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社会上离异家庭明显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渐突出。它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也为我们班主任工作增加了一个新内容,即要重视做好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 我们桥梁厂小学561名学生,离异家庭子女27名,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8%。我班有学生36名,离异家庭子女就有7名,占全班学生数的19.44%。这些学生因父母失和,争吵离异,在家庭生活中失去了往日的温馨,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如不给予及时的关心、抚慰和引导,势必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成长。  相似文献   

2.
父母离异对学生心理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学生因家庭离异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小觑。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提供帮助,使离异家庭学生摆脱心理阴影。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缺乏面对生活的勇气。健全家庭中成长的学生更容易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健全的家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安全感,能让学生面对生活的重重挑战时仍充满勇气。而离异家庭的学生的父母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学生从小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对生活始终存在惶恐,缺乏面对生活的勇气,并深陷其中。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社会大环境影响下,随着城市离婚率的提高,城市普通小学中离异家庭的子女越来越多.统计数据显示,一所城市小学中有30%的孩子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甚至曾有一个班级,40名学生中有27名来自离异家庭.离异家庭的小学生既是父母婚变过程的见证者,同时也是破裂婚姻的直接受害者,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心理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孩子该如何应对父母的离异等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离婚率的迅速上升和离异家庭子女的日益增多,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帮助离异家庭学生更好面对家庭变故带来的不适和伤害、尽快医治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维护心理平衡、保证心理健康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都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拟从离异家庭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应采取的对策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不稳定的因素在增加,离异家庭呈上升趋势。因此,在学校里也相应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离异家庭学生。有调查发现,54%的犯罪少年是因父母离异而造成品德的不良。另外。还有一项对210名少年犯的调查表明,家庭关系破裂.向外寻找“友谊”、“温暖”而犯罪的占41%。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心理深受创伤,自尊心尤为敏感而脆弱,时而自满,时而自卑,心虚而有戒心,敏感而多疑。性格孤僻,沉默寡言,行为独来独往,不合群。同学间缺乏交流,有失落感。课堂上,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心事重重。学习很被动。作业、练习经常不完成甚至不做。父母离异对未成年子女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要把这场灾难可能给子女造成的心理创伤减轻到最低强度。以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子女采取必要的心理保健和教育措施,而学校教育在其中起着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我校832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父母离异的残破家庭学生有43人,父亲或母亲病逝的残破家庭学生有14人,父母长期分居的残破家庭学生有3人,共计60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7.2%。由于家庭的裂变、亲情的疏离、心灵的重创、教养的失衡,这部分儿童的健摩戚长倍受困扰,极易造成心理障碍、行为偏差,甚至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7.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丹东市第24中学赵胜佳近几年来,家庭离婚率呈上升趋势,随着而来村是学校中父母离异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大都有轻重不同的心理问题,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新情况、新问题、新难度,同时,也对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父母间长期的不和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若父母离异那影响更大。但当今社会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家庭的孩子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再加上有较多的时间在社会上游荡,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学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的社会经济状态下,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出现的新问题和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作进一步探讨、分析出由于父母离异,使得代表心理健康水平的哪些指标与完整家庭的学生相比发生了变化;由于父母离异,抚育者的不同,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有何差异。根据这些变化与差异,学校可相应采取哪些可行性措施增进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使离异家庭子女和完整家庭子女都能共同拥有一个欢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10.
分析后进生产生的原因,笔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这类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庭残缺者。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双亡或一方去世这些学生由于过早地失去了父母之爱,成长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形成了其残缺心理和性格,因而,导致其思想行为不易与学校群体规范“接轨”,成为后进学生。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  相似文献   

11.
谈谈对父母离异学生的教育哈师范附小梁玉祯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给孩子的心灵会造成很大的创伤。由于家庭环境的变化,父母离异的孩子认为自己命运不好,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不愿和人交往,胆小,天常日...  相似文献   

12.
刘淑梅 《宁夏教育》2009,(11):30-30
经过调查分析知道:目前中学生中有一部分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据我们对某中学全校1093名高一学生家庭调查来看,属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学生有60人;父母因违法犯罪被劳改、劳教的家庭学生有6人;寄养在亲戚家里的学生有3人;共计103人,占全校学生的9.1%。其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有13人。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2006,(4S):48-48
父母离异往往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这是父母不希望看到的。但如果真面临这样的情境,孩子该如何做呢?据《参考消息》载,英国一名10岁的女孩莉比写了一本帮助自己应对父母离异的书——《帮助、希望和幸福》,由奥尔特贝出版公司出版。  相似文献   

14.
特殊学生是指自身状况或家庭环境具有特殊性的学生,如学生本人有身体残疾或心理障碍,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或孤儿;父母下岗,家境过于贫困或父母经商,物质条件优越等等,如何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是班主任工作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别忽视了这些缺水的秧苗──谈谈对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北京市实用美术职业学校李允萱随着近年来社会中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必然成为学校工作中需要探索的一个新课题。在当代中国,人们将父母及一个子女构成的家庭视为圆满的组合形式,孩子在父母的呵...  相似文献   

16.
父母离异、家庭破裂,肯定会给孩子心灵上造成极大的痛苦和打击。不少孩子因此会变得内向、自卑、对外界无所适从,严重的还会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杀。然而,英国10岁小女孩莉比·瑞斯(LibbyRees)不但能积极面对父母离婚的家庭变故,还以切身经历,著书教导父母离异的孩子如何在逆境中进行自我调节、积极面对未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我校有一名学生,品行较差,学习更差。父母离异后,父亲重新组织了家庭,他在情感上得不到父母的温暖、关心。晚上,父母打麻将、看电视,从不过问他的学习,甚至对他的一日三餐也不妥善安排,只给点零花钱了事。他晚上不回家,父母习以为常,懒得去寻找。他一旦有什么问题,父母或是痛打,或是听之任之。他成了老师最头疼的学生,老师苦口婆心,绞尽脑汁,他仍然进步不大。 从这个事例中看出,学校对这个学生施加的教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孩子们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假期生活的感受,其中一条是“在新学期中,在家庭生活中,你最渴望什么?”大多数学生回答说,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希望父母和自己多交流多沟通。在两个班级70多名学生中,有个学生渴望在学期中有机会能和父母去北京游览,一名学生渴望得到父母的爱(这孩子的父母一直在上海打工),三名学生希望父母给自己更多玩耍的时间,还有五名学生希望父母给自己买更多的课外书籍,其余的都选择了“希望父母和自己多交流多沟通”。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所谓“离异家庭子女”,常指父母离异、再婚,由父母单方、老人或亲戚监护抚弄的孩子.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离异家庭子女正在逐年增多,在社会上已形成了特殊的群体.据有关方面统计,该类学生占在校人数的8-15%.由于在感情上得不到父(或母)的抚爱,在生活上缺乏更多的关心,导致了爱的残缺不  相似文献   

20.
离异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粗暴。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管。没有责任感的父母,一旦看到孩子学习退步,就对他们责骂加棍棒。孩子就对家产生了恐惧、反感和厌恶,甚至在外过夜、离家出走。二是放任。离异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孩子不是觉得有冷漠感,就是觉得有无聊感,与家庭日益疏远。这时,外界一旦有人给他们“关怀”、“温暖”,他们就很容易“羊入虎穴”。三是简单。离异父母对子女生活学习无暇照顾,一味地限制孩子外出与人交往,与外界隔绝。然而孩子的心是关不住的,为了对付家长,他们学会了撒谎,找到了对付家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