我才真正感到自己是一个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哎,真有所谓“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伤感。而我开始接触贵刊时,我仿佛找到了一位久别重逢的知己,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亲切。遨游在贵刊中,领略世界方方面面,真使自己这只…  相似文献   

7.
岳力 《世界文化》2007,(9):31-32
在我并不丰富的读书阅历中,我时常感到,面对一本书就如同面对一个人。人吃一样米而养百样人。同样的,由那些博大的语言集合而成的书们的世界也是五彩缤纷的。有的豪迈奔放,有的婉约拘谨;有的崇高壮阔,有的卑琐平庸;有的如远山横着密林那般深邃幽邈;有的如田野里茁壮着的棉花和大豆一样亲近朴实。而我在词语的密林里成年累月地穿行,犹踯躅于熙熙攘攘的市廛,  相似文献   

8.
复活的古船     
瑞典王国的西部面临美丽的波罗地海,沿着海岸线驱车南下,有一个世界著名的文化城市,每年都有世界性的音乐会或电影节在这里举行。这就是哥德堡。走进哥德堡,就会发现这是个美丽的海港城市。在海湾两侧,沿着小丘陵,高低起伏地排列着各式各样的古老建筑。哥德堡城的标志是一个古代船长的剪影,城中的许多设施仿佛也都与远洋航海有关。接待我的瑞典朋友不止一次地强调,哥德堡有和世界各地通商的悠久传统,是一个国际化的开放城市。我来到哥德堡的这天,正赶上当地庆祝春天到来的节日,到处鼓乐声声,市民们成群结队,打扮成童话故事中的…  相似文献   

9.
水山 《大理文化》2010,(12):41-43
在省城读大学的侄女暑假返校,从千里之外的滇西老家给我捎来一只火腿。火腿是放在一个蛇皮口袋里的,一提那沉沉的袋子,我就知道,那一定是姐姐精心为我挑选和腌制的一只大火腿。姐姐在几天前就给我电话,说侄女过几天就开学了,要让她带一只火腿给我。我一听不禁窃喜,因为心里老早就念  相似文献   

10.
<正>小飞侠彼得·潘是我儿时的偶像,拥有着每个孩子梦想拥有的东西;他可以自由飞翔,和仙女们一起游戏,与海盗们作斗争。他住在永无岛上,而且是那里的终身居民,不会长大,永远能做一个快乐的孩子。读着小飞侠的故事,闭上眼睛,仿佛我也变成了他……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成年人,我知道我不能再以彼得·潘那种孩子的思维去思考这个世界了。但我发现有很多成年人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们患上了"彼得·潘综合征"——沉醉在童年的快乐中不能自拔,不愿承担成年人应该  相似文献   

11.
正我想田间一般都是安静的,大片大片的方田如大海般的浩浩渺渺,望着阡陌的田间小路甚至找不到一个人,难道耕种的农民已经被掩在了那不高的绿稻里,或是肤色已经与大地融为一体了。有时飞来一只乌鸦不停地啄着稻草人仿佛才有了些生机。以前,田在我的心里有些寂寞,还有些神秘。马久邑属于大理市银桥镇,距离大理古城北约5公里左右,那是我9月底一次北行的路途中,第一次邂逅了马久邑田间那片紫色的花海。花海就夹在广阔的田间,从大丽公路  相似文献   

12.
钱冠连 《东方文化》2000,(3):119-121
老式的中药房,一个一个的木抽屉,装着一味一味的草药。一个抽屉只容纳一味中草药,外贴一个标签。治寒的、治热的、有毒的、中性的、凉性的、燥性的、温性的,如此等等,不同性质的药不能混装在一个抽屉里,否则将导致不好的甚至严重不良后果。所以,中药店铺这个宏达博洽的世界,一眼望去,一个抽屉一个面孔,  相似文献   

13.
在夏季,能够领略皑皑白雪的风采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走进整修一新的苏州乐园水上世界如同步入一个冰雪的天地,屋顶上、草棚上、水池边到处都是人造白雪的景观,仿佛让人感到一阵阵凉气扑面而来,万分舒畅。  相似文献   

14.
河流远去     
孩子满月的哭声拨动了我所有的神经,年轻母亲的喜悦伴着婴孩稚嫩的童音不停地应和.而就在这时,夫告诉我,父亲死了,在孩子出世的第二天死了.在初冬的薄暮中一阵从未有过的寒意向我袭来,仿佛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一只没有帆也没有桨的小船上,悠悠地,漂进那片沙滩,和那座小镇,遥远而又真切.  相似文献   

15.
筱春     
阮镇 《大理文化》2010,(3):19-35
我下岗了。我别无所长,只会写毛笔字,平日里为街坊们书写对联,从来没有想到收钱,现在下岗了,朋友们都提醒我,字也是商品,也能换成钱。我犹豫  相似文献   

16.
那一只黄鼬出现在我们家时,院子里只有我一个人。只见那东西全身赤红如同一只火炬,从大门直冲而入。一群正在啄食的鸡大叫起来,它们慌成一团,咯咯地惊叫着。那是一种惊吓过度的景象。我也被吓着了,显然,  相似文献   

17.
美丽蔚蓝的河水折射缕缕银光,她满怀意念地吟唱着,源源地从高原流向东方大海。6月15日晚,在青海省贵德县的黄河岸边,“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2009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主题音乐会”激情奏响。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夜晚,淙淙的水声仿佛大地母亲的心跳;这是一个唱响世界“水与生命和谐对话”的时刻,人们只须将耳朵贴近水声,便可倾心体会水的絮语。  相似文献   

18.
我们这个家族里三代男子都是医生,6岁那年我就拿到了我的第一只听诊器。  相似文献   

19.
刚到巴黎枫丹白露中学的那天下午,我就被校园中矗立的一座马的雕塑吸引住了。它是黄铜制成的,缀以亮晶晶的金属丝,在夕阳中熠熠生辉,高大神勇的骏马前蹄腾空,仿佛正在昂首嘶鸣,其造型英气逼人,栩栩如生。多好的一座雕塑啊!它矗立在校园里,是为了纪念法兰西辉煌的历史,还是提醒同学莫忘中世纪的骑士精神。我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20.
邂逅鸟鸣     
清晨,在小镇偏僻的东南角的一个简陋小院里,我尚躺在床上,朦胧间,有鸟声清脆地从窗外传来,只闻其声,不见其影.我肆意想象着鸟的数量,一只,两只,或是一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