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热爱美,追求美,珍惜美,欣赏美,创造美,可以说是人的天性。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语文教育正是不论在教材内容,还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都客观存在着美的因素。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和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地位。美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育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的目…  相似文献   

2.
"更好的教育"就是不断回归教育本质的教育,好的教育就是要不断引导师生与美相遇的过程。"美的教育"理念得以实践的关键在于有"美的教师",学校要强化"美的教师"建设,孕育智慧之美。在"美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在实施美的教育过程中,要构建"美的课程"体系,体现育人之美。开展美的教育,需要努力寻找教育活动自身的审美活动形式,创设"美的课堂"样态,彰显灵动之美。  相似文献   

3.
崔静 《中国教师》2010,(4):39-40
<正>生活离不开美。高尔基说:"按天性说来,任何人都是艺术家,都想把美带进自己的生活。"教育即生活,没有哪一门课程会遗漏关于美的教育。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学生是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美"黑格尔这样说道:"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而美也是到处显现的,人类本性中就有普遍的爱美的要求。"正是这种爱美的要求或追求,使人流连在古典诗词"美的旋律""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当中。而要承载诗词的美,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美的容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谓美的容器是指美的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的美与教学内容的美相互融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呈现"美"。另外,托·阿奎那认为"美"中一个要素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的搭配,只有教学中"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美"的世界.名山大川的雄伟瑰丽是美,仁人志士的坚韧高尚也是美.人们在进行物质财富的创造之外,还通过各种精神教育活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中学语文课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集中体现自然景物美,社会人情美,高尚情操美.坚强意志美和文学艺术创作美等多种美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美在每时每刻都是存在的,社会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美,只有真正揭示美包含的深刻内涵,美的存在才有真正意义,才能使学生对美的观察细致化,才能让学生具有健康、纯净的心态,以积极的精神面对美的世界。让学生的心田始终洋溢美的旋律,充满美的感受,享受时时刻刻的美,才能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人才。美感是进入美的桥梁,美感的获得是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有序、科学的教育方法完成的,所以审美素质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于漪课堂] <晋祠>教学片段 师:XXX同学讲了自己的意见,既然"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是揭示晋祠的特征,为什么作者先写优美的自然风景呢?大家动脑筋…… 师:说明文,两者都美,风景美,文物美,但作者在这里更要突出什么啊? 生(集体):文物美. 师:先写风景美较容易,如果一开始就写"最美的",那么跟谁比啊?那就显得很突然了.风景美,文物美,确实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晋祠美不-- 生(集体):胜收.  相似文献   

8.
正"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但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有关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如此说。是的,美需要"心灵的创造",教育也是如此。坐落于著名的"沙县小吃"发祥地——沙县夏茂镇的福建省沙县夏茂第二中心小学,以"为幸福人生奠基"办学理念,构建了学校"美的教育"思想体系,确立了"做美的人,做美的事"的校训,并逐步形成了"美的教育"育人体系,创设美的文化,建设美的校园,  相似文献   

9.
爱美是人的天性。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过:美育,德育与智育之必要。这句话说明通过审美教育进行德育和智育是最优化的教育方式。综观全套语文教材,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用美学的观点,把这些美的人、景、事都找出来。把学生引入这块宝地,领他们去发现美、欣赏美。  相似文献   

10.
审美理解力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虽有爱美的天性,并非是人天生就懂美、会欣赏和理解美,须接受一定的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的人生体验,情感、个性等方面逐渐成熟,才会较全面较深刻的理解这些艺术作品,从中得到美的感受和某种启迪,所以审美理解力要通过培育,才能逐渐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有了情感才能发现美、才能创造美,生活中不缺乏美的存在,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光、欣赏美的情感和创造美的才能.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艺术"技能"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情感教育比技能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本文就此谈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论述服饰美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指出服饰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是服饰美之表象,内容才是服饰美之灵魂,形式服从于内容。服饰的形式美和内在美相统一,使得视觉语言得以反映审美需求,共同传达美的讯息。同时指出服饰美的两个特质:1.服饰美依附于人体;2.服饰美的传达由着装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审美交流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在多媒体课件的版面设计中,应注重版面的和谐美、韵律美、立体美和简洁美.只有美的课件才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美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版面美取决于内容,即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是课件版面美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4.
审美理解力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虽有爱美的天性,并非是人天生就懂美、会欣赏和理解美,须接受一定的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的人生体验,情感、个性等方面逐渐成熟,才会较全面较深刻的理解这些艺术作品,从中得到美的感受和某种启迪,所以审美理解力要通过培育,才能逐渐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书法是一门艺术,内含诸多审美情愫。江苏省盐城市日月路小学以"写美汉字、创美人生"为书法教育理念,在小学书法教育中充分挖掘"美"的元素,打造"唯美"书法教育,让校园处处沐浴书法美的光泽,形成赏析美、创造美的教学自觉,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为学生美丽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16.
陈魏 《辽宁教育》2013,(8):93-93
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指出:"所谓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一、对称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崇尚美是人之天性,儿童亦如此。如"轴对称图形"一课中,可以以欣赏美为线索展开教学,一开始就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动画:"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在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  相似文献   

17.
发展别忘了创造美管理者论坛喜爱美,追求美,是人的一种天性。我们发展市场经济,目的是满足国人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包括满足人们爱美之需。创造美利于发展,从美的工业区、美的建筑群、美的基础设施、美的环境、美的街道,到美的产品、美的厂区、美的车间,再到美的...  相似文献   

18.
"情"是声乐艺术的灵魂,"情"可以感染人,可以鼓舞人,是教育人的根本.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声乐艺术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就是要抒发情感,通过情感交流这个纽带,把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紧密相连,让声乐艺术产生潜移默化的审美效应. 一、对声乐审美能力的认识 声乐艺术以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音乐作品的旋律之美、歌唱的声腔之美、表演动作的形态之美和乐器的伴奏之美为基础构成要素,而这一切美的表达都必须在演唱者的审美思维的指导下逐一完成.因为在歌唱活动中,歌唱者扮演着审美主体这一特殊角色,该主体是一个优秀的审美者,同时又是美的声音的创造者,歌唱者只有具备高超的审美能力和歌唱水平,才能演绎出激情昂扬、如泣如诉、细腻深情、扣人心弦的美妙声音,才能为听众提供美的音响材料,使听众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人类教育的最高层次,所有一切真的、善的,都属于美的范畴。我园地处长江流域,沙子随处可见,休闲时光,家长经常会带着孩子到公园玩沙玩水。因此,我们把"沙"这一资源引入校园,把幼儿沙水游戏纳入美育课程,在沙水游戏中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创造美融会贯通,全方位地实施幼儿美的教育。沙水游戏中的艺术美幼儿艺术教育往往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背景下写景作文教学究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才是抓住本质,才是高效的指导?写景作文教学应从指导学生"抓住美写"入手,学生具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才是写好景物的关键,为学生归纳一些常见的美的形式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