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语言的精彩之处在于表达上的多样性,无论是词汇的选择还是结构的取舍都离不开这一特点,汉语如此,英语也如此。在通常情况下,英语语言中的被动意义通常用被动语态来表达,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被动语态是被动意义表达的唯一方式,除了被动语态结构外,还有多种结构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意义通常用被动语态来表达,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被动语态是被动意义表达的唯一方式,除了被动语态结构外,还有多种结构可以表达被动意义的。英汉无标记被动结构亦存在相同点,也存在不同点。由动词主动形式来表示被动意义,不仅可使句子简单、精炼、符合习惯用法,而且可避免过多地、生硬地使用被动语态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和英语中,都使用被动结构。在这两种语言当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和使用的习惯不同,被动结构的意义和使用也不尽相同。对于同一个意思的表达,虽在同一个语境中,英语往往用被动语态表达,而汉语却不习惯于用被动语态。从汉语和英语的形成、异同点、适用场合等方面出发,对汉语和英语被动结构进行一系列的概述,以期为英语翻译技巧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2 unit4的课后练习中有这样的例句:The wildlife here is under protection.The side effects ofthe newdrug are under research.等句要求被改写成被动语态。英语中有些介词加上名词之后能表达被动意义,起着相当于进行时态被动语态的作用。在这种"介词+名词"的结构中所使用的名词,一般是由动词派生出来的,其意义相当于该名词的相应动词的被动形式。用上这些结构可使句子精炼、简洁,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而不是过多生硬地使用被动语态结构。多半情况下名词前往往不用修饰词,偶尔可用形容词或所有格修饰,不过,名词前一般不用冠词。但这一较高级的语言现象常被老师们在教学中忽略了,下面是英语中这一语言现象习惯使用的常用说法。  相似文献   

5.
英语被动结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be型被动结构和get型被动结构。一般语法著作中,be型被动结构即"tobe Past.Partic ip le"结构论述详尽,get型被动结构即"get Past.Partic ip le"结构有述而不详。在英语语言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除这两种结构外,英语被动意义表达的结构或形式颇为丰富,不论主动结构还是被动结构都可用来表达被动意义。常见且主要的被动意义表达的结构有八种,就其结构与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性阐述,更深入地探究英语被动语态的全貌,于教,于学,于研具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建高 《初中生》2002,(5):46-47
英语中被动意义的表达常常通过被动语态来实现.但是,在有些介词后面加上名词,也能表达被动意义,起着相当于被动语态的作用.使用该结构,可使句子变得精练、简洁,避免过多地、生硬地使用被动结构.下面举些常用的具有被动意义的"介词+名词"结构,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中通常用动词主动语态形式表示主动意义用被动语态形式表示被动意义。但是动词的被动语态并不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唯一形式。本文拟就较为经常出现的能够表示被动意义的结构作一归纳。 一、谓语动词:  相似文献   

8.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态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句,尤其是结构被动句;汉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较低,主要通过意义被动句来表达被动语态。造成这种语态使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语法、修辞、文体、思维方式及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存在于语言系统内部。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动词的语义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造成两种语言被动语态使用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2002,(Z6)
英语中被动意义的表达常常通过被动语态来实现。但是,在有些介词后面加上名词,也能表达被动意义,起着相当于被动语态的作用。使用该结构,可使句子变得精练、简洁,避免过多地、生硬地使用被动结构。  相似文献   

10.
英语被动语态除了最基本的被动结构外,还有以主动形式表达被动结构的被动句,同时也要区分被动语态和假被动语态。  相似文献   

11.
被动式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被动式包括结构被动式和意义被动式两类,意义被动式虽然没有结构被动式使用普遍,但却有多种表达形式。意义被动式运用多种表达形式,以主动的形式来表达被动的意义,在表达功能上,主要对主语起描述说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无标记被动是相对于标记被动而言的。英语中的无标记被动可以通过动词的主动形式或其他方式来表现;在汉语中,无标记被动可以通过词序的变换和词汇方式来表现。  相似文献   

13.
在日语和汉语中一定情况下存在着同样的句意因采用不同句式而表达情态不同的现象。据此从认知角度出发,分析上述情况中采用主动态与被动态情态效果的不同,从论证举例中得出在何种情况下被动句式较主动句式在情态表达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被动语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存在的,但它们的语义价值存在重大差异,在科技英语中出现的频率要比汉语高得多。本文分别从主动句、判断句、无主句和被动句四种句式的层面上探讨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的英译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虚假的主动性动词具有被动能力。它们在句中以主动形式出现,却表示被动意义。在逻辑上,句中主语可看作是这类动词发出动作的承受。在某些英语句型中,用主动形式的不定式表示被动意义。在少数动词、动词短语、介词、介词短语及谓语性形容词worth后用主动形式的动名词表示被动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赣语上高话中的“畀”语法功能多样,有动词、介词用法;“畀”可用于使役句、处置句和被动句中。“畀”的本义为“给予”,后引申为“容许”义和“使让”义动词。“畀”由“容许”义动词语法化为表“被动”义的介词,构成被动式;“畀”由“使让”义的动词语法化为表“处置”义的介词,构成处置式。  相似文献   

17.
借助语用学理论,文章提出将语用意义分为积极语用意义和消极语用意义,用积极语用翻译和消极语用翻译法分别处理积极语用意义和消极语用意义。积极语用翻译以译出语用意义为主,译出其指称意义则在其次;消极语用翻译首先努力译出指称意义,语用意义的翻译则在其次,甚至可放弃不译。如果在文学作品中,消极语用意义得到积极使用,则其语用意义也应当积极译出。  相似文献   

18.
被动句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典型句式,近一个世纪以来,对他的研究成果蔚为可观,本文立足被动句语义研究成果,被动句的情感义几个角度对被动句进行研究,突破已有研究,从被动句的语义和动词的语义出发去归纳被动句惯用思路,解析被动句的句式语义不能完全从组成成分已有句式语法自然推导出来,而要深入的从被动句作为汉语的特殊而又重要的整体性语义去理解。  相似文献   

19.
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中有一些明确注明“假借”的语言材料。慧琳所谓假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字学意义上的假借,所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二)训诂学意义上的假借,所谓“本有其宇,依声托事”;(三)词汇学意义上的假借,所谓词义引申。这或许亦是许氏“假借”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