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是英语学习者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英语被动语态使用非常频繁,呈现出多种表现方式,也是英语学习者在翻译中经常遇到的难题。要解决好这个难题,除了要掌握一些习惯译法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正> 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它是英语中动词的一种变化形式,表示句中的谓语动词和其主语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动宾关系。被动句的主语实际上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英语被动句把所要说明的人或事物放在主语的位置上,突出了行为的对象,因此较少主观色彩。汉语中虽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狭窄,许多被动意义的句子是用无主句的形式来表示的。英语被动句的译法比较灵活,很多情况下都可译成汉语的主动  相似文献   

3.
被动语态这一语法范畴是英汉语中都存在的一个语法现象,传统上认为英语的被动语态有一个较稳定的表达形式,并且比相应的汉语被动语态使用得更频繁,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英语的被动语态还有其它表达形式,而汉语的被动语态,除了一般的表现形式外,还有更常用的隐性表达形式,所有这些使得被动语态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变得更趋复杂,虽然从形式与意义关系的角度去分析,对比英充语被动句的异同的论文随处可见,但这不足以揭示英汉语被动语态差异的功能与实质,因此,2西文式从语言的民族性这一角度对比,分析英汉语被动语态使用中的差异,尤其是体现于被动形式被动句的主动形式被动句使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宗蔚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9(2):107-108,116
本文对英译汉中被动语态的两种译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即使用汉语被动句表达被动含义和使用汉语主动句表达被动含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辨析被动语态的起源、基本内涵与实质,说明被动语态在英语中具有重要的语法地位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对汉语中是否有被动句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和厘清,初步证实英语被动语态与汉语相关的句法现象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英语被动语态与汉语中一般意义上的"被动句"的差异很大,进而阐述了英语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及其根由,据此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相当普遍,是英语的一大特点。凡是不必说出、不愿说出或无从说出动作的施动者的情况下,英语就采用被动语态。相比之下,汉语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但其使用面和频率比英语要小得多。因此,在作英译汉时,许多英语的被动句就得译成主动句,切不可一见到be+V+ed的被动句式就以“被”字对译。看下列句子:1.Theletterhasbeenwritten.(信写完了。)2.He’scalledLiMins.(他叫李明。)3.Itissaidthatshemethimquitebychance.(据说她完全是偶然碰见他的。)4.Thequestionwillbediscussedatthenextmeeting…  相似文献   

7.
李悦 《海外英语》2012,(22):169-171,192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而其在汉语中使用,尤其是现代汉语中相对比较少,但随着英语在中国使用的逐渐流行,汉语中的被动句也逐渐增多起来。因此,当我们在作被动语态的英译汉时,要注意英语的语意和汉语的表达方式、表达习惯,准确的表达出原文的语意、语境和感情色彩,同时在作被动语态的汉译英时,也既要弄清汉语的语意又要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这是一个双向的问题。该文旨在通过英语和汉语被动句的构式,初步分析英语被动语态和汉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以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汉语及英语中的被动语态。  相似文献   

8.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态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句,尤其是结构被动句;汉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较低,主要通过意义被动句来表达被动语态。造成这种语态使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语法、修辞、文体、思维方式及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存在于语言系统内部。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动词的语义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造成两种语言被动语态使用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表达被动含义的被动语态。但汉语和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在表达被动含义的时候不可能完全对等。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在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方面的差异解释了汉语和英语被动句式产生的不同原型和发展情况,讨论了汉英被动句武的基本句型及限制条件以及在汉语和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不同表达功能,进一步说明了两者在应用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语态分为两种,一种叫主动语态(ACTIVE VOICE)。一种叫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的问题.虽然英语被动句出现的频率远不及主动句.但用英语写文章而不用被动句几乎是寸步难行,成段文章没有被动句更是不可想像。相对来说,汉语“被”字句的使用频率要大大低于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因为汉语句子里一般没有主动被动的标志.主要靠意会。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英语和汉语被动句在构成及使用方面的异同和英汉翻译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英语被动语态作为真实而准确的表达手段之一,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常见于各种英语新闻报道、科技文章及现实生活中。在英语表达中,或出于礼貌、或着重事实、或注重流畅,常常使用被动语态。解决被动语态在汉译时出现的问题,探讨英语被动语态汉译的一些技巧,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语文章的流畅性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应用非常广泛,凡是在不必或无从说出施动以及为了强调动作的承受等场合,往往都用被动语态。汉语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要小得多。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很多情况下都可译成主动结构,但也有一些仍需保持被动语态。下面,我谈一谈被动语态的一些常见翻译形式。  相似文献   

13.
被动语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存在的,但它们的语义价值存在重大差异,在科技英语中出现的频率要比汉语高得多。本文分别从主动句、判断句、无主句和被动句四种句式的层面上探讨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的英译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英语和汉语在语态上有明显差别,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得多.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窄.由于两种语言语态上的不同之处,对于被动语态的英译汉就应特别予以注意.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汉译时不一定都要译成被动句,要运用汉语中恰当的表现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了英语被动语态的译法: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有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被动语态。人们习惯于用被动语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之变成了一种常见的表达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汉语和英语都具有各自的古代思想文化特征,这使得汉语更倾向于用主动语态来表达句子及其感情,而英语在人们想表达其思想时通常使用被动语态。因此,本文以《骆驼祥子》的英译本为基础,对其英译本及其对应的被动英语翻译和主动英语翻译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汉语主动语态和英语被动句在特点和使用上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6.
试论英语被动态与汉语被动句之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都要借助主动或被动这组法形式和手段。但同一语法术语在这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不会完全相同,在英语中,有语态语法范畴,故主动和被动语态之分,其被动语态的标记为be -en,而在汉语中因缺乏语态范畴,也就无所谓被动态语态和主动语态之分。在动词谓语句中,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句子就是被动句。本文主要分析两种被动句的不同之处,以求从这一侧面来进行英汉对比。  相似文献   

17.
迎考答疑     
一、为什么有些主动句不能改为被动句? 英语句子常可以用两种语态即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来表达,句意并无改变。例如:I gave him a book.→He was given a book by me.或A book was given to him by me.  相似文献   

18.
科技人员在用英语说明情况或讨论问题时,习惯于多用能够体现客观性的无人称被动句。因此在科技文献中频繁出现被动语态。本文先用将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进行对比的方法介绍有关被动语态的基础知识。然后参考和引用一些论述科技问题的例句来具体说明被动语态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中,有些英语被动句可直译为汉语的“被”字结构,但有好多英语被动句不能直译,而要进行语态变换,只有语态变换后才能达到通顺流畅,使译文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文字表达客观化的手段之一 ,英语被动语态常见于英语新闻报道和科技文章中。如何按英语的表达习惯去理解原意 ,又怎样将它译成恰当的汉语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英语被动语态的一些常见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