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修《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中,弈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众宾欢也。”人教版新初中《语》第五册对“射中”作了这样的注释:“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见133页)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将此句译为“投壶的投中了”。(见150页)我认为注释、译均不妥,注释没有解释“射”的含义,而译误把“射覆”与“投壶”混为一谈了。  相似文献   

2.
片断:二年级《风的仿写》师:叶圣陶爷爷笔下的风像一个调皮可爱的小精灵,树木见了她点头,树叶和她跳舞,河水与她游戏……。小朋友,你们喜欢风吗(?喜欢)那你在什  相似文献   

3.
第一版1909年,第二版1910年(第112页) (参看中文本《取得政权的道路》,刘磊译,1962年三联书店版,第20页。以下凡[ ]号内的数字均指该书页数。) (第二版序言写于1910年7月1日)。第一版序言,第一行:“探讨一下政治革命的问题”……(引文按第二版,第5页)[第11页]……“整个说来=那本论社会革命小册子的……补充。”(第6页)[第12页]  相似文献   

4.
并非讽刺     
某教师讲解“万重(chóng)山”(见李白《早发白帝城》末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时说:“山为什幺重(zhòng)呢?因为山多,就重(zhòng)了。”学生在黑板上演算9÷9=1,某教师马上给打错号,并提高嗓门问:“9个东西给9个人拿走了,还剩几个?”学生齐答:“没有了!”教师: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假象?列宁说:“假象=本质的否定的本质。”(《哲学笔记》第137页)我们怎样来理解列宁对假象所下的这个定义呢?我认为,这里面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假象是客观的,它是客观事物本质自身的东西;另一方面,假象又是客观事物本质否定自身的东西,它是事物本质自身的对立物。列宁举例说:“河水的流动,就是泡沫在上面,深流在下面,然而就连泡沫也是本质的表现。”(同上书第134页)泡沫不是河水,也不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 16页《俄国侵吞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形象、直观地反映了沙俄通过军事威胁、外交讹诈、偷移界碑等多种卑鄙无耻手段蚕食鲸吞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但细究此图 ,我认为有两处明显失误 :一、“爱珲”并非当时地名 ,“爱珲”系“瑷珲”之误。主要理由有三 :(一 )《中学历史词典》第 198页注 :“《瑷珲条约》全称《中俄瑷珲条约》 ,185 8年 (咸丰八年》5月 2 8日……在瑷珲 (今黑龙江爱辉县 )签订。”《中国近代史词典》第 110页注 :“……《中俄瑷珲条约》……瑷珲 (今爱辉县、爱辉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中国近代史》第 78页《沙…  相似文献   

7.
一、用错字(蝉的)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172页)蚕、蝉等换皮应用“蜕(tuì)”。二、用别字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灯光,没精打彩。(189页)此“彩”本该写作“采”。三、用淘汰了的异体字①我们沿着西(?),翻山越岭。(10页)  相似文献   

8.
大谬     
“国民党军队”及其指代用语“中国军队”在课本中曾多次出现。前者如 :课本第 3 1页 :“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 ;第 42页 :“(新四军 )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 ;第 43页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处于消极应战状态”。后者如第 2 7页 :“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第 3 0页 :“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中国军队被迫全线撤退” ;第 3 1页 :“日军对中国军队忻口防线 ,采取中央突破的战术 ,……” ;第 3 2页 :“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指挥中国军队 ,…  相似文献   

9.
不少语法书把“不是……而是……”当作关联词语,北京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也沿用了这一说法(见第92页)。我以为这是可以商榷的。关联词语必须是定型化的,不能随便拆开来。是词,固然不必说;即使是语(词组),也应该是固定的。如“不是……就是……”中的“不是”和“就是”,“之以以……是因为……”中的“之所以”和“是因为”,中间都不能插进别的词。更重要的,关联词语在句子(尤其是复句)中必须起关联作用。“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关系,“之所以……是因为……”表示因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一些古汉语语法书和古文选译对陈述句末的“焉”注释不尽相同,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一曰“焉”是代词,译作“哪儿”(于在春《文言散文普通话翻译》第4页);一言“焉”“应看作纯粹的语气助词.”(见廖序东《文言语法分析》31页)再如:“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一谓“焉”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 117页 :“元朝的……建康、杭州、成都的丝织业很发达。”此处的“建康”应为“应天即江苏南京”。课本第 15 1页《元末红巾军起义和朱元璋势力的发展》图右侧 :“应天 :今江苏南京。”课本第 15 2页 :“13 68年初 ,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课本这两处都对 ,并没有出现“建康”字样。人教社 1990年版《中国历史》第二册第 3 6页 :“13 5 6年 ,朱元璋攻占集庆(注 :集庆 :今江苏南京 ) ,改名为应天府。”《辞海》1979年缩印本第 499页 :建康 :①晋建兴元年 (公元 3 13年 )因避愍帝司马邺讳 ,改建邺为建康。即今南京市。……隋灭陈 ,…  相似文献   

12.
李逸友先生在《黑城出土文书 (汉文部分 )》上篇中指出 :“这里 (亦集乃路 )虽有河水灌溉 ,又具夏秋季节气温高等自然条件 ,但土壤均系风沙土 ,缺少粘性和有机质 ,因此不能蓄水种稻。”李先生这一结论主要依据是《黑城出土文书 (汉文书卷 )》第 1 4 0页 F51 :W5文件的“白米本路并无出产”。笔者认为 ,这一论断欠妥。首先 ,同书第 1 32页 F1 1 6 :W6 3文件有“广积仓支白米事”;第 1 4 1页 F36 :W6有“白米半升折小麦□升”的记载。其次 ,《俄藏黑水城文献 (汉文部分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97年版 )第 2 0 3页 TK2 0 0文件《魏得又典地…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在玩耍,一不小心,被身边的椅子绊了一下,摔倒了,大哭……这时,他的母亲匆匆跑来,一边抱起孩子,一边说:“宝宝不哭,宝宝不哭,椅子坏,椅子绊了宝宝,妈妈打椅子。”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在玩耍,一不小心,被身边的椅子绊了一下,摔倒了,大哭……这时,他的母亲匆匆跑来,一边抱起孩子,一边说:“宝宝不哭,宝宝不哭,椅子坏,椅子绊了宝宝,妈妈打椅子。”  相似文献   

15.
Ⅰ )《中国近代现代史》教科书上册课本第 2 6页 :“1862年 ,由于歹徒出卖 ,陈玉成被俘 ,不久 ,英勇就义。”既然是能且出卖“陈玉成的人”岂能仅仅斥之为“歹徒” ,何不称之为“叛徒” ,这样既能反映历史事实 ,又能前后对应 ,增强文章结构的严谨性。(Ⅱ )同册第 94页小字所述“袁世凯身着大元帅礼服……俨然是皇帝登极的排场”。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第 2 64页所引 :( 1)“登基”即帝王即位。 ( 2 )“登极”同“登基”。教科书所用之词岂不拐了一弯 (既生僻又使得学生费时去查 ) ,此乃多此一举也 !(Ⅲ )同册第 13 0页小字所述 :“林…  相似文献   

16.
序次语在文章中的使用频率不低,稍不注意,就会用错标点。序次语后面的标点用法如下。(一)序次语用“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后面用逗号。例如: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第一,书本的记载……其次,知识和真理,是各个人研究出来的。……(初中语文第四册214页)(二)序次语用“一”“二”“三”等,后面用顿号。例如:报纸资料积累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一、储存。就是……二、剪贴。就是……(初中语文第三册114页)(三)序次语用阿拉伯数字或拼音字母,后面用小圆点。例如:  相似文献   

17.
(一)《绿色的办公室》第三段写列宁在“绿色的办公室”里的工作情况。这段是改编教材新增补的,对其中的重点语句,我们是这样理解的:“在柔和的晨光中”列宁“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埋着头……在稿纸上沙沙地划着”,“……放着几页已经写好的稿子”“……锅  相似文献   

18.
孙正龙同志的《语文课本前后不一举隅》(见《语文教学与研究》90年12期)一文,引起了我的共感。我想就语文课本前后称谓不一也举隅于次。 1.到底称“固定结构”还是称“习惯用法”? 高中《语文》(以下简称高语或初语)第三册387页在分析文言疑问句的具体情形时,一方面提出:“文言中还有几种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如‘不亦……乎’、‘何……为’、‘何以……为’、‘何……之有’等”;另一方面又提出:“此外,还有几种固定结构,如‘如何’……等,也是表示疑问的。”然而高语五册323页在讲解“文言常用固定结构”时,所列举的  相似文献   

19.
“嘭嘭嘭”.土谷祠的门被拍得山响.外面有人大声叫喊道:“阿Q,办厂去。”“同去,同去。”阿Q忙奔了过去,谁知没跑上几步,便被什么东西绊了个跟头……于是阿Q醒了。  相似文献   

20.
学习的敌人是自满“最有害的,就是以为我们总懂得一点什么……”(列宁:“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列宁文选”,第2卷第1021页。) “装做早已经过一切坚决斗争的老头子,是再可笑再有害不过的了!”(列宁:“做什么?”“列宁文选”第1卷第213页) “我们生活一天天复杂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