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材料力学自我检查题》发表后,我们收到很多读者来信,希望对《检查题》增加解答,特别是增加对理论概念题的解答。为此,我们再选解一部分题目。原题I-1.(1)试建立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并说明平面假设在推导该公式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检查题1.理论推导(1)图1所示梁,坐标轴x的原点位于梁的右端,并以向左为正,试建立载荷、弯矩、剪力三者间的微分关系。(2)图2(a)所示受扭圆截面轴,材料的τ~y曲线如图2(b)所示,并可用τ=cγ~m表示,其中c和m为由实验测定的已知常数,试建立该轴横截面上的扭转剪应力公式、并画应力分布图。平面假设仍成立。  相似文献   

3.
第一部分.轴向拉伸与压缩一、检查题1.理论推导与证明题(1)试建立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并说明应力p_α沿斜截面均匀分布及共方向平行于杆件轴线的理由。(2)试证明:当等截面直杆受拉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均匀分布的必要条件是外力合力沿杆件轴线。  相似文献   

4.
第三部分弯曲一.检查题 1.理论推导题 (1) 试述在建立弯曲正应力与弯曲剪应力公式时各作了哪些假设,并说明在分析方法上的区别。 (2) 试建立挠曲轴近似微分方程.指出该方程的应用条件,并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5.
第五部分.压杆稳定问题与疲劳强度问题一、检查题1.理论推导题(1)试建立欧拉临界应力公式,并说明该公式的应用条件。(2)图1所示细长压杆,两端固定,试建立其临界载荷公式。P为  相似文献   

6.
第五部分压杆稳定问题与疲劳强度问题一、检查题 1.试建立计算临界载荷的欧拉公式,并说明该公式的适用范围及相应理由。 2.问答题 (1)何谓疲劳破坏,疲劳破坏有何特点? (2)何谓材料的疲劳极限?何谓构件的疲劳极限?在对称循环的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极限和构  相似文献   

7.
我们经常看到一类问题 :已知圆锥曲线和一直线相交 ,试判断圆锥曲线上是否存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及相关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 ,学生往往处理得不够得当 ,为此 ,本文以一个题为例 ,通过六种方法探究此类题的解法 .例 已知抛物线C :y =ax2 -1(a ≠0 ) ,直线l:x+y =0 ,在抛物线C上是否存在两点P、Q关于直线l对称 ,若存在 ,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 ,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分析 要求出a的取值范围 ,其关键是如何建立关于a的不等式 ,根据本题的具体条件 ,可以归纳出下列六种解法 :解法 1 区域法假设抛物线C上存在两点P(x1 ,ax21 -1)、Q(x2 ,ax22 -1…  相似文献   

8.
纵观第十二届“希望杯”赛题,发现其中不少题目如若采用整体的观点加以审视,便可快捷获解.以下以高一年级第1试中的试题为例说明. 1.借助整体变换进行求解例1 函数y=f(a+x)与函数y=f(a-x)的图象关于( ) (A)直线x=a对称. (B)点(a,0)对称. (C)原点对称. (D)y轴对称. 分析视a+x为一整体,显见,对于a-x,只  相似文献   

9.
第四部份.应力状态理论、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一、检查题1.证明题(1)图1所示微体,同时受正应力σ_x、σ_y与剪应力τ_x、τ_y作用,试证明τ_x与τ_y的数值相等,即剪应力互等定理仍成立。  相似文献   

10.
文 [1 ]建立了如下推广的 Minkowski不等式 :1 )假设 a,b∈ Rn+,则 :∏ni=1(ai+bi) r≥ ∏ni=1air+∏ni=1bir,其中 r∈ R+   2 )假设 A(B)是对称 (不必对称 )正定矩阵 ,则 :(det(A +B) ) r>(det A) r+(det B) r.其中 r∈ R+,指出这两个结论未必正确 ,并修正和推广了文 [1 ]、[2 ]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11.
卢惠林 《物理教师》2002,23(5):55-56
1 测试统计2 0 0 1年普通高校招生理科综合试卷第 2 4题 :电磁流量计广泛应用于测量可导电流体 (如污水 )在管中的流量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管内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 ) .图 1为了简化 ,假设流量计是如图1所示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的一段管道 ,其中空部分的长、宽、高分别为图中的a、b、c,流量计的两端与输送流体的管道相连接 (图中虚线 ) .图 1中流量计的上下两面是金属材料 ,前后两面是绝缘材料 ,现于流量计所在处加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 ,磁场方向垂直于前后两面 ,当导电流体稳定地流经流量计时 ,在管外将流量计上、下两表面分别与一串接…  相似文献   

12.
题 (2008年汕头高考模拟题)已知椭圆E:x2/4+y2/3=1,试确定m的取值范围,使得椭圆E上存在两个不同的点关于直线y=4x+m对称.  相似文献   

13.
题如图1,半径为r的半圆柱对称地放在一个半径为R的圆柱面顶部,假设半圆柱与圆柱面间的摩擦足够大,半圆柱体的重心在其对称轴上,且离顶点的距离为d.为了阻止半圆柱体下滑,试求物体稳定平衡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首先请看如下两道题:例1函数y=f(x)满足f(1 x)=f(1-x),则f(x)的图象关于直线()(A)y=0对称.(B)x=0对称.(C)y=1对称.(D)x=1对称.例2函数y=f(1 x)与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A)y=0对称.(B)x=0对称.(C)y=1对称.(D)x=1对称.这两道题貌似接近,实则相去甚远,它们代表了本质上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5.
这个研究探讨了初中学生解几何题的思维过程.所用的方法是,要求被试证题时出声想.14名被试分成两组,甲组6人多数已学完平几课程,有较丰富的解题经验,乙组8人正在学四边形和圆的知识,解题经验较少.作者综合、比较了这两组学生解题的口语记录,讨论了关于对问题的识别、归类、与假设验证过程,以及从复杂几何图形中辨认模式等问题,从而得出下列两点结论:(1)几何问题的解决过程往往包含着假设验证的过程,被试如果能从问题的情境中正确地辨认出某种模式,就能唤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以2016年无锡市中考试卷中一题为例,谈谈笔者对此题的解题思考.一、试题呈现如图1,已知■ABCD的三个顶点A(n,0)、B(m,0)、D(0,2n)(m>n>0),作■ABCD关于直线AD的对称图形AB_1C_1D.(1)若m=3,试求四边形CC_1B_1B的面积S的最大值;(2)若点B_1恰好落在y轴上,试求的n/m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解题过程更简捷明快,可以针对已知条件另行拟制解题条件,然后借助虚拟条件巧求结果。1.虚拟数据根据题中特定条件假设有助于解题的数据,使之与已知条件之间建立直接而简捷的换算关系。例1 已知,将某 KHCO_3的水溶液(密度为1.13g/cm~3)加热之后(设 KHCO_3全部分解),制得了13.8%的 K_2CO_3溶液,假设加热时,溶液水分没有蒸发,CO_2全部逸出,试求原 KHCO_3溶液的百分比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  相似文献   

18.
一、忽视复合函数中变量的范围致错例1已知函数f(x2-1)=lg(xx2-22),试判断f(x)的奇偶性.错解令t=x2-1,则x2=t+1.∴f(t)=lgtt-+11,即f(x)=lgxx-+11.∵f(-x)=lg--xx+-11=-lgxx-+11=-f(x),∴f(x)为奇函数.解析函数奇偶性是建立在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前提条件下的,因此应首先求出原函数的定义域.若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原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若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再用奇偶性的定义判断.此题由xx2-22>0,即x2>2,∴t=x2-1>1,故得函数f(x)的定义域为{x|x>1},关于原点不对称,所以f(x)为非奇非偶函数.二、忽视函数的定义域致错例2判断函数y=…  相似文献   

19.
命题试证对任意a、b∈R,有max{|a+b|,|a-b|,|1-b|}≥21.分析(1)题目含义:在题设条件下,要证明|a+b|,|a-b|,|1-b|三者之中的最大数不小于21,由于a、b取值的任意性,即是要证明三者之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1.因此可以得到.(2)证题思路①若假设三者均小于12,则必有矛盾;②若假设三者之中有其二小于21,则另一必不小于21;③若假设三者之中有其一小于21,另二之中必至少有一不小于21;④利用两数中的最大数不小于其平均数.证明方法1假设|a+b|<12、|a-b|<21、|1-b|<12,下面利用a+b、a-b、1-b之间的关系及绝对值不等式构造矛盾:2=|(a+b)-(a-b)+2(1-b)|≤…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第二试(A)的第1题和第二试(B)的第3题,用高中数学知识来解决优势明显.下面给出这两道题的解(证)法,供大家欣赏.试题呈现1(2013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第一试(A)第1题)已知实数a,b,c,d满足2a~2+3c~2=2b~2+3d~2=((ad-bc))~2=6,求(a~2+b~2)(c~2+d~2)的值.此题背景是高中数学常见的椭圆问题或三角函数问题或向量问题或柯西不等式,既有趣味性又不失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