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释"熏"     
“熏”字为止从“柬”下从“火”的会意字,“熏”字的字形义为火烧树干状。《说》根据“熏’’字已有讹变的篆书去分析字形,认为“熏”字“从中,从黑”,不确。  相似文献   

2.
“字说”是根据通行字形而对汉字形义关系作非文字学的随意解释的现象或做法,因不合古人造字原意,为汉字研究所不取。但识字教学中的“字说”不应全盘否定,对于那些无法分析造字原意或造字原意无法为学生所接受的汉字,“字说”有助于加深记忆,是可备选择的教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说”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字,在上古也是一个高频字。但是,上古“说”的用法极为复杂,除了“谈说”“喜悦”等义外,还有“游说”“止息”“解脱”等义。在字形上,也常和“悦”“脱”“税”等字混杂。  相似文献   

4.
释"告"     
本分析了“告”字的甲骨形体,其形体构成为上“牛”下“口”的会意字。“告”一词的本义为祭告义。“告’,的形体下方的“口”则用来表示祷告义,“告”的字形义为祭祀时用牛牲并面对牛而祷告。《说》分析“告’’字的形体不确。  相似文献   

5.
<正>【字的写法】【字的演变】“友”是会意字。甲骨文“友”字的字形,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金文和小篆都承续了甲骨文的字形。隶书、楷书沿袭小篆,只是字形变化较大,至楷书已难以看出“友”字原形。“友”的本意为朋友、友好。《说文》提到:“友,同志为友。”“友”字还可以作动词,表示结交朋友,  相似文献   

6.
“些”字是一个常用现代汉字,现代使用的字义与基本义相差甚远,《说新附》云::些,语辞也,见楚辞,从此从二,其义未详。“些”字的字形何以从此从二,令人费解,本认为王引之父子所言,“些”乃之何,可信,以字的些之二只是一个区别记号。《中大辞典》说它是从此从二的会意字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7.
释"眞"     
从字形形型、声符示源、文化背景三个方面论述了“眞”字的本义,指出“眞”的本义应为盛满食物的物物,物正了《说文》中对“眞”物义的物物。  相似文献   

8.
说"杏"     
从象形、会意、形声上解说“杏”字,均会产生一些不能回答的问题。通过考察“杏”在甲骨卜辞中的字形和用法,发现作为果名的杏借自作为祭事的杏。“果也”并非“杏”的本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古文字字形探究了“尢”的本义及隐含义,以古汉语词义引申发展规律为参照探究了“尢”的引申义,进而探究了以“尢”为声符的字的同源字族及其义类。同时,结合古汉语语料。发现古代以“尢”为声符的字,往往以“甚”替代“先”构成异体字,以“冗”替代“尢”构成俗体字。  相似文献   

10.
释"詹"     
徐山 《天中学刊》2005,20(6):64-65
“詹”字的字形义为面对位于高高的悬崖边处在危险之中的人而说话(诸如提醒警告之类),而“詹”字的同源字“瞻”、“檐”的命名理据和“詹”字的本义发生背景之间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谋”字在古文献中的用法分析及对“谋”字的古文字字形考证,认为“谋”字的本义应当是“贞问”。  相似文献   

12.
释“咎”     
分析了“咎”字的甲骨文形体,认为“咎”字的初形为上从倒“止”下从“人”的会意字,“咎”字的字形义为天神降灾祸于人。《说文》根据“咎”字已有讹变的篆书去分析字形,认为“咎”字“从人各。各者,相违也”,不确。  相似文献   

13.
戠和烕,学术界传统的说解无论是本义还是字形的认定都有缺憾。本文通过“戠”字和以“戠”为声符的金文的字形结构分析,初步认定“戠”字字形像树于日光下的短橛,本义是测日影定方位的标竿。而“烕”字,从古文字形上看并不从火,而是从“大”,从戌。并据此推导出现今人们尚以为是徽号的作斧钺下一人张大四臂之状的字,就是烕的古文字。  相似文献   

14.
释"咎"     
分析了"咎"字的甲骨文形体,认为"咎"字的初形为上从倒"止"下从"人"的会意字,"咎"字的字形义为天神降灾祸于人.<说文>根据"咎"字已有讹变的篆书去分析字形,认为"咎"字"从人各.各者,相违也",不确.  相似文献   

15.
释"各"     
《说文》中“各”释为“异辞也”,但从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其是足趾走向洞穴形.甲骨文字形的下方部件与“臽”“丞”“凶”相同,其甲骨文字形与“出”的甲骨文字形相反。其词源义应为“至”“到”.而在经典文献中其词源义常被“格”或“ ”代替。  相似文献   

16.
释"克"     
“克”字的甲骨文形体为兽皮状,而字形最上方似米粒状的小点或一短竖,为兽被杀后口中流出的血状。“克”一词的本义“胜”义,在形体表现时反映的是整个事件的结局,即兽已被杀死,口中吐血且兽皮被剥之状。《说文》“克,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中有关“克”的形体分析和词的本义解释均不确切。  相似文献   

17.
字形、字义本是文字学、词汇学的研究对象。近年来,许多美学研究者希望从“美”字的起源探讨审美意识的起源、发展的情况,把一个单纯的字源问题引入了美学领域。古今对“美”字的字形起源和字的本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羊大为美”说。此说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代表,其核心在于认为“美”字的本义是味美,美即甘。这种观点在美学界得到了朱光潜先生的赞同。日本学者笠原仲二还  相似文献   

18.
释"曹"     
"曹"字的甲骨文形体为上"(東東)"下"口"的会意字,"曹"字的字形义为以言词审理原告被告双方的诉讼.<说文>对"曹"的形体分析"从(東東),在廷东",不确.  相似文献   

19.
笔画部件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基本要素。开始教简单的独体字,一般用按笔顺分析笔画的方法识记字形。如“人”字先撇后捺,笔顺为先左后右。掌握了笔顺后再指导学生在课本的田字格中描写、仿写。教合体字或结构复杂的独体字时,可以分部件来学习字形。部件是合体字的结构单位,它是由偏旁部首和一些有结构能力的独体字构成的。分部件可以把生字与熟字联系起来学习。如“好”字可以说“女”字旁“、子”字边,而“国”字可以说“□”字框、“玉”字心。根据学生的认字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编一些儿歌、字谜进行字形教学,既有趣味性,又有实用性,学生兴…  相似文献   

20.
释"岳"     
“岳”字的甲骨文形体分上中下三个部分,其上方为重峦叠嶂状,中间为树状,下方为“火”。中间和下方两部分为燎祭仪式中用火燃烧树状。“岳”的字形上方表现了“岳”的高大的山的自然特点,而字形中间和下方用火燃烧树状则反映了在“岳”举行燎祭的文化特点。这样,高大的山义的“岳”和一般意义上的山状,则通过燎祭与否的文化差别在形体上区别了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