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位世界上著名的走钢索艺人叫华伦达,他曾说:“走钢索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他都只是等待。”他就是以这种态度走钢索的,每一次都非常成功。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哥表演时,从75英尺高的钢索上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得知后,悲痛地说:“我知道这次一定会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他把很多精力用在避免掉下来上,而不是用在走钢索,结果反而失败了。而以前每次成功表演,他只是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根本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这件事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关注,他们创造了一个术语叫“华伦达…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上有一种“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于做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相似文献   

3.
徐旭 《教学随笔》2007,(11):46-46
“瓦伦达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论断,它缘自一个真实的事件。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事后他的妻子回忆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华伦达是美国著名的高空钢索行走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在事后说,这次表演肯定会出事,因为华伦达在上场前总是不停地对自己说,这次演出太重要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前,他只想着走钢索的表演过程,而绝少考虑表演的结果。心理学家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5.
敬告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注于事情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相似文献   

6.
瓦伦达,五十年代一位世界知名的“空中飞人”。十多年前,美国观众正在观看瓦伦达表演新的走钢索节目,亲眼看着他从钢索上坠地而死.这位“空中飞人”走钢索走了一辈子他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专心一致地走好它,不计较什么得失.”所以他一直走得很好,除了最后一次据她太大回忆道:“我知道这次他会出错,因为他不停地说‘这次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瓦伦达走钢索,就像我们当学生的考试一样.瓦伦达想走好钢索,我们谁不想考好试呢?于是我们当中的有些人在考试前,无数次的叮嘱自己:“这次只许成功,…  相似文献   

7.
瓦伦达是美国伟大的绳索平衡家。瓦伦达家族则组建了一个世界知名的空中飞人马戏班,他们经常在钢索上做叠罗汉的表演。他生前曾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诚心诚意地走好钢索,不管得失。”所以他一直走得很好,除了最后一次。50年代,瓦伦达在一次表演走钢索的节目时,从钢索上坠下而死。事后他太太回忆说,她知道这一次他一定会出差错,因为他不断地说:“这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有了患得患失之心,便导致了悲剧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美国伟大的绳索平衡家瓦伦达生前曾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诚心诚意地走好钢索,不管得失。”所以他一直走得很好,除了最后一次。最后一次瓦伦达在表演走钢索的节目时,不慎从钢索上坠下而死。事后他太太回忆说,她知道这一次他一定会出差错,因为他表演前不断地说:“这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有了患得患失之心,心理上就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因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众多家长都渴望子女成材,老师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考出一个好的成绩,广大考生更是希望自己能进入一所好大学,这些愿望无疑都是好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上有一种"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丝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从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做事,而不  相似文献   

10.
瓦伦达是美国一位著名的高空钢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后来说,以往瓦伦达表演只顾走钢索,不想其他,而在这次表演前他总是不断地念叨:“这回演出太重要了,我可千万别失手。”结果偏偏是这次失事了!  相似文献   

11.
世界著名的走钢索人卡尔·华伦达曾说:“走钢索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他都只是等待。”他就是以这种态度来走钢索的,每一次都非常成功。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表演时,从75英尺高的钢索上掉下来死了,令人不可思议。后来也是走钢索名人的华伦达太太说出了原因。那次有  相似文献   

12.
美国有位著名的高空钢索表演者,名叫瓦伦达。在参加的一次重大活动的表演时,上场前他不断地提醒自己:“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因为他太看重这次活动,太紧张了,结果表演中,  相似文献   

13.
有个少年想成为少林寺最出色的弟子。他问大师:“我要多少年才能那么出色?”大师回答说:“至少10年。”少年说:“10年时间太长了。如果我付出双倍的努力,需要多长时间呢?”大师回答说:“20年。”少年又问:“如果我夜以继日地练习呢?”大师回答说:“30年。”少年灰心了,他疑惑地问大师:“为什么我每次说更加努力,你反而告诉我需要更长的时间呢?”大师说:“当你一只眼睛只顾盯着目标时,就只剩下一只眼睛去寻找道路了。”大师在启示我们:一心只顾着朝目标奔去,反而会减缓成功的步伐,甚至离成功越来越远。换言之,成功的愿望越强烈,就越难成功。瓦伦达是美国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回忆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千万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越是患得患失,就越会把事情搞砸,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瓦伦达效应”。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诫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他的大脑里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  相似文献   

14.
何丹龙 《班主任》2006,(5):16-16
瓦伦达是美国著名高空走钢丝表演者之一,在一次重要演出中,他意外地从70米的高空坠落身亡.事后,瓦伦达的妻子说:"我预感到他可能要出事,因为在表演前,他不停地对我说,这次表演实在太重要了,一定不能有一丁点儿失误,更不可以失败.而这之前的任何一次表演,他根本不紧张,只是一心想着走钢丝的每一个技术细节,从不在意后果."不是专注于做事本身,而一再考虑做这件事可能带来的结果,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瓦伦达心态".  相似文献   

15.
瓦伦达心态     
心理学上有一种“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住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  相似文献   

16.
范丰梅 《家长》2014,(8):68-69
这次“失败”的国内游学经历让我彻底明白了一件事,强扭的瓜不甜,孩子的路只能让他自己走,我们家长的过多干预有时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7.
两位驯鹰人     
王族 《初中生》2010,(9):70-72
在塔尔夏特,人们说起加纳别克,必说他驯鹰的一件事。这件事是他的光荣,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他就活在这件事中。  相似文献   

18.
两位驯鹰人     
在塔尔夏特,人们说起加纳别克,必说他驯鹰的一件事。这件事是他的光荣,他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就活在这件事中。  相似文献   

19.
他仿佛是天生的失败,求学、创业、觅职.他从来没做成一件事。胸中万千梦想,都只是七彩的肥皂泡,瞬间破裂。  相似文献   

20.
瓦伦达家族是一个世界知名的空中飞人马戏班,他们的拿手好戏是在钢索上做叠罗汉表演。上个世纪50年代,这个家族的家长瓦伦达更是一位伟大的绳索平衡家,他走了一辈子的钢索,一直都非常成功,没有发生过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