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教师必须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根据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结合初中生物科教学,就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树良好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亲其师,而信其道.”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刘孝锋 《科学中国人》2014,(5S):197-197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是摆在教师面前永恒不变的主题。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主动探索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很重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孔子说:“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是这个道理,学习数学同样离不开兴趣,特别是数学课堂上,教师更应该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成效与学习兴趣成正比,这就是说要提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成效,就要激发其学习兴趣.作为新课改精神指导下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是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桥梁与纽带,更需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努力创新,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力求促使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乐学、善学的学习态度.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英语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求“全”的基础上,我们要求“精”,充分利用课堂课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心理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应用“首因效应”拉近师生距离,运用“情感效应”激发学习兴趣,应用“反馈信息”强化学习动机,运用“碰撞效应”深化过程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刘程燕 《知识窗》2014,(2):48-48
兴趣是求知的重要动力,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过程就会变成一种享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兴趣正是引导学生步人化学殿堂的一把钥匙。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成为学习的长久动机。  相似文献   

6.
王雪燕 《科学中国人》2014,(5S):170-170
当前,许多初中教师认为数学课很难上,很多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要改变这一现状,初中数学教师只有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当始终把激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初中数学课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中学生来说,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即如何结合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效组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实验教学,巩固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稳定学习兴趣;用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的信念.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中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无穷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介绍科学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演示实验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作业及时批改面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改进初中物理教学,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源于好奇,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激发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入手。直接学习兴趣是由所学的内容或学习活动,即学习  相似文献   

11.
对中学生来说,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即如何结合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效组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实验教学,巩固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稳定学习兴趣;用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的信念。  相似文献   

12.
朱楠琳 《科教文汇》2008,(13):53-54
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佳内驱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了《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常秀梅 《科教文汇》2008,(13):108-108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足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小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我通过几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上始终处在最佳状态,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努力达到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激发热情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一个固定模式.而要打破这种机械、沉闷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得把“舞台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充当“导演”.如此,课堂气氛才能融洽、热烈,学生才能乐学、好思,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任务才能按质完成,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相似文献   

15.
梁丽莉 《科教文汇》2009,(23):98-98
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相互合作交流的一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新颖的教学方式、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之上.从“教”与“学”两方面来探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英语学习兴趣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英语就要调动好学习兴趣。兴趣是指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它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大因素之一,认识兴趣对英语学习的作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掌握学习英语的金钥匙。一、激发兴趣需处理好三种关系1.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涤,乃为善教者。”“教”总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教”是为了“学”,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不复需教”。其主…  相似文献   

17.
王丽霞 《科教文汇》2009,(8):149-149
“问题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门艺术,巧妙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18.
黄小玉 《科教文汇》2009,(14):117-117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话千真万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心理学上叫内驱力。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学”。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语文教师在作文这个重难点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张小英 《科学大众》2014,(11):60+147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本文从“营造氛围、创设情境、体验成功”这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马也 《科教文汇》2007,(1):54-54
在初中科学教育中,灵活运用“实验”教学是非常适合学生学习的。其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应用”能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与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并且使整个学习过程开放、自由和相对宽松。此外,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关于方法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