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作文讲评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学生知道自己或别人的作文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为什么错,错在哪里?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自觉性和写作技巧。我在作文讲评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全面分析和记录在批改作文过程中,一边对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加以改正,同时划出病句,逐句逐段地边看边改,边  相似文献   

2.
学生作文最宝贵的是言为心声,坦诚相待。可有的学生在作文时把作文仅仅看成是在‘做’文,习惯用公式化的语言去粉饰和图解生活,满纸都是假话、谎话、空话和套话。有位专家在武汉看了一个班的统考作文,50篇文章惊人的一致:扫厕所,洞堵住了,经过思想斗争,“我”用手掏了出来;再看《假如我是班长》,作为一班之长,我将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那些为感动阅卷者,无人性的让美满家庭横遭“天灾人祸”:要么父母早逝,要么兄妹重病,要么自身残疾……如此步调一致、习以为常的说假话、唱高调、抒虚情着实让人哭笑…  相似文献   

3.
一提到作文修改,有的学生可能就认为这简单,不就是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病句嘛。于是一动笔就埋头于词句的修改中:其实,写作文对于学生来讲。已经是比较难了,修改作文就更难了.因此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就要提供一个基本的修改框架。  相似文献   

4.
赵永成 《语文知识》2003,(12):20-20
先看一段文字:“那个时期,天天要批阅学生的语文作业,修改病句,纠正错别字,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喜欢‘咬文嚼字’的习惯。”(《咬文嚼字》2003年第4期28页)这段文字中的成语“长此以往”用得不妥,宜改为“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5.
“精批细改”是作文批改的常规做法。简单地说,“精批细改”就是学生作文后教师批、教师改。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领导思想守旧,仍用老眼光来看待作文教学,检查语文教师的工作,还是沿用老标准:看一篇作文有几个错别字没有指出,有几个病句没有疏通,有没  相似文献   

6.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专家经常这么说,老师也经常这样强调。但很多学生对此却感到很迷惘。一些学生拿着自己的作文,除了看看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病句之外就不知道还能修改些什么了。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批改学生作文是我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批改作文也占去了我一半以上的工作时间。一次,我隧堂摘丁一个调查,竟可怜地得出了一个结果:不看老师闺出的错别字、错误标点和病句,不看老师写的眉批、总批的学生就有一半之多。问他们作文批改后先看什么?全鄙学生都回答先看老师批改的分数。  相似文献   

8.
批改学生作文时.碰到词语不通的句子、错别字,固然令人不舒服,就像吃米饭咬到沙子。比较之下,更令人头痛的是文章思路不畅。句子不通可以划出来,或者批上几个字:“动宾搭配不当”、“少谓语”、“注意连词”等,学生看到旁批、夹批就会知道病之所在,改起来也很容易。错别字,只要老师指出来,学生就能改。思路不畅是涉及作文整体即全局的事情,解决起来就不像改病句或错别字那么容易,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教语文最难的事是教学生写作文,然而学生最怕的也是作文,许多学生甚至讨厌写作文。原因是无话可说,不知道该怎么表述,总之一句话:写不出来。如果作为任务完成,那么写出来的作文要么空洞干瘪,废话病句连篇,老师批改作文感到没有效果,苦不堪言。怎么改变这些现状,笔者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捷径。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作文批改,无论眉批还是总批,往往全由教师包办。错别字由教师找出来,病句由教师划出来,文章在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与劣、得与失,也都由教师以评语的形式写在作文本上。学生拿到作文本,往往只看一眼分数,扫视一下评语,  相似文献   

11.
《同学少年》2009,(8):16-19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湖北卷     
《同学少年》2009,(7):16-19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湖南卷     
《同学少年》2009,(7):12-15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  相似文献   

14.
《同学少年》2009,(4):12-15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吉林省     
《同学少年》2011,(8):16-19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  相似文献   

16.
1.放大法。突出错别字所带来的表达上的影响,由此让学生意识到写错别字不是小事,除了表意不清外,还会带来笑话,不能忽略。如学生把"我躺在‘炕’上看电视",写成了"我躺在‘坑’上看电视"。  相似文献   

17.
《同学少年》2009,(4):16-19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上海卷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  相似文献   

19.
《同学少年》2011,(8):12-15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湖北卷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