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稍许留心中国电影的人都会注意到,蜚声中外影坛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在创作中特别着意发挥影片视觉形象的冲击力。我们可以举出一连串成功之作,如《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红高粱》、《菊豆》、《边走边唱》、《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些影片一般都有强烈的视  相似文献   

2.
如今的扬州东关街,越发地有兴味了,街上红灯高高挂,招幌处处飘,市声喧闹,游人如潮。  相似文献   

3.
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有两个小兄弟在大树底下玩耍嬉戏。无意间,他们抬头看见了高挂在天空中的那轮明月。于是,兄弟俩突发奇想,要爬到树上去摘月亮。他们当然没能摘到月亮,尽管他们使出了浑身的解数爬到了最高的一棵大树上。他们的爸爸看见这一情景,耐心地诱导他们说,月亮那么高,爬上树怎么可能摘到呢?你们  相似文献   

4.
“清澈的湖水.闪闪泛金光。湛蓝的云天,洁白的积雪,高耸的群山,水天相连.穿越冰山的隧道,架在云端的桥涵和镶嵌宝石的车站,彩虹高挂.巨龙飞旋.真乃天上人间……”。  相似文献   

5.
从苏童的《妻妾成群》和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入手,简要论述了不同的载体,着重阐述了主题和人物,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了两者。  相似文献   

6.
席越 《科教文汇》2014,(8):76-78
电影在形式的存在本体上不同于文学,并且作为与商业化、国际化联系最紧密的一项艺术创作,往往最先体察到西方主流话语权的指向,也最容易创作出与之相对应的作品来返回西方,在一来一往中关照自身,形成自己的定位。虽然大众和学术界中都有对第五代电影作品的评价,但是往往论述不深,流于较浅层级的“影评”形式,因此,本文拟以张艺谋在1991年拍摄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反思后殖民语境中的大陆电影批评。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2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到会祝贺。1300多名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肩负全国5800万科技工作者的重托出席这一盛会。今天,人民大会堂洋溢着热烈喜庆的气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巨幅会标高挂在大礼堂主  相似文献   

8.
在酷热的7月,夜幕降临,星星显现,一个由三颗亮星连成的大三角形,高挂在东南方的天空。即使在大城市里,灯火的余辉也不能把它淹没。这就是有名的“夏季大三角”——夏季夜空的重要标志。迢迢牵牛星到了晚上9点多钟,三角中最小的锐角指向东南方,顶点的星就是牛郎。它在天鹰座的头部。在古代还把它叫做“牵牛星”、“河鼓二”。古代民间流传的神话说:牛郎原来是一个贫苦的孤儿,受到哥嫂的欺侮,被迫牵了一头牛自立门户,耕地为生。有一天织女下河洗澡,神牛指点他偷了织女的衣服。织女回不了家,两人便结为夫妻,并且生了两个孩子。王母娘娘对这件事…  相似文献   

9.
24一轮圆月高挂在天上 ,月光洒落在苏家别墅大院里。石桌上摆满了各式月饼和糕点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音乐声中 ,“电脑人”苏洁坐在妈妈和爷爷中间 ,他们津津有味地品尝月饼 ,谈笑风生。音乐声中 ,石桌上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 ,远方的奶奶和爸爸也在高高兴兴地品尝月饼 ,喜逐颜开。音乐声中 ,苏明和何兰也吃着月饼 ,却味同嚼蜡 ,望着天上的圆月 ,百感交集 ,不由得悲从中来 ,但是不得不把眼泪咽进肚里 ,忍住悲痛 ,强颜欢笑。2 5苏家别墅 ,厨房。何兰教“电脑人”苏洁烹调。何兰 :“对 ,再炒几下 ,加点水 ,放点味精 ,就可以出锅了。”“电脑人…  相似文献   

10.
寻找双子座早春二月,月明风清。每到晚间举头遥望星空,在“冬季大三角”的上方,可以看到双子星座高挂天空(图1)。有个童谣说“:两兄弟,最友好,头挨头,脚连脚,大螃蟹,跟着跑”。兄弟俩头上的北河二、北河三会一直陪伴着你到天明。你知道吗?在76年以前(1930年)的2月18日,关于这个星座,还有一个震惊世界的大发现呢。寻找“海外行星”的努力“在海王星之外,还有没有第九大行星呢?”100多年前,人们就提出了这个疑问。在这方面,做出最大努力的是美国的洛威尔(图2)。1894年,他变卖了家产,在亚利桑那州的旗杆镇上修建了天文台(图3)。他进行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11.
在封建时代《左传》一直被列入十三经之列,成为千年间儒生必治之学,宪章之学。为《左传》作注的就有大学问家杜预和今人杨伯峻等人。到如今,虽然科学西学新学大行其道,但作为国学杰出代表的《左传》不仅没有冷落,反而历久而弥新,焕发出新的光彩,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本文试着截取《左传》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篇目,简要分析一下《左传》的思想内容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覃天宇 《科教文汇》2014,(29):129-130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飘》,是文学艺术历史中的不朽之作。后来被改编拍摄成电影《乱世佳人》,电影对小说背景进行了真实还原,对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刻解读,对象征意蕴进行了精确表达。《乱世佳人》上映出现万人空巷的现象,获得巨大成功,是小说改编成电影的一个经典案例,也是电影艺术史上一座亮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3.
肖芳  胡文萍 《科教文汇》2012,(28):73-74
小说《黄色墙纸》自问世以来,大多评论家都认为该小说是作者对男权主义社会对女性压迫的揭露和控诉。本文从小说主题入手.论证了“休息疗法”对女性的身体禁锢和精神压迫。  相似文献   

14.
周洪如 《科教文汇》2014,(32):126-127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所有看过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的人,都会熟知这句经典台词。1995年,在第六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角逐中,《阿甘正传》共荣获13项提名。从此,“阿甘”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阿甘哲学”被全世界了解。本文从阿甘的人格魅力出发,通过对阿甘及其身边家人朋友的分析,浅谈美国电影中的人性。  相似文献   

15.
《珀涅罗珀记》是加拿大文学女王阿特伍德对经典荷马史诗《奥德赛》的大胆而又有趣的改写。在小说中,阿特伍德把话语权交给了女性——珀涅罗珀和十二个女仆。在这个由女性主角讲述的故事中处处体现了对经典的颠覆——女性话语权的恢复.叙述视角的置换,经典叙事结构的戏仿.叙述形式的多样化等等.都向读者传达了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和思考。另外.最为重要的是作品在读者心中重新塑造了全新的、全面的、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本文致力于探讨《珀涅罗珀记》中两大相似却不相同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即王后珀涅罗珀的个人形象和十二女仆的集体形象。  相似文献   

16.
黄澎 《科教文汇》2011,(20):52-52,69
本文从封建伦理观念、古代婚嫁礼俗、古代女性生活天地几方面对《孔雀东南飞》的礼俗文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耀 《科教文汇》2013,(7):77-79
作为道教信徒的谭峭,面对唐末五代时期混乱黑暗的社会局面,发扬了道家借道论世的传统,对中国封建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与社会冲突作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社会方案。其“均贫富”的思想反映了小农阶级的要求,也把中国政治批判思想带到了新的高度,但是他并不反对封建剥削制度与君主制度,而是企图改良它,其思想套路毕竟没有突破前人窠臼。  相似文献   

18.
陈熙 《科教文汇》2012,(23):171-172
文章试图通过徐静蕾导演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下简称《来信》)为例,分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导演如何塑造女性意识,建构女性主体性地位,以及在此过程中女性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应对方式等问题,对女性主义电影在中国的独特特点等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分析了女子排球比赛中的"拐点"现象。文章分析了拐点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作用,提出了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应怎样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及在比分落后时怎样制造"拐点",并利用这一现象来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受到全世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和广泛关注。《非诚勿扰》成为全世界大龄青年男女的重要交友平台,这个节目的出现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深深抓住了人们的内在心理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刻感知。然而,在《非诚勿扰》栏目被搬上银幕之前的中国古代社会,相亲的方式和方法完全与当代迥然不同。对此,本文将探寻《非诚勿扰》的前身中国古代社会的相亲是什么情状,及是如何发展到当今社会《非诚勿扰》的历史轨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