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生成性表征着人占有自身的类本质和社会本质。人的各种活动都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并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人的本质。这些活动都是从人的需要引发,在实践中实现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并促进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人的需要中生成,在人的实践中存在,在人的发展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小说选刊》(2001年第6期)在选载中篇小说《玉米》时,作者毕飞宇曾附了一段声明,题为《我们身上的鬼》。在这个声明中,毕飞宇说:"在我们的身上一直有一个鬼,这个鬼就叫'人在人上'。……人不可以在人上,人亦不可以在人下--人理当在人中,……对我们来说。不把'人在人上'这个鬼打死,一切都是轮回,一切都是命运"。作者所谓的"人在人上",其实  相似文献   

3.
生活论     
生活是一本书,人生下来就要阅读。有的人读透了,潇洒自如地过了一辈子;有的人读不透,就浑浑噩噩地过了一生。有的人生活在浪尖上,有的人生活在沙滩上;有的人生活在温室里,有的人生活在风雪中;有的人坐船,有的人拉纤……人的生活有各种境遇,有各种方式。有的人追...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人眼中,外地人都是基层的;在上海人眼中;外地人都是乡下的;在广州人眼中,外地人都是打工的;在武汉人眼中,外地人都是老实的;在成都人眼中,外地人都是忙碌的;在重庆人眼中,外地人都是怕辣的;在沈阳人眼中,外地人都是软弱的;在台湾人眼中,外地人都是没钱的。在外地人眼中,北京人都是优越的;在外地人眼中,上海人都是精明的;在外地人眼中,广州人都是精瘦的;在外地人眼中,武汉人都是会骂的;在外地人眼中,成都人都是搓麻的;在外地人眼中,重庆妹都是漂亮的;在外地人眼中,沈阳人都是剥悍的;在外地人眼中,西安人都是“打裁判”的。外地人 本地…  相似文献   

5.
鲁迅说,走在最前面的人是最痛苦的人。也有人说,走在最后面的人是最痛苦的人。而你认为谁是最痛苦的人呢?其实走进高三,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最痛苦的人既不是最前面的人,也不是最后面的人,走在中间的人才是最痛苦的人。  相似文献   

6.
老虎吃人吗     
广 《家长》1996,(5)
提起虎,人们就会想到它吃人。其实,在一般情况下,虎是不吃人的。人怕虎,虎也怕人。虎听到人的声音或嗅到人的气味,就会避开。不过,虎有时也会吃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吃人呢?一是虎在食物极其缺乏、非常饥饿,为了活命的情况下才吃人。二是受过伤或年老的虎吃  相似文献   

7.
管理具有人本性的特征,在任何管理中,人是决定的因素,任何管理都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要求,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这种人本性的特征反映出人在管理中所具有的主体性。即使人在管理中处于被管理者的地位,这种主体性仍然存在。五年制大专学生管理,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8.
※要学会微笑※人在充满信心时往往春风满面、面带笑容,而人在丧失信心时往往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笑是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两者相互产生促进作用。因此,考生应学会微笑,经常微笑。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信心就会在心中滋长起来。※走路挺胸抬头※人外部的姿势和步伐是和人的内心体验有着密切联系的,人在充满信心时挺胸抬头,走起路来步伐坚强有力,速度也稍快。人在丧失信心时会低头哈腰,走起路来无精打采,步伐软绵,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9.
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具有很强的思辨性,既充满着对人的存在意义的终极关怀,也从人的存在走向人的生存,贴近人的日常生活。在关注人的存在时,他认为人只有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中才能使人成为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同时作者以批判性的角度来关注人的世俗生活,揭示人在生存中只有放弃对意义的追寻过程,才不致于在日益商业化、世俗化时代丧失人的精神性。周国平是在这个意义上来坚守人文精神的。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学思想。周恩来人学思想突出地体现在:在人的本质属性上,坚持人的社会实践性;在人的价值地位上,坚持人的历史主体性;在人的价值目标上,坚持人的发展全面性;在人的价值完善上,坚持人的自觉能动性。研究周恩来的人学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终点也是人。教育的指向是为了使人学会生存,为了人的和谐发展,为了人充满尊严地生活在社会中。所以,教育的终极关怀应是人的解放、人的发展和人的生成。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12.
文摘     
教育:人的完成康德在其名著《论教育学》中提出,在世间万物中,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一种存在。在此意义上,也可以说,教育使人与其他存在(包括动物)区分开来。即,教育以使人成其为人作为它的内在指向,它的使命就是人的完成。所谓人的完成,一方面意味着使人成为具有社会品格的人或社会意义上的人;另一方面,教育也是使人成为文化意义和文明意义上的人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上,思想家们曾经提出过关于人的种种规定,诸如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使用符号、使用语言的存在物;人是价值的存在物;等等。马克思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侧面对人也提出过不同的界说,如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需要即人的本性;人是主体;等等。笔者认为,这些关于人的种种规定,都可涵盖在人是实践的存在物这个命题中。实践不仅是上述人的各种规定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和基础,同时又是它们对象性的实现和表现。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人类“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  相似文献   

14.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仅仅表现在能力的高低上,还表现在个性的不同上。个性指包括人的品德、情感、动机、态度、价值观、需要、兴趣等在内的使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有的人文静,有的人活泼;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勇猛,有的人怯懦;有的人果断而失之鲁莽,有的人谨慎而失之优柔寡断;有的人好文,有的人好理;有的人好与人打交道,有的人喜欢和器物打交道;有的人慷慨而失之铺张,有的人节俭而失之吝啬等等。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良好的性格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回答下列每一个问题,并按反映你基本态度的答案记分。…  相似文献   

15.
站在你爱的人面前,你心跳加快;站在你喜欢的人面前,你只是感到开心。站在你爱的人面前,寒冷的冬天犹如春日;站在你喜欢的人面前,冬天只不过是美丽的冬天。与你爱的人双眸相碰,你脸红心跳;与你喜欢的人目光相接,你只是微笑。站在你爱的人面前,你无法表尽心意;站在你喜欢的人面前  相似文献   

16.
人的发展和教育问题是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人的发展包括人的基本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人的基本发展是人的现实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核心,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高级阶段。在现阶段,应该在人的基本发展基础上,肯定个性、坚持个性、彰显个性、保护个性,促进人的个性及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要学会微笑人在充满信心时往往春风满面,面带笑容,而人在丧失信心时往往愁眉苦脸、无精打采,面带愁容。笑是使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两者相互产生促进作用。因此,我建议考生学会微笑,经常微笑。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信心就会在心中滋长起来,我还建议考生每天对着镜子开心地笑几次。2.走路挺胸抬头人外部的姿势和步伐是和人的内心体验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在充满信心时挺胸抬头,走起路来步伐坚强有力,速度也稍快。人在丧失信心时会…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爱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每个人的爱好也并不相同。有的人喜欢在习题中寻求出路,有的人喜欢在操场上挥洒汗水,有的人喜欢在画板上绘画人生,可我喜欢在书的海洋中遨游。  相似文献   

19.
张先华 《生活教育》2012,(10):10-11
人是在相互关系中获得其本质和发展的。通过交往,人的自由度和发展程度得以拓展,人与人之间的全面依存关系得以形成。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在生活化的交往中,人才能获得理想的发展。为此,教育应当以生活化的方式努力地丰富文化的展现方式和途径,在构建人与人之间丰富多彩的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它的价值和功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感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晓静 《生活教育》2012,(12):10-13
人是在相互关系中获得其本质和发展的。通过交往,人的自由度和发展程度得以拓展,人与人之间的全面依存关系得以形成。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在生活化的交往中,人才能获得理想的发展。为此,教育应当以生活化的方式努力地丰富文化的展现方式和途径,在构建人与人之间丰富多彩的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它的价值和功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感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