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真彩色图象分析仪,对15例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和浅表性胃炎作对照组(Con)患者,非病变区胃窦粘膜的151个β—内啡肽细胞(β—EP 细胞)形态计量学参数及45个测试单位面积(5000μm~2)的细胞数进行检测,收集13项参数行统计学 t 检验。呈高度显著性差异的参数分别有三组间的周长(C)、面积(A)、长径(LD)、短径(SD)和平均体积(V);DU 与 Con,GU 与 Con 组的比表面(δ),平均截距(τ)、平均面积(?)和平均直径((?)c);DU 与 GU、或与 Con 组的细胞均数(N)。三组中各参数的显著性差异率 C、A、LD、SD、(?)达100%,δ、τ、(?)、(?)c、N 为60%以上。本文首次应用真彩色图象分析仪,建立了 DU、GU 和 Con 组非病变区胃窦粘膜幽门腺β—内啡肽细胞的二维和三维体视学、形态计量学参数及细胞均数数据,并为其参与内分泌调节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目的是证实人胚胎是否存在β-内啡肽细胞。第3~10个月胎儿25例和新生儿5例,取胃窦前壁,用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β-内啡肽细胞。用邻片法及PAP双重染色法,显示β-内啡肽细胞和胃泌素细胞。并用显微图象分析系统测量人胎第7个月时二者的相对面积和周长。结果表明,人胎第3个月幽门腺内存在少数β-内啡肽细胞,随胚胎发育逐渐增多,还证明,β-内啡肽与胃泌素两种物质在同一细胞内共存。第7个月人胎β-内啡肽细胞相对面积小于胃泌素细胞,二者相比,有高显著性差异。本文为探讨β-内啡肽细胞在人胚胎胃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例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Du组 n=15)及36例浅表性胃炎患者(Con组n=36)血浆及胃窦粘膜β-内啡肽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图象分析和免疫金标电镜观察胃窦粘膜β-内啡肽阳性细胞灰度变化以及超微结构特点。结果发现,Du患者胃窦粘膜β-EP含量为62.80±19.81ng/g,高于Con组,37.42±12.64ng/g,有显著性差异(P<0.01);β-EP阳性细胞灰度密度增大为0.22±0.04μm-2,与Con组0.14±0.04μm-2相比,差异显著,(P<0.01);细胞内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基质密度增高,5nm胶体金标记的颗粒散在于细胞基部。结果提示,β-EP阳性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提示其可能参与十二指肠溃疡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胃窦粘膜幽门腺内分泌细胞中5-HT和胃泌素共存与否.方法应用已树脂封片的成人胃窦粘膜5-HT细胞再行双重PAP法显示G细胞的方法,在同一张切片上进行5-HT和胃泌素的双重染色.结果5-HT细胞多散在于粘膜的中下1/3,呈棕褐色,形态多样,常见有突起的细胞.G细胞呈带状分布于粘膜的中1/3,大部分G细胞为蓝色,呈圆形或锥体形.有时可见5-HT细胞和G细胞相比邻,有趣的是可见少量细胞为蓝黄混合色.结论在胃窦粘膜幽门腺内分泌细胞中,可见5-HT与胃泌素的共存.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硫脉致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小鼠胃窦粘膜5—羟色胺及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发现:甲低时胃窦部5—羟色胺细胞数目减少(P<0.01),染色变浅,形态无明显变化。而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数目有增加趋势。此结果提示:甲状腺素可影响胃窦粘膜EC细胞中5—羟色胺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取30例胃炎患者的粘膜活检组织,用 PAP 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HT、CGA、G 三种内分泌细胞,进行染色处理,对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观察、计数、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上述三种内分泌细胞在胃窦分布较其它部为多,萎缩性胃炎三种内分泌细胞均较浅表性胃炎者减少,在胃体部5—HT 和 G 细胞的减少最为显著,说明长期炎性刺激对胃粘膜内分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有明显影响;文中对病理情况下三种内分泌细胞的功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年龄对胃内分泌细胞数目的影响,本文取胃镜或胃切除标本67例,按年龄分青年组(22~34岁)和老年组(67~78岁)。石蜡切片,厚度5μm,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观察了胃体和胃窦部生长抑素细胞(D)、5-羟色胺(5-HT)和胃泌素(G)免疫阳性细胞,经光镜下观察和细胞计数表明青年组三种细胞明显多于老年组,在胃窦部D、G细胞数青年组显著多于老年组(P<0.05),5-HT细胞则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胃体部,青年组三种细胞均多于老年组(P<0.05),文中对三种细胞的功能和检测它们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本研究应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保护成骨细胞,接种到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β-TCP/CPC)浆料中,使β-TCP/CPC骨修复材料具有一定的细胞活性,同时提高固化后材料的孔隙率和孔径,以最终实现提高β-TCP/CPC骨水泥的降解速度,加快成骨和骨修复。创新要点:本研究首次应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包封成骨细胞与CPC浆料复合,复合后实现自动细胞释放,释放出的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研究方法:(1)高压静电成囊法制备载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的海藻酸钙和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2)微囊化MC3T3-E1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并用钙黄绿素-AM(Calcein-AM)和碘化丙啶(PI)进行活死细胞双重染色;(3)微囊化MC3T3-E1细胞与β-TCP/CPC浆料复合培养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细胞在材料上的释放、粘附,CCK-8法检测材料上细胞的活力,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观察细胞的分化状况,茜素红染色观察释放细胞的矿化能力。重要结论: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可作为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内部接种成骨细胞并实现细胞释放的良好载体,释放出的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染色,观察胃癌组与对照组之间胃窦粘膜幽门腺非病变区5—HT样免疫反应细胞的变化。结果:5—HT样免疫反应细胞在癌症组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5—HT样免疫反应细胞可能参与胃癌期间的调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应用免疲组织化学技术(PAP)法,对雄性wistar大鼠颌下腺进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β—内啡肽(β—EP)免疫组织化学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在大鼠颌下腺的颗粒曲管,纹状管和小叶间导管存在不同强度的免疫阳性细胞,该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颌下腺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免疫金银染色方法(IGSS)观察60例不同胎龄胸腺。结果表明:IGSS可清晰显示不同分子量的角蛋白在胸腺上皮网状细胞中的分布,此法敏感性强,背景清晰,适用于常规石蜡切片中抗原检测,可为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免疫金银染色方法(IGSS)观察611例不同胎龄胸腺。结果表明:IGSS可清晰显示不同分子量的角蛋白在胸腺上皮网状细胞中的分布,此法敏感性强,背景清晰,适用于常规石蜡切片中抗原检测,可为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D-葡萄糖存在着两种环式结构—α-D-吡喃葡萄糖和β-D-吡喃葡萄糖,两者为C-1差向异构体。吡喃环的C-1位也叫异头位,故这两种构象异构体又称α.β-异头物。当葡萄糖水溶液达到平衡时,α-异头物(以下简称α-体)约占37%,β-异头物(以下简称β-体)约占63%: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显微图像分析,分别对胃癌及对照组肉眼下非病变区胃窦粘肿幽门腺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细胞(D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胃癌和对照组D细胞主要分布在胃窦粘膜中下部,胃癌 D细胞减少,其数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形状因子增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为探讨胃癌时胃窦粘膜非病变区幽门腺D细胞的内分泌调节提供了形态学信(?)。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医疗中 ,输血作为救治病人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 ,输血有时又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比如给多次接受过输血的病人 (如再障、白血病、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 )或有过几次妊娠史的病人再次或多次输入红细胞血型相同的血液就可能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最主要是发热反应 .它的发生与HLA抗原不相容所导致的排斥反应有关 .此种排斥反应本质上是一种同种免疫反应 ,它是由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诱导的 .HLA抗原即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有两类 :HLAⅠ类抗原 ,其主要分布于体内各种有核细胞表面 ,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 (…  相似文献   

16.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6只,分为实验溃疡组和对照组,后者又分为盐水组和空白组。在手术后4、6、10和21天取胃窦粘膜,经离体~3H—TdR掺入,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胃泌素细胞(G细胞)的变化。正常大鼠胃窦粘膜G细胞标记指数为1.59±0.78,细胞百分率为4.27±0.27。溃疡组G细胞标记指数在手术后4天比对照组降低,10天的比对照组增高;G细胞百分率在  相似文献   

17.
用雄性昆明种小鼠45只,分为实验性溃疡组和对照组,后者又分为盐水组和空白组。在实验性胃溃疡术后3、6、9和20d,腹腔注射秋水仙碱3小时后,取胃窦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苏木精染色。观察胃窦粘膜G细胞的变化。正常胃窦粘膜幽门腺分裂指数5.93±1.23;G细胞百分率2.76±0.45;G细胞分裂指数Ⅰ0.85±0.18;G细胞分裂指数Ⅱ0.023±0.01。幽门腺细胞分裂指数、G细胞百分率及其分裂指数Ⅱ,在术后6、9和20d与盐水组相比,呈高度显著性差异;G细胞分裂指数Ⅰ,术后9d与空白组、术后20d与盐水组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本文讨论了以上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收集手术切除人腭扁桃体标本6例,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分别以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阿尔新蓝—番红花红(AB—S)、长时间甲苯胺蓝(LTB)和普通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结果显示:肥大细胞呈vip免疫反应阳性,分布于淋巴小结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和结缔组织中。AB—S染色呈蓝染颗粒;LTB亮色显示肥大细胞数目较多呈深蓝色,而普通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未能显示。木研究结果提示:人腭扁桃体内肥大细胞有异质性,其中部分肥大细胞含有血管活性肠肽。  相似文献   

19.
许多地区的洁厕灵是用工业盐酸制成的 ,价格低廉 ,材料易得 ,可以用作盐酸的替代材料 ,进行高中生物学实验。(1)用洁厕灵作软化剂进行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实验中需要用 15 %盐酸和 95 %的酒精混合液 (1:1)做软化剂及固定剂 ,如果没有这两种药品 ,只须用洁厕灵替代 ,软化兼固定3~ 5分钟即可见到根尖酥软 ,清水漂洗后 ,用紫药水染色 3~ 5分钟 ,然后再漂洗 ,加一滴清水 ,盖片镜检 ,效果同样好。(2 )洁厕灵软化鸡蛋壳 ,巧制半透膜把生鸡蛋一端敲碎 ,倒出鸡蛋内容物 ,把空鸡蛋泡在洁厕灵液体与水混合液 (1:1)中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肾细胞癌(RCC)患者抗瘤免疫状况及TIL与肾癌愈后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和单克隆抗体对肾细胞癌原位肿瘤浸润琳巴细胞的构成与分布及活化进行研究,检测的TIL主要表面表标志包括CD_3、CD_4、CD_8、CD_(25)和HLA-DR抗原。结果:(1)RCC患者肿瘤原位TIL以·OT细胞为主(CD_3 ),其中CD_8 细胞明显高于CD_4 细胞,其CD_4 /CD_8 比值与RCC临床分期成负相关。(2)在肿瘤原位,有部分表达活化标志CD_(25)或HLA-DR抗原T细胞存在。(3)RCC患者其TIL在瘤组织中呈弥散状分布。结论 肾癌TIL反映了肾癌患者局部抗瘤免疫状况,且与分期负相关,可做为肾癌愈后的客观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