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媒体过分追求收视率,加之民生新闻自身存在的局限,使得民生新闻走向"后民生时代"。从民生新闻的改革中,可以看出民生新闻的发展应当是朝着公共服务与人文关怀的方向,将民生新闻逐渐发展成为公共新闻。  相似文献   

2.
赵天 《记者摇篮》2012,(6):60-61
"民生新闻"的兴起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媒介市场发展、媒体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2001年,湖南经济电视台率先提出了"民生新闻"的概念,继而被江苏广播电视台叫响全国,随后各地媒体纷纷开办"民生新闻"栏目,至今势头不减。但是"民生新  相似文献   

3.
仅仅几年时间,民生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成功拉动了新闻栏目的收视率.但民生新闻在创新与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甚至发展危机,比如题材范围狭窄,内容琐碎,负面信息过多;报道表面化,挖掘不深;媒体角色不明确.忽视舆论监督功能;形式和内容同质化和媚俗.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民生新闻"必须抵制片面追求"收视率"的重商主义,应将选题推及公共新闻的高度,提升普通民众的"话语权",才能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对优质新闻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一趋势下,电视媒体为了更加吸引老百姓的目光,把民生新闻作为重要的新闻形式予以打造,形成了不少特色和品牌。纵观当前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还存在着科学定位、广泛参与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民生新闻在贴近性方面的一些认识偏差,对电视民生新闻坚持贴近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梦婕 《今传媒》2012,(10):95-96
为了提高收听收视率,近几年来各个媒体都在民生新闻上大做文章。民生新闻以其平民亲和的面孔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与此同时,一些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等平庸琐碎事件的增多也成了民生新闻的发展瓶颈问题。如何提升民生新闻品质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广播媒体要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就要善于以小见大,由浅及深,力求让民生新闻做到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民生"二字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公众视线,政府工作报告和新的"十二五规划"都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工作重点."民生"也为电视新闻报道理念的探索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素材,"民生情怀"成为电视媒体延伸报道视角、承担社会责任的新路径,但在这一实践过程中,电视民生新闻的取向因价值理念的偏差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离,因此,如何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合理地构建民生视角、促使民生问题的切实解决,是电视媒体当前以及未来需要面对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媒体的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媒体自身和广大受众的重视,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等平面媒体,都纷纷开办各种各样的民生新闻专版(专栏),回应受众的期待。新闻实践表明,民生新闻的着力点就应当在"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为受众提供细致入微、实实在在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的发展给民生新闻既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民生新闻如何从融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是当前民生新闻亟需解决的问题,民生新闻只有不断与新媒体进行有效融合,才能够有效促进民生新闻的发展,使民生新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新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近些年来"民生新闻"映入人们的眼帘并迅速兴起,仿佛一夜之间,这一词汇成为了最为热门的新闻术语之一,许多媒体争先恐后地使用,着实掀起了一股热潮。民生新闻也承载着关怀人文和揭示社会现象的重要责任,它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究竟何为"民生新闻",其如何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对于民生新闻现象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意识、民众话语有机统一而构成的一种新闻传播模式。民生新闻的产生既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有关,也是媒体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做出的调整和变革。做好民生新闻的报道,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而且关乎新闻媒体自身的发展和影响力。民生新闻所报道的内容较为广泛,很多新闻都具有连续性,跟踪报道是民生新闻常见的报道形式之一,除了大众生活发生的新闻新事之外,还包括社会公共基础建设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教育、医疗、治安等。民生新闻的兴起,首先得益于社会各界对民生话题的关注。近年来,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无不格外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在近年来的全国及地方"两会"上,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闻的发展,在全国各媒体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以平民视角出发、关注百姓日常生活、关注百姓生存状态的电视新闻,这就是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的选材要贴近百姓生活 民生新闻的内容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停水、失火、被盗、被骗、投诉、求助等.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地实现媒体下情上达的功能,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作为电视媒体,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社会公信力带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一文从民生新闻为何突然"变热",本色新闻是民生新闻的立身之本,强化监督是民生新闻的实力风向标三个方面,分析了民生新闻变热的成因,阐释了做本色新闻、走平民路线、客观公正报道新闻事实的重要性。提出了强化监督敢于同腐败现象、官僚主义作斗争,是衡量一个媒体公信力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3.
<正>民生新闻,是目前各新闻媒体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也是新闻媒体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重要依托。然而,民生新闻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一种瓶颈状态。怎样拓宽民生新闻的概念?如何使民生新闻突破发展瓶颈?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一、民生新闻的重要性1.民生新闻是媒体争取受众的有效手段。其内容上的贴近性以及形式上的亲和力,是受众关注度的重要保障。2.民生新闻是媒体保证正确舆论导向的坚强保证。网络时代,主流媒体面对的既是市场,更是舆论宣传的战场。媒体关注民生,群众才会关注媒体,有人关注,才谈得上舆论引导力。否则,所谓的"舆论导向",就成了自说自话、自我陶醉、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是舆论引导最直接、受众面最广泛、现场感最强的媒体传播手段之一。然而,现场感再强的媒体在繁杂的民生信息面前,也应该做到与民众"零距离",但真正能够做到"零距离"光靠贴近是不够的,其次,民生记者还要具备职业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5.
李振华 《今传媒》2011,(9):70-71
如今,民生新闻已成为电视媒体的一种重要节目类型。在"民本"的旗帜之下,民生新闻对传统新闻播报方式和传播语态进行了大胆地变革,从而使民生新闻成为了中国新闻形态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但随着民生新闻的日益成熟,它必然又会面临发展的困境。本文以陕西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为研究摹本,力图为民生新闻的第三次创业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林凌 《东南传播》2012,(5):128-130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及评论栏目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发展瓶颈却不容忽视。面对诸多发展瓶颈,电视民生新闻及评论栏目的改革与发展应引入"公共新闻"理念,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相结合,发展关注公共领域的"大民生";以"社会责任"为指导原则,特别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以引导公众价值观为任务,合乎社会和谐与道德准则;注重向新媒体拓展,特别是手机媒体和微博,构建公共互动平台。只有贯彻好这些策略,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才能走出更宽更广的路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以其自身的独特性赢得了老百姓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因服务性、贴近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而深受观众的欢迎。但随着传媒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行业步入了融媒体时代,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民生新闻节目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融媒体时代对新闻节目的新要求,不断创新主持播报方式,以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民生新闻的内涵和特点,然后从生活化播报、评论式播报、段子式播报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民生新闻主持播报方式的创新策略,然后提出了新形势下创新民生新闻主持播报方式的保障措施,希望能与广大同行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在实践中体现出了与民生新闻的天然亲和力。作者以《甘肃日报》"走转改"活动为例,深入分析了"走转改"活动与民生新闻的内在关系,是实践者较具学理色彩的一篇文章。全国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是中央从全局高度出发,引领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活动。在实践中,"走转改"体现出了与民生新闻的天然亲和力。各媒体开办的"走转改"专栏基本就是民生新闻的专栏,专栏报道就是典型的民生新闻报道。《甘肃日报》500余篇"来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之而来的则是新媒体对报纸等各种传统媒体受众的分流,特别是对于报纸媒体来讲,新媒体所独具的传播时效以及传播方式上的贴近感与传播互动性,对报纸的民生新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互联网+",部分报纸民生新闻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没有能够发挥出自身所积累起来的权威性、公信力的作用,使得报纸民生新闻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之中。面对这种情况,报纸民生新闻如何实现突围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出舆论引领作用,是每一个报纸人都应该积极思考的。本文主要就"互联网+"时代下报纸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进行探讨,以期可以为报纸民生新闻在"互联网+"的环境之下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的发展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同质化和庸俗化、琐屑化和碎片化逐渐成为许多电视媒体共存的弊病,构建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传播模式已迫在眉睫。本文认为,只有从"人的发展"的高度、文化规范的责任、雅俗共赏的形式、休戚与共的温情等方面的"高度"与"温度"的紧密结合,才能找到一条民生新闻生存与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