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恩"字最早写作"■",由"因"和"心"组成。"因"的象形可不是婴儿大脑,它是指一个人摊开双手双脚躺在了一张草席上。这个人形就像个"大"字,仔细看,还真像呀!人躺在草席上,让我们的身体有了休息、依靠的地方。真舒服!"因"与"心"结合,就是我们的心灵有了休息、依靠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罗毅 《考试周刊》2009,(32):233-233
弹钢琴,要眼看,手动,脚踩踏板,耳听正音,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均需要在瞬间由大脑指挥完成。因此,它能调动人手脚耳目各个器官准确配合协调的活动,训练人的反应判断能力,强化人的记忆力和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初学琴法的幼师学生往往学习困难.我们只有根据幼师学生理解能力强,能够独立思考的特点,改变传统教法,才可以较为顺利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熟知的圆形小黄脸表情,是一个日本作者于1998年设计创作的,这些小的“图片文字”渐渐成为当前网络聊天的主要内容。在德国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人能够准确地理解用表情符号代替文字的句子。在我国,曾经也有人发出一连串表情,通篇没有一个文字,但表情符号所隐含的意思,都被网友们准确破译。德国研究人员认为,在一秒钟内,我们的大脑能够选择最适合的同音字与我们看到的图片相匹配。研究人员分析后认为,我们的大脑将这些表情符号解释为图片,而不是文字。  相似文献   

4.
哈哈服装店     
哈哈在大街口开了家高科技的服装店,叫做"哈哈服装店"。店里的生意红火得不得了,因为高科技服装可神奇了,你看——一个老奶奶走进去挑了件"腿脚灵活衣",刚穿上腿脚就变得灵活起来,她不由得跳起了"迪斯科"。  相似文献   

5.
说到观察人的肢体语言,大多数的扑克玩家都会从脸部开始,由上往下看.而我的方法恰恰相反:我是从脚开始,由下往上看.这是因为随着我们的视线从脚底往上移,所观察到的人们反应的真实程度却在下降.所以,我们的双脚是身体最诚实的部分,而我们的脸则最容易让人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6.
失去的双赢     
一个人腿脚不好,他用手搭在一个盲人的肩上,行走稳当多了。他们要快速穿过一片低洼地带,因为暴风骤(zhòu)雨马上就要到了。他们在行走间,腿脚不便的人对盲人说:"要不是我给你领着路,你就会在这弯弯曲曲、坎(kǎn)坎坷(kě)坷的路上寸步难行,不是不断地摔跤,就是要掉到路边的沟里去,你应该感谢我才是,可你到现在,一句感谢我的话都没有说。"盲人说:"你要不是扶着我的肩膀,就要一步一停,怎么能够加快行走的速度?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我们还是彼此帮助,互相感谢,迅速地穿过这片低洼的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其实我们的手不仅会做工,而且是独特的数学资源。在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手"资源,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探究活动中来,起到巧妙计算、帮助记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大脑,可以充分展现出我们在获取知识和技巧方面的超凡能力,使我们在接受教育之后能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状态。※此时此地,有一位叫费格森的青年男子。他能够在牧场里放羊,也能够根据一点线索准确地标记出星星的位置,还能够用小刀在木头上刻出手表。但这样的例子比较罕见,绝大多数人需要在别人的鼓励之下才能继续前进,需要借助别人的讲授指导来协助进步,需要别人的指示、说明来引导成长。人世间,可能仅有少数人曾经实现过他们的  相似文献   

9.
刘欣然 《生活教育》2012,(19):43-44
福尔摩斯,估计大家都十分清楚是怎样的一个人,那可是神探!什么案子他都能侦破!我们班也有一个神探,他就是我们班的班长——福尔陈斯。但是这位"福尔陈斯"会不会失败呢?当然会啊,不信,你看——今天我们玩了一个游戏,叫"找领袖"。找领袖这个游戏的玩法是:选出三人,分别是侦探、领袖和镜子。领袖在座位上做出各种动作,台前的"镜子"则要迅速反应模仿领袖的动作,带领全班一起做,可见,镜子不仅要反应快,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躺着。可是你知道吗,喜欢赖在床上或沙发上的人并不见得就是“懒汉”。科学研究最新发现,躺着是思考的最佳方式。科学家发现,去甲肾上腺素——在压力下大脑产生的自然激素能够干扰脑细胞的活动,降低人们叙述和推理时的注意力。人们站立时会触发大脑产生反应,这种反应会产生更多的激素。但躺着则能够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思维。科学家尼尔维博士认为,这些结果也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更大。当人们站立时,血液循环一路上行动起来会费劲些;但如果躺下时,大脑的血液流动会更加顺畅。当人们躺着…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人有三件宝,双手、双脚和大脑.手脚的应用价值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现在对人体大脑的开发与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应了解人脑的构造与认知规律,更好地促进学生合理用脑、科学用脑."友善用脑"教学法运用生物构造原理所倡导的脑健康、脑保健操,能有效地促进人身体运动与大脑功能之间的联系,优化学生的学习和课堂行为,因此可以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一种新的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最强大脑》这一科学类节目的走红,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科学。"让科学流行起来!"这一口号,更激励人们不断超越自我,勇攀智慧高峰,用汗水和勤奋铸就最强大脑。对于人类科学而言,《最强大脑》聚焦的科学也许仅仅是管中窥豹,但《最强大脑》就像一个小小的探照灯,照亮通往科学的路。在我们的小学课程中,科学是在自然的基础上更全面、更科学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科学真谛的一门学科。如何能够真正地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人能够走多远,取决于他能看多远。一个人能够看多远,取决于他能站多高。理论的作用就是使人登高望远,建设学习就是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取新信息,建立"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学以致用的良性循环求知途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上述这段话就可以形容潘玉田同志。潘玉田同志是我的老领导,我们有很深的感情,他在学识方面用上面的一段话形容我认为非常贴切。潘玉田同志是从  相似文献   

14.
孩子赤脚玩耍不仅是出于好奇,更是一种锻炼。在日本,"赤脚"已成为一门正式课程,登上了国立学校的大雅之堂。著名的爱知大学附属幼儿园不惜将院内的水泥地面砸开搬走,换上沙子,以便让孩子们在沙地上尽情地玩耍。科学家指出,脚是由骨骼、肌肉、肌腱、血管、神经等组织组成的运动器官。双脚共有66个穴位,不少穴位与内脏器官特别是大脑都有连接神经反应点,医学上称为足反射区。  相似文献   

15.
眼睛与眼镜     
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通过眼睛后成在视网膜上的是一个倒立的实像,但是人的感觉却是正立的实像。这是因为人的眼睛与生俱来就已习惯于这种感受:看物体时,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人们的感觉就是正立的实像。正常的眼睛既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其中的晶状体是一个焦距大小能够变化的凸透镜。当眼睛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表面的凸出程度变小,焦距变大,如图1(a)所示。当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表…  相似文献   

16.
健康问与答     
《父母必读》2009,(10):64-65
刚出生就发现是“八字脚”能纠正吗? Q我的孩子现在8个月了。在他刚出生的第二天我们就发现他的脚有点问题,去看骨科医生,说是八字脚,让我们给他天天捏捏脚,按按经络活血,等孩子大一些再去检查。现在我发现孩子的脚后跟比较尖,双脚并不拢,脚呈外八字状。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化学课中,有机物各种反应类型的反应原理常常让学生混淆不清,该怎样帮助学生把它们记忆准确呢?我苦思冥想。一天上完课后,我突然来了灵感,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希望各个小组能用表演的形式演绎"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反应原理,使我们的学习不那么枯燥。接下来的周四至周六是学校开运动会,接着又是星期天,这么长的时间间隔,不知道学生会不会真的用心去  相似文献   

18.
刚出生的婴儿有没有视觉呢?他们能不能看到爸爸妈妈和身边的玩具呢?眼睛被誉为"智慧和心灵之窗",研究表明,视觉将为宝宝提供70%~80%的外界信息。新生儿的眼睛和大脑发育还不成熟,如眼睛晶状体不能准确聚焦。我们成年人看较远的东西不清楚,看较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办教育》2005,(2):47-47
人的大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的进行着繁重的工作,饮食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而且在大脑正常运转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食物能使皮肤洁白、富有弹性;有助于发展人的智力,使人的思维更加敏捷,精力更为集中,甚至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些食物有助于补脑健智,能增强记忆力。为了结合本期介绍记忆力的内容,我们将一些有助于记忆力增强的廉价普通食物推荐给大家.使大家不仅能掌握好的记忆方法,还有一个健康、发达的大脑。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孔不入的信息给大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使我们疲于应对。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升脑力呢?完成任务刺激多巴胺分泌多巴胺是大脑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其作用是传递亢奋和欢愉的信息。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大脑绘图技术对"积极进取型"和"松懈懒惰型"两种人的大脑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那些努力工作、想得到更高回报的人,其纹状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