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9年爆出不少因为电信诈骗而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事件,再加上近几年频频出现的青少年学生因为学习压力等问题的自杀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一片哗然,也让失去孩子的家庭遭受无法承受的痛苦,增加了社会负担。青少年学生这种对生命轻视的现象,体现了当今社会对生命教育的缺乏,应当引起广泛的重视。文章旨在探讨关于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缺乏生命教育的各方面因素,解释什么是生命教育,并针对如何在现实中推广和加强生命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魏琼 《考试周刊》2010,(5):66-67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培养全人的立足点,而学生的生命发展也逐渐成为教育的主题词。唤起孩子对生命的崇敬和赞美,对生命的珍惜和价值的追寻,是教师的责任。为了让学生在本色作文中感受多彩生命,我作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赏识教育?周弘认为"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是肯定的教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承认学生间的差异性,不允许学生失败犯错误,结果使学生害怕失败,害怕犯错误,反而扩大差异,造成更多的失败,教师不得不接受.痛定思痛,充分运用赏识教育来激励学生,就成为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赏识教育是在把做人的权利还给孩子的同时,把做人的责任也让他承担起来,让孩子的无形生命升华的同时,让他们的有形生命经得起风雨磨难。有人认为给孩子无形生命的赏识太多,会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一旦在社会上得不到赏识就会适应不了。学校体育真正的本质是育人,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不易受各种旧习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生命教育是全人培养与全人关怀的教育,以学生灵性,道德、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为目标。英国的中小学非常重视生命教育,很多学校都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目的在于引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中心设有专业人员,开设生命教育和训练课程,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让学生学到个体关于自己  相似文献   

6.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赏识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享受自信的快乐。赏识,使我和学生成了朋友,使我领略到教育的无限趣味。下面是笔者在运用赏识教育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生命诚可贵!在人的成长过程之中,没有什么能比生命更重要!但是在现代的生活和教育中,人们对于孩子生命教育的意识还远远不够。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幸福快乐;为引导家长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意识,我们学校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把生命教育纳入课堂,努力建构多元生命研究文化;落实到德育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让生命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8.
让期望闪光     
信任、期望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人们坚信一个人"行"的时候,他就真的"行"。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是我教育学生的心得,也是让学生心灵舒展、生命快乐成长的秘诀。很多家长、老师一味地强调孩子的天赋,我则强调的是学生天赋的差异有限,生命的潜能无限,应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潜能的开发上,让孩子心灵舒展,尽展潜能。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什么样的孩子我们都有可能遇到。那么,我们还  相似文献   

9.
生命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重视生命是人类自身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文章在分析当今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强生命教育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印度诗哲泰戈尔曾这样告诫我们:“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但是在升学率和应试教育的惯性引导下,我们有些学校还是一味地追求高分数,只天心孩子的考试成绩,无视孩子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导致一些孩子不能正视挫折和暂时的失败,在如花的年龄走上不归路。我们的教育应从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开始,让学生有一颗面对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11.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是德育显性课程,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在生命教育中更是承担了极其重要的责任,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要让一个孩子了解和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笔者认为,必须让品社课回归儿童的生活,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让孩子用心体验与实践,在师生平等的交往中让孩子生成与感悟,才能真正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生命教育,最早是由美国的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倡导并践行的。20世纪末,我国台湾地区引入生命教育,并在学校中逐步推广实施,效果不错。目前在我国,生命教育已经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认识生命,尊重生命,让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孩子能科学、准确、合理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思想力“原点”高校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大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时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要从思想政治教育、挫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及心理教育等方面进行,通过生命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让他们懂得珍爱自己及他人生命。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正值花季的孩子永远地沉睡了,但在同一场灾难中,被称为“史上最牛校长”所在的四川桑枣中学所有师生都幸免于难,这一奇迹完全得益于该校不懈的“生命教育”。这,让我们触动、让我们思考,生命不存,谈何教育!《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生命教育是这样定义的:“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让小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生命价值则是生命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让我们更深刻认识到生命的神圣,促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始重新审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及生命教育要教给大学生什么。为此,笔者期望通过对3所高校的大一新生进行有关生命、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调查,了解学生生命教育的情况,了解处于过渡时期的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命教育,为学生大学四年的顺利成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是一种多角度、多层次认识生命、理解生命,进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理念下,为师,摒弃“功利”,学会期待,用真爱呵护学生的稚嫩、质朴;让孩子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在老师的赏识中学会自我赏识,学会赏识他人。开发自我潜能,让生命自由生长。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心智自由的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理想的学校教育,就是为学生创造自由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学习。"小学阶段作为人生发展的"黄金期",启迪孩子的自由之心,培育孩子的自由品质,让孩子的生命状态更有力量和质量,应该成为教育承载的首要任务。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它应该是快乐的、有趣的、有创意的。如何在这样一个童趣世界中基于对生命意义的反思和关照,在自由的状态中激发儿童的潜  相似文献   

20.
马生霞 《考试周刊》2014,(27):30-30
能在教学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所以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善于赏识,这样会让学生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