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解答     
潮汐是怎么形成的? 先設想地球是一个被水膜所圍繞的球形固体,水膜的厚度到处相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月球对地球有一个吸引力(圖1)。但是对于地球的表面  相似文献   

2.
月球大变脸     
月有阴晴圆缺,这是月亮的月相变化。不过我们现在谈到的变脸可不是月球反射太阳光的把戏,而是月球面向地球的一侧和背向地球的一侧曾经互换过!由于地球强大的引力给月球施加了强大的潮汐力,让月球的自转速度和公转速度一致了,月球始终以一面对着地球。  相似文献   

3.
地震和月球到底有没有关系?这是近百年来始终困扰科学家的问题。如今,日本防灾科学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终于证实:月球引力影响海水的潮汐,在地壳发生异常变化积蓄大量能量之际,月球引力很可能是地球板块间发生地震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4.
潮汐是地球表面最明显的海水周期运动。受天体引潮力作用,联结地球和天体中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交点附近部分海平面升起形成高潮,与连线垂直的地球表面部分海水自行退去,出现低潮。由于地球自转、公转和月球轨道变化,高潮与低潮交替发生,反复循环——这种现象就是潮汐。  相似文献   

5.
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以后,提出了潮汐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假设,从而科学地解释了潮汐产生的原因。原来,海水随着地球自转也在旋转,而旋转的物体都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它们有离开旋转中心的倾向,这就好像旋转张开的雨伞,雨伞上水珠将要被甩出去一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文化》2012,(7):24-25
2012年1月4日不仅是“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也是鲜为人知的月球最近“近地点”100周年。那一天,地球和太阳、月球形成了一条直线,月球“近地点”的距离是1400年中最近的。美国科学家相信,这一千年一遇的天文现象导致海洋潮汐异常升高,不断起伏的潮汐导致“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  相似文献   

7.
地球上有地震,月球和别的星球也有"地震". 月球上发生"地震",科学家称其为月震. 月球上每年约发生近万次月震,而且多发生在月球绕地球运动最接近地球的时刻.  相似文献   

8.
根据天文台的推算,今年共有日月食五次,三次日食和二次月食,其中二次日食我国看不到外,一月三十日天亮前后的那次月全食和二月十四日上午的日偏食,全国很多地方都看到了,另外的一次就是七日二十六日的月全食了。我们知道月球绕着地球公转,这一公转的轨跡称为白道。白道是一个椭圆,所以月球有时距地球较  相似文献   

9.
地球上有地震,月球和别的星球也有"地震"。月球上发生"地震",科学家称其为月震。月球上每年约发生近万次月震,而且多发生在月球绕地球运动最接近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知道,人在月球上跳出的高度是地球的6倍,那么,人在其他外星球上又能跳到多高呢?到目前为止,地球上已有12名宇航员造访过月球,我们通过电视影像,看到他们在月球上即使穿着笨重的宇航服,也能跳跃如飞。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因为月球质量只有地球的1/6,所以月球引力也只有地球引力的1/6。同样的腿脚在各个星球上跳跃高度的差别主要看星球的引力有多  相似文献   

11.
说到地球,你也许认为自己已经很了解了,可是未必,有一些神奇的事实你也许不知道。●一天永远会是24小时吗?10多亿年前,地球的一天只有18小时,地球自转越来越慢,今天的一天是24小时。据科学家估算,在遥远的未来,地球上的一天将会是960小时!而10亿年前,月球离地球更近,那时一个月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天文学家发现,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正在不断拉大,大约每年会增加15厘米。对于地球为何会远离太阳,科学家一直没有合理的答案。最近,日本科学家提出,地球远离太阳的原理其实和月球远离地球的原理类似,也是潮汐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贞虎 《知识窗》2008,(8):25-25
1935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统一编制了月面环形山位置表,整顿了月面形态的命名。全部命名都用西方人的名字,没有一个是东方人的名字。由于月球永远只有一面向着地球,背着地球的另一面是什么样子,是没有人知道的。上世纪50年代,由于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人们才逐渐弄清了月球背面的真面目,那儿同样布满了无数的环形山。  相似文献   

14.
<正>2004年初,我国政府正式宣布启动绕月探测一期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月球探测卫星是整个月球探测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就像其他国家都为自己的月球探测工程取一个名字一样,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取了一个非常浪漫的名字,叫"嫦娥工程"。实施"嫦娥工程",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人类已取得的月球探测成果表明,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比如,月球上大  相似文献   

15.
方晨 《科学中国》2006,(11):42-43
在距今四亿五千万年前的奥陶纪.植物还没有出现。地球自转速度比现在快得多,一天只有21个小时,而一个奥陶纪年有417天之多。月亮,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和地球的距离比现在要近很多。每当夜幕降临,你总能看到皓月如盆。这么近的距离,月球引力自然也要大许多,潮汐现象比现在要壮观多了。  相似文献   

16.
月球上的水     
在晴朗的夜空,人们抬头仰望茫茫的宇宙,看到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月球。自古以来,它不知道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丰富想像;月圆月缺,又引起多少人的伤感情怀。现在已经有12名美国航天员的足迹到了月球,未来地球上的人们也将要在那里建造一个永久的居住地。这样,一个新的问题提出来了:月球上有水吗?尽管没有人到月球上进行过水源的实地勘探,但目前的一些证据显示那里是有水的。为什么在月球上会有水呢?从理论上分析与地球上存在水的原因是一样的。一个为较多人接受的理论是从地球上水产生的时间来推算的。无论是水本身,还是构成水的氢和氧元素,它们…  相似文献   

17.
有关月球起源之谜就像大海的潮汐一样古老而神秘。在太阳系中沿江有哪个行星能像地球一样,以拥有月球这样一颗独一无二且备受瞩目的卫星面临自豪。事实上,水星和金星根本没有自己的卫星,火星也只有两颗极小的马铃薯状的卫星,而:“气体巨人”——木星的许多小卫星与它们的母星相比也只能算是一些小不点儿。冥王星有着与它自身体积差不多大小的卫星——卡戎,但是两到三颗卡戎,甚至就连冥王星本身,也可以装进月球当中。在太阳系中行星的卫星排行上,月球是比较大的一颗卫星  相似文献   

18.
庚晋 《百科知识》2002,(10):31-32
关于月球起源的说法有四种。第一个假说是月球和地球一样,是在46亿年前由相同的宇宙尘云和气体凝聚而成的;第二个假说是月球系由地球抛离出去的,抛出点后来形成太平洋;第三个假说是月球是宇宙中个别形成的星体,行经地球附近时被地球重力场捕获,而环绕地球运动;第四个假说是月球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在地球的引力范围内被地球所俘获的。  相似文献   

19.
月亮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一个新的计算机仿真模型表明,大约在45亿年前,已经基本成型的地球与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以合适的角度和速度相撞,能抛出足够多的物质碎片凝结成为月球。这一模型为月球起源的大冲撞假说提供了新的支持。人们曾提出过多种月球起源理论,如月球与地球同时产生、月球是地球俘获的外来天体、地球在高速旋转中甩出的物质形成月球等。但事实表明这些假说都站不住脚。大冲撞假说认为月球是地球与一个“过路”的天体相撞产生的。但以前建立的大冲撞模型认为,要形成现在的月球,当初的相撞过程必须具备一些难以达到的苛刻…  相似文献   

20.
一个剑桥化学家科研组研制的装置,能够从月球土壤——风化层中提取氧气。如果在整个月球上都安装这种土变氧气的转炉,来自地球的潜在移民或许也有办法进行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