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校长     
我们学校的孩子比其他学校的孩子要幸运得多,因为我们有一位和蔼可亲、可敬的校长。在他的名字前面有一长串头衔对这些,我们并不在意,感兴趣的是他身上总有着与别的校长不同的地方他总爱“微服私访”,有时神秘地出现在这个办公室,有时又出现在那个办公室,有时又会在哪个教室里上课或听课。听班主任说,他常常天南地北地飞,到各地为老师或同学讲课。我们还常常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他的形象,在收音机旁听到他的声音。我们特别喜欢听他每天早晨在国旗下的讲话。他常常把学校里的一件件小事编成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当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时,…  相似文献   

2.
德福     
我养狗,纯粹是为了德福。德福是我在山村教书时的一个学生。那时我刚分配到那山村的小学校里,不久便从很多老师的嘴里听到了“德福”这个名字。如:德福的成绩特差,德福的脾气最倔……此后便有人指着一个黑瘦还拖着两条长鼻涕的男孩对我说:“喏,那就是德福!”不料,这个脏兮兮、顽劣的孩子却成了我所教的班级里的一名学生。德福是个十分淘气的孩子,我和所有的老师一样为着他故意的捣乱气愤而无奈。我把他归为冥顽不灵的一类搁弃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于是,当别的孩子围着我闲聊时,他总是不屑地冷哼,缩吸着溜出来的长长的鼻涕,转身飞…  相似文献   

3.
曾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到一所农村小学检查工作,当问及什么是素质教育时,校长回答:“素质教育就是音体美。”故事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人都忍俊不禁。自然,这位农村校长的回答也因此被传为笑谈。  相似文献   

4.
黄娟 《宁夏教育》2013,(6):45-45
星期六下午我和朋友转街,在一个服装店里无意间听到一个声音:Good afternoon,Mrs Huang.在寻找声音的同时,我看到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我应了孩子的话,同时回他一声:"See you!"孩子转身走了,但我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个孩子在课堂上、学校里完全不是今天这样。他见到老师时总是一副胆怯的样子,  相似文献   

5.
在乎生命     
史海燕 《吉林教育》2005,(11):34-34
新编的小语教材(苏教版)有这样一则故事:海潮将成千上万条小鱼冲上了沙滩,搁浅在一个个小水洼里……,有个小男孩在海滩上来回奔跑,他捧起一条又一条的小鱼,一次又一次地将它们放回大海a。大人看见了忍不住走过去,劝他:傻孩子,别忙了。这么多小鱼,你一个人救得完吗?再说,谁在乎呢?小男孩头也不回,说:小鱼在乎!“小鱼在乎”,这是我第一次从“在乎”这个简单的词汇里读到沉甸甸的分量,据说很多人听到这个故事都不禁潸然泪下,我想这就是“在乎生命”的感人力量吧!  相似文献   

6.
校园分数歧视现象"源远流长" 1993年,长春市女孩郭丽莉到西民主小学上学.可不到半个月,学校领导突然告诉郭母,说孩子有些弱智,建议送至弱智学校读书.郭母无奈,便把孩子领到育林学校(弱智学校),一读就是6年.在报名参加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时,接待人觉得孩子好像没有毛病,建议到医疗权威部门鉴定一下.  相似文献   

7.
尼可刚走进教室,就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本校三年级男生杨楚昨天下午放学后失踪了。刚才有几辆警车开进学校,警察叔叔下车和欧阳校长说着什么,其中就有尼可的叔叔。  相似文献   

8.
何为校长     
正校长的形象有一个天天携一本书在校园里穿行的校长,全校的学生就会喜欢读书;有一个把孩子当"人"看待的校长,校园里就会弥漫着民主与自由的气息;有一个穿戴整齐、风度翩翩的校长,学子们就会像君子一样优雅……校长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孩子们心目中,校长是全世界最大的"官"。我做校长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早上站在学校门口迎接孩子,观察孩子,了解孩子,  相似文献   

9.
杨连飞 《贵州教育》2010,(5):17-17,19
每个学校的办学思想都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学校的前景更加的美好,办学理念都是为了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可是每每到评优选模的时候,你也不少听到一些怪话:某某和领导怎样怎样,所以得到了优……。从这话中你就不难知道,学校的管理制度好像是校长随便说了算,是校长的个人行为。  相似文献   

10.
晨。花上的露滴。树上的鸟鸣声。学校花园八角亭外,秋叶纷飞,一女学生在晨读,读着读着,她便若有所思。轻轻的音乐声起,像是诉说着一段甜蜜又苦涩的故事……女声画外音:“我叫莎莎,是服饰预测二年级学生。我要向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因为我的过错,准确地说是因为我的一个‘阴谋’害苦了我的朋友小娜。我向大家公开这个秘密,只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三年前一个春风习习的黄昏。刚吃完晚饭,小娜拉我到学校幽静的河塘边散步……”夕阳。校园里到处都是学生,有的在散步,有的去提水,有的在交谈,岸边石头上还坐着…  相似文献   

11.
采访张卫宝是在一个雨雪霏霏的星期天。他在学校会议室给各部门负责人布置工作,我坐在隔壁都清晰地听到他中气十足且个性鲜明的话语。坐下来打开话匣子,他的第一句话居然是:“唉!这个校长当得苦哇!有时候真的要掉眼泪……”  相似文献   

12.
成长记     
《今日教育》2012,(10):24
每个班都有一个玻璃瓶,表现优秀时校长就会放一颗红豆到瓶里;每个学生也有自己的红豆瓶,用来承接来自老师或父母的"红豆"表扬……期末时学校将红豆煮成粥,让每位同学都来分享。这就是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的"红豆"故事。校长称,每一次表扬,每一颗红豆,都是为了让小学生们培养一个好习惯,取得一点小进步。并且学  相似文献   

13.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活动中,有的孩子常常喜欢插嘴,打断老师的话题;有的孩子回答问题时常常不举手便脱口而出或者离开位置跑到老师身边大声嚷嚷;还有的孩子听到别的小朋友说错了便不分场合、时间随便地大声议论……像这样爱插嘴扰乱课堂秩序的孩子常令老师、家长感到非常头疼。我班的小峰便是一个非常爱插嘴的孩子,同时教育多次又屡教不改。我带着疑惑认真观察起这个孩子。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爱插嘴是有原因的。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2005,(2):30-31
人到中年,事业家庭一肩挑,工作上的事,朋友的事,家族的事,没有一天不在忙“事”。只付一个感觉常在——累;只有一个词常用——忙。因了这个缘故,孩子长到8岁,上三年级了,也没顾上问问孩子的学习、学校、同学、老师,更别说带孩子上公园、陪孩子做游戏。记不起来在哪本杂志上看到好像是成龙还是哪个明是的一则故事,有一天,妻子再三叮嘱他去学校接孩子,该明星铭记在心,早早到了儿子的学校门口等,结果,放学了,所有孩子都走光了,也没看到儿子出来,打电话给妻子问,才知道孩子已上了初中,到了另一所学校,而他去的,还是孩子上小学时的学校,看过就看过了,也没有时间去求证故事的真实性,看看自己的情况,也离这个故事讲的情况差不多吧。  相似文献   

15.
铃铛信     
很小的时候,外婆就给我讲关于“铃铛信”的故事……外婆嫁给外公时,外公为支起这个家长年在外东奔西走。外婆一个人很孤单,在她最消沉的日子里,收到了外公寄来的信,里面有两个铃铛,信上写道:“把思念装进铃铛里,摇响它,就会听到思念者的回声……”外婆叫它“铃铛信”。就是这封“铃铛信”陪伴着外婆度过了许多孤寂的时光。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纽约一个贫民窑里,生活着一群黑人孩子,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玻璃。校长为了教育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在课堂上为孩子们看手相预测他们的未来。当有一个孩子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这孩子大吃一惊,因为他是班里学习最差、  相似文献   

17.
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家长们是高兴的、庆幸的,因为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地来到这个世界;当孩子开始接受教育时,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最出色的。由于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积淀,"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一直是家长们的普遍心态。经常能在学校、社会听到这么一句话:这孩子,做事真利索,像一个小大人一样。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青少年儿童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较幼儿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更迅速,进入了学校,他们的活动从单一的家庭逐渐深入到校园,并以一定程度拓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人际关系也从单一的家庭成员,逐步复杂。  相似文献   

18.
如果孩子早晨上学前说想带一个生鸡蛋去学校,等晚上再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并且还说是学校老师的要求,您是否觉得这有些多此一举?如果学校的老师告诉您他们正在进行德育实验课,您是否觉得这更加荒唐?难道德育也能做实验吗?可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在上海市丽园路第三小学都发生了,其首创者是邢妙荣校长。保护生鸡蛋的主意就是邢校长想出来的。为了孩子们体恤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体谅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为了让孩子懂得如何孝敬父母,邢校长想出了这个有趣的主意:要求每个学生从家中带一个生鸡蛋到学校来,一天之内保护好它,然后再安然…  相似文献   

19.
<正>一件小事,改变了这个孩子,改变了很多孩子,改变了这个学校……是什么小事呢?一起来读读吧!我有一个同学,在一个边远的乡村小学当校长。前几天,他讲了学校里发生的一件事。四年级有个孩子叫王雪涛,父母都是轻度智障,一家人靠低保和捡废品为生,衣服鞋袜都是亲戚、邻居接济的。他的小脸、小手整天脏兮兮的,头发像乱草一样。从一  相似文献   

20.
改名换姓     
每当我上课讲故事时,总有个别幼儿不注意听讲,我就有意把故事中主人翁的名字换上这幼儿名字,当这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在故事里出现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他会兴致勃勃地听完这个故事,其他幼儿也因为同伴出现在故事里,感到亲切有趣,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