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栈道村,座落在距获鹿县城30多里的深山区。全村4400亩耕地,5200亩山场,均分布在3坡、6沟、72岭上。历史上曾是有名的穷山村。1980年后,栈道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到1989年,全村已建起147O亩果园,7个村办企业,4个个体企业,6个服务摊点。全村总收入达到955万元,比1981年增长26.3倍;人均年收入1100元,比1981年增长12.9倍,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8年建村以来,我们村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1年全村利润收入500万元,是1988年建村时的50倍,人均收入5,000多元,提前达到了小康的生活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是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靠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二是靠我们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的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三是靠  相似文献   

3.
华夏采珠     
华夏采珠涿鹿县百姓营村成人教育硕果累累涿鹿县百姓营村座落在桑干河南岸,有耕地2100亩,其中果园、稻田各700亩,1992年人均收入达到1630元,多次被地、县评为“双文明村”,1990年被省命名为“文明村”,支部书记孙景同志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  相似文献   

4.
韩村河腾飞的启示中央教科所赵北志本栏编辑宁杲北京市房山区东营乡韩村河村,是个有2500亩耕地、700户人家、2350口人、1300个劳力的普通村落。然而这些年其经济有了奇迹般发展,1993年,全村经济总收达3.166亿元,人均收入3708元,一跃成为...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阳城县凤城镇后则腰村位于阳城县城东5公里处,晋韩公路与阳济公路分别从村北村南穿行而过,交通位置十分优越。据史料记载:本村自宋、元、明起就有陶瓷作坊,明清两代达到兴盛,北京故宫琉璃瓦就产自后则腰村,历史悠久,村风淳朴,总户数1602户,总人口2780人,外来务工人员近千人,耕地800余亩,人均0.25亩,村办、民办企业达110个,2007年全村产值18970万元,人均收入4500元,每年上交国家税收170万元,2006年被市、县命名为宽裕型小康村。  相似文献   

6.
葫芦素淖尔村的致富之路内蒙古伊克昭盟教育处李文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二道川葫芦素淖尔,是一个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干旱少雨、经济落后的贫困村。全村人均收入1991年仅有175元,而一年之后增至320元。这一令人欣喜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村民们都说:全靠学校教...  相似文献   

7.
“沛霖葡萄”再生记以盛产葡萄而闻名三晋大地的榆次市沛霖乡东沛霖村,全村有87户、311口人,种植葡萄面积870亩,达到了人均2.8亩,成为榆次市的葡萄生产基地。199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470元,跨入了小康村的行列。“沛霖葡萄”古名为“什谦葡萄”。曾...  相似文献   

8.
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小康村建设叶根源涿鹿县百姓生村,1994年人均收入达到2253元,比1992年纯增793元。被县委、县政府授于全县「人均收入第一村」荣誉称号,并连续三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张家口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百姓营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果业铺就小康路陈自强,武喜娃山西省临猗县平宜村人均苹果树2亩,1995年仅此一项人均收入4500元,是当地闻名的富裕村。说起平宜村的果业富民,人们无不称赞村农民技术学校。1986年,村委会根据乡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新思路,决定开发苹果新产业,以果实现经济...  相似文献   

10.
《职业技术教育》2004,(9):46-47
区域特点: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是一个土地资源极为贫乏的省份,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农民人均拥有土地不足半亩。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人均不足半亩的资源小省,发展为经济活跃、人民富裕的经济大省。2003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为5400多元,连续18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靠的主要是乡镇企业。统计数据显示,自1990年到2003年,全省乡镇工业产值从772亿元增长到20610亿元,利润总额从29.6亿元增加到1100亿元。全省现有1000多万中小企业职工中,有900多万来自农民。1998年至今已有近300万农民转为非农人口,城市化率达到51.9%。农民人均收入三分之二以上来自非农业部分。浙江近20年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逐步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过程,是农民逐步职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 近些年,泮岱乡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那样明显。例如: ——工农业总产值以10%的年平均增长率递增。最高年增长率为21.8%。——人均收入年年增加。三中全会前,全乡人均收入仅在180元左右,去年全乡人均收入为1979年全乡人均收入的3.4倍。——乡、村企业异军突起。目前全乡有乡办、村办企业23家,企业职工及其他非农产业从业人员达2000多  相似文献   

12.
沧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沧州开发区)是1992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沧州开发因临近沧州市区,处在城乡结合部,总体规划面积15.16平方公里,是沧州市重点发展的新型工业区。沧州开发区现辖五村,截至2004年底,共有人口7371人,全部为农业人口。该区人均耕地由1993年的1.9亩,下降到2004年的不足1亩,且呈加速下降趋势;人均收入由1994年的1184元,增长到1998年的人均2602元后,却于1999年直线下降到2083元,之后又逐年上升,直至2004年达到2711元。五村的部分农村劳动力通过兴办企业、外出务工、到乡镇企业工作、家庭养殖种植,或者自办家庭作坊等形式积极自主地实现了劳动力转移,但还有相当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通过政府的培训、引导与帮助向非农产业转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枝红杏出墙来祁县思贤村地处汾河岸边,全村有4036亩土地。在这块土地上他们搞粮果间作、农牧并举,使全村人均收入达2000元以上。王文学副省长视察该村时,曾感慨地赞叹该村:“不仅是‘高优高’农业模式村,而且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生态村。”他们致富的经验或者...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谈话,如春风吹拂大地,吹进了学校的校园。我们婺源县教育战线的干部、师生都在思考:如何在原来勤工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因地制宜发展校园经济,促进教育深化改革? 我县地处赣东北边远山区。全县有28个乡、镇(场),258所村完小以上学校。改革十多年来,在上级党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做到校校有基地,班班有项目,人人有活动,年年增创收,在校学生全部参加勤工俭学劳动,勤工俭学开展率和达标率达到100%。全县有生产基地6020亩,“七五”期间勤工俭学总产值3432.9万元,纯收入442.8万元,人均收入29.85元,接近省“八五”计划生均收入的两倍。尤其是1989年以来,全县勤工俭学收入连续三年超过百万元,五年共上缴国家税利757.4万元,补充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五一村有耕地10180亩,2500人,交通方便,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可是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人均收入才300多元,落实生产责任制后,我们根据本村有山、有矿、有河、靠县城、靠铁路、靠林区的有利条件,确定走“农业保家,多种经营起家,工企业发家”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的路子。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五一村初步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雏型。1987年,全村总收入700万元,人均收入1350元。全村有178个“万元户”,占总户数的38.2%。发展农业生产,抓好农业技术教育走“农业保家,多种经营起家,工企业发家”的路,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必须把大批劳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向多种经营和工企业生产。然而实现这一前提的途径,就是粮食生产必须实行集约化经营,土地相对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创办家庭农场。但是,人的素质低,农业集约化经营就办不到,此  相似文献   

16.
同心县下马关乡刘家滩村,舍得在开发智力上花钱,在办教育上出力。 刘家滩村有一所完小,二所初小。过去由于生活贫困,许多学生读不起书,有的中途辍学。党的三中全会后,这个村的农民靠勤劳致富,村党支部想到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改善办学条件。今年三月份以来,村上为学校办了十件事:一、投资五百三十元美化校园,砌了花园、花池。二、给学校划出勤工俭学基地四十亩,学校  相似文献   

17.
晨光村位于吉林省德惠县东南,是该县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几年来,该村生产发展较快,显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所取得的显著成效。1987年人均工农业总产值895元,人均收入720元,比上年的520元增加了72%,超过了全乡平均水平。但是,前些年,这个村是全县有名的“高产穷社”。  相似文献   

18.
很难令人相信,只三年时间丙麻乡的经济就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全乡人均收入从1987年以前的100元上升到现在的400多元;人均有粮从200斤跃为800多斤。丙麻人彻底告别了过去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的贫困生活。丙麻乡的教育质量在  相似文献   

19.
东海县罗庄村建造起第一流的小学校舍,并不是容易事。该村八三年人均收入三百七十四元,不算太富。他们何以有这样的建校盛举?刚到三十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高传俊说得好:“学校是我们村的第一项重点工程。今天的小学生,十几年后,到了二十一世纪,便是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可不能耽误了他们。”村党支部下决心建新校舍,支部会、干部会先后开了五次。村干部们表示,愿献出八三年全年工资补贴。十一名干部献款五千元。五千元哪里够用。怎么办?找群众。村支部通知开村民大会,商量建校事宜。大会一开,老党员刘兆山说:“这事早该办了。早些年穷,办不了,现在生活好了,再不办更对不起子孙后代了。”几句话博得满场喝采。群众表示,为建学校,要钱拿钱、要物献物,花多少认多少。村建筑队主动承包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乐业村有一百八十九户,九百三十七口人,耕地面积九千三百三十亩。八五年人均收入五百七十元。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从一九八二年开始办起了以技术教育为重点的民校。四年来,我们乐业村的农民技术教育不断发展。现有专用教室两间,专兼职教师四人。参加各类专业班学习的学员一百三十五人,占青年总数的百分之八十。由于我们常年坚持,使全村的干部、青壮年农民的政治、文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人人爱科学,自觉学科学的风气。兄弟单位领导来我村参观时说:“乐业村办民校,粮食夺高产,牛羊大发展,经济收入高,户户购彩电。”人人精神振奋,户户焕然一新,从根本上改变了十年浩劫给青年人带来的不学无术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