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运动图象是表述物体运动规律的重要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是通过分析推导得出表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公式,再由数学公式来描绘物体的运动图象。这样做割裂了物理实验与物理规律之间的直接联系,也使得学生难以建立运动图象与物体运动的动态联系,而仿真物理实验室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仿真物理实验室内置了各种物理规律,可以模拟很多理想化的  相似文献   

2.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要部分。合理、充分利用实验室中的实验器材是进行实验教学的有力保障。弹簧测力计是测力的大小的仪器,使用它可以测出物体的重力,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但我们把这些和其它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使用弹簧测力计还能完成许多实验。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家于 2 0 0 2年 9月评出 2 0世纪十个最美的物理实验 ,其中多数都是我们在中学课本中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 .一、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和加速度实验自由落体试验排名第二 ,加速度试验排名第八 .在16世纪末 ,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的快 ,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是这么说的 .伽利略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 ,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 ,让大家看到了两个物体同时落地 .伽利略继续他的物体移动研究 ,继而证明了沿斜面滑下的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平方成比例 ,因为存在重力加速度 .例 1 在加速度实验中 ,伽利略将光滑…  相似文献   

4.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研究物体的沉浮条件,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知识。生动直观的实验,能让学生很好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物体沉浮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力”这一概念时,学生总是把力和力气混为一谈,认为力就是力气或力气大力就大,力是由一个物体产生的等等,而很难接受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概念。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最好的方法当然是用实验,因为在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做实验就分明”。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实验和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教学中,师生较为重视浮力的定量计算知识而忽视对浮力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还没有一个较好的实验装置显示浮力是怎样一个力。通过用两个自行设计的实验,说明浮力是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压力的合力,经改变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底面的压强和改变物体上、下底面的受力面积,显示液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提出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实验,既能形象生动说明问题的本质,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使物理教学的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全一册<内能>一节的教学中,关于"压缩空气时内能增加"实验的教学要求是:"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 平抛运动是运动学中一个比较经典的问题,现行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物体平抛运动的规律作为重点进行教学,并配置了一个学生必做实验进行研究.多年来,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物体平抛运动的轨迹显现较为困难,实验中所述的“用铅笔并较为准确地确定小球通过的位置.”其实是不容易做到的,用铅笔描出的物体平抛运动的轨迹也是不太准确的,从而影响了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学生身边的一些物体开发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很好地亲近物理,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也可以弥补实验仪器的不足,从而提升物理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判断物体是否具有相对运动趋势以及静摩擦力是否存在的问题?学生颇感迷惑,怎样给学生讲清楚是教学的难点。老师在教学中通常用一把测力计拉一个放在桌面的木块或用J12175摩擦力演示器来演示静摩擦力。这两种演示方法有共同点:其一,仅限于二力平衡求解的情形,物体是否具有相对运动趋势及静摩擦力的大小都是通过测力计示值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