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制约闽南梨园戏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但主要的是来自于社会和心灵的“思想禁锢”因素。闽南历史上出现的“礼俗犹蒙面”习俗、“鸟巾戏”现象和“西厢风波”事件,正是这种“思想禁锢”的反映。它反映出朱熹理学思想和精神对闽南大众的深远影响。朱熹理学思想和精神在历史上如同“细腰蜂”一般毒害和麻醉着闽南大众,也制约着闽南梨园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树中的典故     
梨园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最早"梨园"是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地方之一。玄宗李隆基精通音律,热爱艺术,曾选技术水平较高的乐工、舞人三百人和宫女数百人在梨园学习歌舞。梨园在当时的  相似文献   

3.
"梨园"这个词,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京剧界追根溯源就到了"梨园"这个地方。"梨园"这个名称世代相传,戏曲界被称为"梨园界",这一行业叫"梨园行"。戏曲演员们为"梨园弟子",而有几代人从事这个事业的家庭为"梨园世家"。至于"梨园"一词从何而来,得从过去戏班供奉的祖师爷唐明皇,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谈起。  相似文献   

4.
人们习惯上称呼戏班、剧团为“梨园”,称呼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那么,“梨园”是怎么和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的呢?唐玄宗又为何被奉为“梨园领袖”呢?  相似文献   

5.
梨园戏《吕蒙正》是泉州"七子班"的传统经典剧目之一。泉州梨园戏《吕蒙正》与明传奇旧抄本《彩楼记》在文本上存在继承关系,可能受现存明末南管选本《吕蒙正》的直接影响,也可能受元代王实甫的杂剧《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一定的影响。对比元、明二本,泉本《吕蒙正》在剧本上呈现出情节细腻、人物言行并重的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6.
他出生在香港一个贫困家庭,很小就被家人送到戏班。那时,演戏是下九流的行当,只有走投无路的穷苦人家,才有此举。按照旧时梨园行的规矩,父亲同戏班签了生死状,在约定期限内,他的生杀大权都在师傅手中。戏班里的管教异常严厉,本该在父母膝下承欢的年纪,他却在师傅的鞭子与辱骂下练功,吃尽苦头。时间不  相似文献   

7.
<正>做事先做人他,出生在香港一个贫困家庭,很小就被家人送到戏班。按照旧时梨园行的规矩,父亲同戏班签了生死状,在约定期限内,他的生杀大权都在师傅手中。戏班的管教异常严厉,他在师傅的鞭子与辱骂下练功,吃尽了苦头。时间不长,他就偷偷跑回了家,父亲勃然大怒,坚决叫他回去:"做人应当信守承诺,已经签了合同,绝不能半途而废。咱人虽穷,志不能短!"他只好重新回到戏班,刻苦练功,这一练就是十几年。终于学有所成,但戏曲行业一落千丈,他空有一身本事,却毫无用武之地。后经人介绍,他进了香港邵氏  相似文献   

8.
舞剧《粉墨春秋》作为荣获第十四届文华奖最高奖项"文华大奖"的作品,用音乐、戏曲与舞蹈共同演绎出清末明初梨园戏班三位武生在生死爱恨中成长的故事。观众在音乐中如痴如醉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在戏曲中发现着各式各样的绝活,在舞蹈的一招一式中体会百味人生。这是历史的再现,更是将自强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受到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内部制约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是:教育信念是教育者坚定信奉的教育观念,为教学行为的转化生成提供理论导向与动力支持;教育思维是一定的教育观及其支配下的教育操作思路的统一体,制约着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过程与质量水平;教学习惯使教师倾向于固守传统和个人的"舒适地带",对教学行为变革具有"不由自主"的抵制作用;成就期望对教学行为的转化起着定标、排障、坚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人类社会高深文化的遗传机制与适应方式。科学进步是近代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根本动因。科学本质上属于一种超功利的理性文化。科学文化的特性及发展规律是现代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内在制约因素和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11.
英国牛津大学荣誉中文讲座教授龙彼得教授发现的《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下简称《明刊三种》)为我们了解明代闽南地区的戏剧、南音及方言口语的真实面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出版的《明刊戏曲弦管选集》是该书的校订本。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校订本在校勘、注释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失校、失注或误校、误注等问题。本文着重分析《明刊戏曲弦管选集》在校注方面存在的不足,对科学校注明刊闽南方言戏文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20年来的福建戏曲研究既注重中国古典戏曲文献的整理、曲史的钩沉,对经典作家、作品的解读与戏曲文化意义、艺术理论的探索,又关注闽地特色剧种的发展传播,致力于探寻本土剧种与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发掘闽台戏曲的血脉亲缘。  相似文献   

13.
"尺八" 小考     
始名于唐代的吹管乐器尺八(后称南音洞箫)沿袭到南宋,并传到日本,至今仍“隐居”在南音中,流行于福建闽南以及台湾省等地。它在南音及闽南语系的芗剧、梨园戏、高甲戏、台湾歌仔戏中是非常重要的乐器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古本莆仙戏《目连救母》和《吊丧》为例,归纳其中使用莆仙方言俗字的几种类型及用字歧异现象,并和梨园戏剧本俗字作比较,说明大量相同的俗字可作为莆仙戏与梨园戏以及莆田话与泉州话同源关系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结合闽南沿海地区的气候环境,探讨闽南沿海地区绿色农村住宅在建筑选址布局、建筑造型、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和雨水回收利用5个方面的技术措施,提出闽南沿海地区绿色农村住宅的适宜设计技术。研究表明:闽南沿海地区绿色农村住宅可通过居住区的绿化,行列式的建筑群布局,合理的建筑遮阳和自然通风采光设计,外墙自保温隔热设计,外窗和屋顶的隔热设计以及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开发和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设计来实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江南与福建广东的经济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清时期,江南与广东福建两大经济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强的互补性.江南需要广东或福建的木材、纸张、染料、烟叶、食糖、花果、铁货、洋货、南货等商品,广东或福建需要江南的棉花、棉布、生丝、丝绸等大宗工业原料和产品.通过经由浙东或江西或安徽的三条内地商道和沿海的一条商道,江南与广东福建之间保持着极为密切的经济联系,而且华南与华北之间的商品流通,通常经由江南转输,从广州出口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的丝绸、棉布等大宗商品,也主要来自江南地区.而沟通两大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主体,来自广东福建各地的地域商帮有着压倒其它地域商帮的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7.
旧社会,“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在闽南地区广泛存在,在生育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体现。新中国使妇女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这种传统观念已经悄然地发生了变化,渐渐的转变为"男女平等"的价值观,这种改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及养老观念、传宗接代观念的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杨榕先生的国家社科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福建戏曲文献研究》一书出版了,立即引起戏曲学术界的关注,本书对此作些品读并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福建是南派武功的主要发祥地,在辉煌与壮烈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独具风格,特点突出,内容丰富、功法全面、实战性强的一大拳系.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个人体验法、比较分析法对福建福州鹤拳、厦门五祖拳、永春白鹤拳3个拳种的"三战"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三地南拳三战的特点,为南拳更好的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