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职业精神是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备的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步入职场,成功转型为职业人不可避免的重要话题。文章围绕爱国主义等8个方面的精神,探讨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时代内涵,按照“角色构建—行动实现—自我超越”的生成机理,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内外因素互相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培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升课程教材质量、加强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等6个方面探讨了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途径,有助于进一步厘清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方向,促进高职学生掌握职业精神的全面意蕴,夯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重要的人文素质课程,肩负着对高职学生进行文化传承、精神陶冶和道德规范等重任。要高度重视高职学院的大学语文课,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职业精神,以这些职业精神为统领,改革大学语文教材和教法,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使高职学生重视并践行这些职业精神,提高他们未来在职场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概念,具有潜在性、非预期性、影响深刻性和广泛性等特征。高职实训基地加强隐性课程因素开发可以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职业关键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高职实训基地隐性课程因素的开发,要注意加强高职实训基地环境、规章制度、精神文化和实践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把"工匠精神"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分析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现状和成因,加强领导,准确定位,把握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教育的发展方向;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育方法,把职业能力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活动载体,协同育人,营造蕴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育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高职英语是高职院校一门公共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工匠精神培育渗透其中,使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工匠精神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和考评体系进行融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各界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产业人才,这也是其主要职责之一,课程教学作为培育工匠精神和职业认同的主阵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工匠精神与职业认同融入其中,以便于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积极探索和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与操守,都是尤为重要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认同教育的融合,在此背景下,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为例进行探究,笔者将着重研究如何有效地将工匠精神和职业认同教育融入课程中,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综合性高素质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在充分阐述和分析高职体育课程功能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推进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本文运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阐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功能的内涵,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功能,揭示了体育课程对于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生活态度,提高学生职业体能、职业保健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玉方 《文教资料》2020,(9):119-121,134
在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匠精神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需要,更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入思政课程、融入专业课程、融入实践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和融入创新创业等五条途径,构建了工匠精神嵌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五位一体"的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生命教育的理念出发,通过对十六所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分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育学中存在职业心理教育的遗漏等问题。为促进学生精神生命自由、和谐发展与完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需要从课程的目标、设置、内容、实施、评价五个层面改革与完善学生精神生命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0.
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大学语文课程,要在高职教育中确立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要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乡土语文能让高职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在丰厚的地方文化中汲取养料,为职业精神、职业能力注入内涵,使学生悦纳工作,创造精彩。  相似文献   

1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具备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艺术类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成效。因此,校企双方必须深刻领会现代学徒制的本质与内涵,深度合作,工学结合,强化艺术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意识,着力构建职业精神培养课程,搭建职业精神培养平台和营造职业精神培养氛围,确保高素质的技术技能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是为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关键在教学,研究在人文课程教学训练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十分重要.文章对高职院校符合高职实际的职业素养培育课程体系构建、人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实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国内高职院校开始在校内实施了"导师制"人才培养方式。通过调查发现,在导师制实施以后,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综合素养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实习之中。但由于导师制的开展时间相对较短,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新常态背景中,找到对学生职业精神正确的培养方式,是目前高职院校需要妥善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闵君 《成才之路》2023,(16):25-28
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够使学生形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执着、勇于创新的精神,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注重思政实践教学,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开展教师培训,促进工匠精神和思政教学融合,发挥工匠精神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静娴 《知识文库》2023,(6):142-144
<正>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与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观具有较高契合度。高职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由职业生涯规划、核心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指导三个教学模块构成,覆盖学生在校培养全周期。课程旨在通过多元的形式和方法,将十大工匠精神元素融入就业指导专业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统一。工匠的出现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在我国产生过许多世界级工匠大师。现代社会,伴随手工艺向机械、智能技艺的转换,工匠以新的面貌出现。2016年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随  相似文献   

16.
郭颖  王永慈 《知识文库》2023,(20):187-190
<正>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职业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获得实践本领。当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存在产教融合不够深入,课程教学偏理论,双师型师资缺乏的问题,导致学生未能成为真学徒,缺少真本领。劳模精神的内涵是劳动模范在生产实践中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劳模的先进思想及其模范影响力与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理念相通。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将劳模精神融入现代学徒制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以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课程有效性现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程。根据高职教育特点,编制问卷,对福建省部分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建设高职、一般高职的抽样调查发现,男女生对高职课程效果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对课程持有更积极的态度,大工科高职学生比大文科高职学生更喜欢现行的高职课程。国家级示范建设高职院校比省级示范建设高职院校的课程更受学生欢迎,省级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比一般高职院校的课程更受学生喜爱。来自县城的学生比农村、镇的学生对高职课程持有更肯定的态度。不同年级、入学前不同中学的高职生对高职课程不存在显著差异。以技术专家为职业理想的高职生比以老板、白领、普通工人和其他为职业理想的高职生更喜欢高职课程,以老板和普通工人为职业理想的高职生比以白领为职业理想的高职生对课程持有更积极、肯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人的职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各院校从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监控等各个环节加强了职业精神的培养,使毕业生能够顺利完成"准职业人"角色的转换,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双高型合格人才。这对我国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方面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本文拟从日本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与设置、企业学习和实践操作等方面展开对日本高职教育的剖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文教育,文章提出应通过对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课程、职业心理课程、法律法规课程,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来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隐性课程建设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职教育应从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转向注重发展职业能力与建构内在精神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知识、人格和文化的统一。这就必须充分重视隐性课程的建设,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加强隐性课程建设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对高等职业教育隐性课程的涵义及其作用进行论述,并对如何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隐性课程建设提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