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提到细菌.人们总是联想到感染、疾病和死亡,总是要想方设法消灭或隔离细菌。事实七,许多细菌对人类来说有着很大的用处,甚至一砦细菌是解决全球变暖、治理污染、降解塑料、治疗癌症的关键。以下8项惊人的发现.证明了细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保证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用细菌作画     
正一提到细菌,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感染、疾病、死亡这些令人生畏的词语,并总是要想方设法去消灭细菌。事实上,细菌对人类有很大的用处,一些细菌是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治理污染、降解塑料,甚至治疗癌症的关键。更让人无法想到的是,这些微小到肉眼无法看见的生物,还可以变成艺术。  相似文献   

3.
小朋友,你知道看不见的空气中有什么东西吗?也许你会很快地回答:“有我们呼吸的氧气。”其实,除了氧气等气体外,还有能使人生病、甚至致人丧命的细菌呢!不是吗?当你去医院打预防针的时候,或你的手指被什么东西划破了到医院去包扎的时候,医生们总是要为你擦些酒精、碘酒之类的东西。你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吗?也许你会肯定地回答:“消毒呗!”你答对了,用酒精等来杀死细菌,防止细菌感染。可你知道细菌是谁发现的吗?发现细菌的是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他还是狂犬病人的大救星呢,是他制出了狂犬病疫苗,把成千上万被…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的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罹患病痛的事实。人们患的病绝大  相似文献   

5.
正当疾病来临时,也是身体里的免疫系统与病毒和细菌不断地"交锋"、变得越来越"聪明"和强大的时候。孩子的免疫系统更有本领了,当下次疾病来袭时,就有力量和它们对抗了。父母都不希望孩子生病,总是千方百计地呵护孩子,生怕孩子的生活环境里有一点儿细菌。比如说一看到孩子在玩泥巴就喊:"太脏了!"带孩子外出时不停地用消毒湿巾擦他的小手或小嘴巴,或者是用高温反复消毒小奶瓶……这些行为对孩子的免疫力提高其实并没有好处,有时候甚至还影响了孩子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细菌无处不在,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我们的饮水和我们的食物中,到处都有细菌的存在。细菌甚至依赖人体为生,事实上,人体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细菌。即使是看似干净的家庭中也到处充满细菌的威胁,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家庭中的细菌问题。  相似文献   

7.
父爱总是深沉的,甚至让人不易察觉。  相似文献   

8.
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是——正如飞机失事是很小概率的事件,但只要碰上一次我们就歇着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  相似文献   

9.
左边的爱     
5月12日晴 妈妈是教师,当别人听说的时候,多是一副羡慕的样子,说:“你妈妈是老师,从小你的功课一定不用发愁了吧。”我总是很无奈,我不仅不记得妈妈教过我功课,而且她总是不能陪我,甚至在我生病时,也总是一如往日去上班。我甚至怀疑我是不是她亲生的。  相似文献   

10.
<正>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原核生物,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构成。细菌的拟核是裸露的大型环状 DNA 分子。细菌主要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有些细菌也可通过不等二分裂、出芽、三分裂,甚至多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这些生殖方式均属于无性生殖。那么,自然界中的细菌存在有性生殖吗?其变异的来源除基因突变外,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11.
《母婴世界》2012,(6):150-150
琪贝斯婴儿洗衣液(除菌型) 问题:“宝宝总是觉得身上痒痒的。很不舒服!” 原因:衣服感染细菌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1999,(5)
细菌很小,在显微镜下才能勉强看到。既有可使人生病的细菌,又有可助于酿酒的细菌。细菌可以独自生存,一遇到药物便会死掉。病毒只有细菌的千分之一大,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的体积太小,要借助他人才能生存,就连自己的“孩子”也要让别人“代生”,甚至连呼吸、工作全都要靠别人。  相似文献   

13.
学会等待     
毛雪芬 《班主任》2003,(5):35-35
有的学生上课总是“坐立不安”;有的学生老是不讲卫生;有的学生做作业总是磨磨蹭蹭。这些情况当老师的经常遇到。对这种学生,老师不是训斥,就是挖苦,甚至给予惩罚,搞  相似文献   

14.
细菌的耐药性是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致病微生物加强其防御能力,抵抗抗菌药物的杀伤,从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引起细菌耐药性快速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从细菌耐药的原因、环境与机体状态、应对措施三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倔强性测试     
《中等职业教育》2009,(13):26-27
指导语: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中有些人总是表现得非常谦和、随意和顺从,甚至处处迎合忍让;也有些人则常常表现得争强好胜、固执己见甚至自以为是。人们性格上这种倔强性的差异随处可见,应该说各有利弊,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中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内容涉及到"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学生总是提出下列的疑问: (1)杀死的S型细菌为什么不会使小鼠死亡,而加入R型细菌之后小鼠就死亡了? (2)为什么能发生转化,是将R型细菌杀死变成S型细菌的?还是两者的遗传物质进行融合后表现出S型细菌的特点?有没有可能是R型细菌突变而来?  相似文献   

17.
妈妈的心总是那么年轻、富有人情味、善解人意,甚至有时还追求点时尚。我在家里的时光,每天一早出门时,总是很调皮地对妈妈哕嗦一大堆:“拜拜”、“沙油娜拉”、“达斯微达尼亚”,  相似文献   

18.
父母总是教育孩子要讲卫生,要注意清洁.然而,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皮肤表面的一些细菌能够阻止发炎,过度清洁反而可能有害健康.  相似文献   

19.
"后进生"、"学困生"、"调皮捣蛋生",甚至是"坏学生"等称谓,我们并不陌生,究其原因,无非是我们的学生当中总是有一部分人不"听话",总是不断地让我们的老师处在尴尬或者是愤怒当中,甚至经常使我们"歇斯底理"、"怒发冲冠",让我们部分老师处于一种神经质的状态中。为什么总会有这样的学生出现?为什么我们很难"改变"他们?面对他们,  相似文献   

20.
心灵的结 不知怎么的,13岁的米雪近来总是心神不宁,夜里常常睡不着觉。甚至上课时她也会想起那桩可怕的事来,她总是担心自己的体内会突然起火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