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化学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暗示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通过心理暗示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心理暗示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学生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2.
韦民 《广西教育》2013,(10):19-20
暗示教学是指通过各种暗示手段使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受到暗示内容的影响,从而收到良好效果的教学。教师善于运用暗示教学,对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学习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以下为几种暗示形式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运用暗示艺术,不仅理论上可信,而且实践上可行。它不同于暗示教学法,教学暗示艺术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现代教学要善用暗示艺术来挖掘人的潜能,开发心理力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建立积极暗示,克服消极暗示;要用暗示艺术的“隐性语言”与学生进行对话;要灵活运用多种暗示艺术手段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4.
孙军 《考试周刊》2011,(11):136-137
如何在篮球教学中使学生尽快掌握和提高技战术水平,研究发现运用暗示法强化思想教育,具有良好的效果。充分利用暗示和技战术两者的特点,可开发人脑无意识心理活动接受教育的潜能。暗示教学强调借助各种暗示手段,发挥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和谐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潜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发挥直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及原理。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运用暗示艺术,不仅理论上可信,而且实践上可行。它不同于暗示教学法,教学暗示艺术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现代教学要善用暗示艺术来挖掘人的潜能,开发心理力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建立积极暗示,克服消极暗示;要用暗示艺术的“隐性语言”与学生进行对话;要灵活运用多种暗示艺术手段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6.
"暗示教学法"是用于国外的一种教学手段,本文根据暗示的教学理论体育学科的特点将暗示手段运用于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并根据其类型进行全方位的运用.事实证明:暗示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发展思维,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7.
所谓心理暗示就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放信息,而个体接受了这些信息后无意中做出的一种心理现象。它能够发掘蕴藏在人身上极其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潜力。为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并保持稳定的学习积极性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适时地、合理地运用暗示,设置情感体验的情景,将对学习效果起到促进作用。(一)语言暗示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教师的行为、品行、作风、性格、知识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表达出来的。在教学  相似文献   

8.
心理暗示强调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针对高等院校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甚至带有消极的学习情绪,笔者尝试在现代课堂中结合暗示法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克服学生的学习消极情绪,提升学习的动力,培养努力学习的欲望和信心,从而达到高质量教学。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具有潜能,尤其是身心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的学生。如何有效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是很多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课题。语言暗示、镜子技巧、放松训练三种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  相似文献   

10.
谈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家喻户晓的故事“杯弓蛇影”、“望梅止渴”都是暗示现象。将暗示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的一点认识。一、课堂教学中心理暗示的形式1.语言暗示语言暗示是指通过语言形式给对方以暗示。教师的教学语言往往藏有丰富的潜台词,语调的轻重缓急、快慢节奏都带有“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1.
暗示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无意识思维,强调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和知识的自我生成,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巧用暗示教学,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改变以往高中政治课"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心理暗示强调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针对高等院校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甚至带有消极的学习情绪,笔者尝试在现代课堂中结合暗示法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克服学生的学习消极情绪,提升学习的动力,培养努力学习的欲望和信心,从而达到高质量教学.  相似文献   

13.
心理暗示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光蕴 《新课程研究》2009,(11):131-132,135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无心”的心理暗示,能在学生心灵不设防时,将教育教学的要求悄悄潜入学生心灵。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委婉曲折的心理暗示,于不经意间对学生进行疏导和启迪,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浅谈几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暗示能影响人的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能协调或改善心理功能,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行为。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向学生发出施教信息,使其内在潜能受到一定的刺激,可以避免直接命令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往往能收到“教育无痕”之效。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在数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  相似文献   

15.
吴翠红 《考试周刊》2014,(48):65-65
心理暗示在智障生数学教学中具有营造氛围,增强心理体验,以及提高学习兴趣与动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暗示手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智障生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推动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当从五个方面着手发挥心理暗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促进作用:以和蔼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和谐;以温和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宽松;以激励的话语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以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的乐趣;以鼓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韩静 《现代语文》2011,(9):72-72
在生活中,心理暗示无处不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使人获得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心理暗示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指个体通过正面事件,正面引导,运用语音、表情、眼神、笑容等手段潜移默化地刺激影响他人,使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得到正确的认知和产生正能量的过程。如果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能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那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力及想象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史颖珠 《成才之路》2011,(26):64-65
心理暗示是指受暗示者在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和气氛等有利条件,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活动。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暗示手段,就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以达到高速、高质量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相应的学科知识和训练必备的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然而,课堂教学毕竟不同于心理教育,心理暗示只能以一种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使之既不淹没学科特点,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阐述了运用"心理暗示"教学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的直接暗示;发挥同伴互动作用,积极的间接暗示;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地自我暗示等三个策略。用教学成效说明通过"心理暗示"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内在潜能,潜移默化,使教学收到"教育无痕"之效。  相似文献   

20.
心理暗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暗示是教学中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对激发学习兴趣、克服情感障碍、挖掘学生潜能具有特殊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积极暗示,实施间接暗示,引导学生自我暗示,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