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鸦片战争之后,基督教传教士重履中土,极力发展教会势力。对此,大多数中国官员对基督教持有排斥态度。中国官员之所以排斥基督教的原因在于:其一,他们不喜欢传教士以强势的姿态进行传教;其二,中国官员们抱有文化上的优越感,严守华夷之辨的思想,反对基督教同化中国的行为;其三,中国官员们对教堂干涉词讼,侵夺其权利的行为心怀不满;其四,各地政府处理民教纠纷,往往采取“袒教抑民”的政策,官员们担心这样会导致民众对政府失去信仰;其五,官员们还担心基督教运动演变成民众造反运动。  相似文献   

2.
权力无合理的制约 ,必然导致权力的腐败。所以 ,要在重视官员品德和加强思想教育达到依法行政的基础上 ,更强调在现阶段应当对官员行为加以法律监督的外在约束 ,主要是成立隶属于人大的反腐机构 ;加强司法对人大和政府的监督 ;强化新闻监督 ;加强人民对官员的制约力度和建立官员申报财产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爱具体的人     
著名的德兰修女。印度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在德兰修女建立临终关怀院的初期,曾有位官员专门质疑德兰修女的行为。官员问:“你这么做,难道是为了让贫民窟更适合人居住吗?”德兰修女回答道:“不,是让死者死得更有尊严。”官员又问:“你打算帮助加尔各答数以百万的贫病伤残吗?”德兰修女没有回答官员,而是惊奇地问道:“数以百万?你怎么数出是100万的?”官员不耐烦地回答道:“这不是我的重点,我的意思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你都是数不完的,  相似文献   

4.
钱国宏 《留学生》2011,(7):56-56
地处北欧的芬兰素有“千湖之国”的美誉。境内湖泊与森林交相辉映,风光令人陶醉。但对我来说.印象更深的还是芬兰政府官员的清正廉洁和务实高效。在芬兰,我们接触了一些地方官员和新闻界同行.他们均是国家公务人员。在交往中我发现:这些人行为处事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绝对“较真”。  相似文献   

5.
官员“走穴”原因与防范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员"走穴"是权力寻租与官商勾结的一种形式,看似合法的官员"走穴"行为实则披着腐败的外衣。官员"走穴"有其自身的成因和危害,如何去防止和避免以官员"走穴"为形式的腐败行为是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引咎辞职作为一种非正式、不成文的政治惯例或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政府官员基于道德自责与舆论压力主动承揽政治责任的一种行为,同时也是政府官员的一种权利和自我保护的一种策略。本文试图通过理论上厘清引咎辞职的基本内涵及其功能,探讨引咎辞职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政府官员引咎辞职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舆论对行政权的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一个公民或新闻媒体发现政府机构或官员有贪污、腐败、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时,他可以将之揭露于众,并加以谴责,以期引起公众对这些行为的注意。如果被揭露的行为的确是违背当时当地的法律规定或社会公德的,可以推知,公众会对这种行为加以反对。多数公众的反对构成一种舆论压力。这种力量通过各种监督途径发挥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贰臣并不等于奸佞小人,贰臣也有许多值得褒扬之行为。贰臣曹溶降清之初,身居高位,先后两次因照顾前朝官员和遗民受到或革职或降职的处分。他于康熙初年降职调任山西,竭尽全力,赈灾筹粮;接待会见各地遗民;遍访山西,搜集金石文字,全面的展现了一个贰臣在守节和出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丁忧制度是官员在父母去世后,必须去官守孝的一种礼法制度。在极度提倡"孝"的宋代,丁忧制度对官员仕途有极大的影响。宋朝政府为确保丁忧制度的执行,在政策和法律方面都有相关的严格规定。在宋代,大多数官员能主动执行丁忧制度并完成3年守丧的期限,但政府在遇"金革之事"时对具有"捍卫封疆之能"的武官进行起复,对某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也会加以夺情、起复。对个别官员为了权位、利禄而"匿丧"或营求起复等有违孝道的行为,不仅社会舆论会进行谴责,而且朝廷也会给予处罚;而对于"孝感于天"的人朝廷则会授予官职或加官进爵。此外,在宋朝的党派政争中,丁忧制度还会成为打击政敌的利器。  相似文献   

10.
成露 《老年教育》2008,(12):24-24
最近一段时间,发生在一些官员身上的闹剧一出接一出。有的醉酒后行为不检,深陷“猥亵门”泥潭;有的出国考察滞留不归或“玩失踪”;更蹊跷的是,某贪官入狱半年,竟然还能每月按时领工资。面对一幕幕闹剧,越来越多的公众睁大眼睛,追问真相,质疑责任,追踪结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方政府支出存在地区趋同的现象原因在于处于同一地区的地方政府,由于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传统,支出水平趋于相似;处于同一地区的地方政府由于具有相似的经济基础,其财政支出水平也趋于相似;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是造成财政支出地区趋同的原因之一;分权化背景下地方官员的竞争及其互相学习的行为也会导致地区趋同。  相似文献   

12.
从一个开始     
著名的德兰修女,以仁爱之心闻名于世。在德兰修女生前建立临终关怀院的初期,曾有位官员专门对德兰修女的行为提出质疑。官员问:“你这么做,难道是为了让贫民窟更适合人居住吗?”德兰修女回答道“:不,只是为了让死者死得更有尊严。”官员又问:“你打算帮助加尔各答数以百万的病患伤残吗?你帮得过来吗?”德兰修女没有回答官员,而是惊奇地问道“:数以百万?你怎么数出是100万的?”官员不耐烦地回答道:“这不是我的重点,我的意思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你都是救不完的,穷人太多了,你明白吗?”德兰修女笑了笑,盯着他问道:“100万?你从哪里开始数起的?”…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课程标准》有一句话这样描述文化意识的作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其实文化意识不仅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而且是得体表现行为的保证。笔者想从行为文化角度,以在国外亲身经历或见到的事情为案例,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冲撞,谈谈中西方行为文化差异,以加深广大英语教师对跨文化意识内涵的理解。一、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先看看2001年某月发生在澳大利亚悉尼机场入境处一位海关官员与一位中国旅客的对话:官员:对不起,这不是食物吗?旅客:是的,是红薯干。官员: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刘德福 《师道》2003,(3):12-13
学校就像一个饭店,校长是经理或老板,教师是厨师或改刀师,学生是顾客,宴席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凭感想把学校、校长、教师分别分成三类。学校:官府型,公司型,研究院型;校长:官员型,商人型,学者型;教师:谋生型,职业型,学者型。  相似文献   

15.
具有强大公信力的政府,对于动员群众、带领群众处理公共危机以及化解群体性冲突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政府职责履行不力、公共政策扭曲与官员权力的异化、缺乏公共危机的应急保障、公共信息披露机制不畅等致使在处理公共危机中政府公信力缺失。公共危机视域下,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做到:转变政府行为理念和行为方式,切实履行政府职责;提高决策者在危机中的决策质量;增强政府官员诚信意识;公共政策运作机制的创新等。  相似文献   

16.
明代实行重典治吏,对官员的职务犯罪监控得十分严密,应该说是封建刑法中值得借鉴的地方.也正是由于其中期以前很好地实施了"对官员职务行为的严密监控",所以其社会稳定,阶级矛盾缓和,经济发展;但到嘉靖以后,随着对官员管理的松弛,贪污徇私、任意妄为之行为日益严重,吏治堕落,最终引致了明王朝的覆灭.本文通过对官员出行的法律管制,从侧面阐述了明代的职务犯罪监控.  相似文献   

17.
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分为代理腐败和寻租腐败两种类型,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可以运用数理模型分析影响两种腐败行为的相关因素.要遏止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就要提高检查腐败行为的工作质量,加大惩处力度.同时,还应针对不同的腐败行为,实施相应的惩处,使政府机构的腐败行为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8.
胡宝昆 《学周刊C版》2011,(1):191-192
一、渎职犯罪的涵义 我国《刑法》中的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不尽职责,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渎职罪指的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犯罪的主体都是政府官员,他们的渎职行为从不同的方面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政府官员一旦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势必削弱国家职能,破坏政府形象,直接影响国家管理活动,造成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甚至反抗心理。  相似文献   

19.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对中国治理商业贿赂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引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治理腐败的全新理念——将贿赂外国官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通过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尽量避免贿赂行为的发生。经过30年的发展,这种理念逐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并为我国正在开展的商业贿赂专项治理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应当借鉴《反海外腐败法》的成功经验,完善相关的贿赂条款、加强公司内部的治理责任,借助多样化制裁方法,科学有效地治理商业贿赂。  相似文献   

20.
金二木 《江苏教育》2007,(17):49-49
教育家办学的话题范围太广。我想重点说一点,这就是:教育官员首先要成为教育家! 提到教育家办学,一般讲的都是校长,似乎办学者仅仅是校长。其实,办学者至少包括管教育的官员、校长和教师三个层面的办学主体。在提倡“教育家办学”的理念下,这三个层面都应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家,三个层面的人都要努力像教育家那样去完善自己的办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