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杨爱存 《收藏》2008,(9):109-109
笔者于2007年夏季在辽宁某地农村购得一枚“康熙重宝”背双龙纹“宝泉”大花钱,其直径60毫米,穿径8.6毫米,边厚3.4毫米,重66.9克(见图)。该钱铜质精良,色泽金黄,包浆熟旧。面文“康熙重宝”四字为宋体楷书,凝重端庄,“熙”字写法与常见行用钱有别,左边不带竖画,同俗称“罗汉钱”中的熙字写法一致。传说罗汉钱是为庆祝康熙皇帝六十寿辰而铸,当时被称作“万寿钱”,故此双龙纹大花钱亦有祝寿钱之说。  相似文献   

2.
徐伟 《收藏》2012,(7):22-25
林散之(1898~1989年)名霖,字散之,别署散耳.安徽和县乌江人。师从黄宾虹,是当代最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诗、书、画皆工,并称“三绝”。  相似文献   

3.
马聪 《收藏》2007,(12):138-139
甘肃天水砂版铜元大致可分12种版式20多个品种,如将重文、名称、大小与中英文写法的不同加以细分,则品种更多、更复杂。民国9年(1920年),陇南镇守使孔繁锦在天水开始用土法翻铸铜元,俗称“砂版”。首先仿铸四川篆书“汉”字壹百文,尔后,所铸民国10年、“都”字、“文”字,五十文、二十文砂版相继出笼,品种繁多,粗制滥造,以致民间私铸蜂起,各种砂版一度充斥陇南各地街市,造成物价暴涨,人民深受其苦。  相似文献   

4.
徐培玲 《收藏》2009,(9):104-107
明代吴门四家之一的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他精山水、花鸟、人物画,是我国绘画史上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由于不善诗书,在文人独领风骚的明代,多遭排挤,后世对其记载也较少。清方熏《山静居论画》评道:“仇实父以不能文,在三公(沈周、文徽明、唐寅)间稍逊一筹。然天赋不凡,六法深诣,同意之作,实可夺伯驹、龙眠之席。”(伯驹即赵伯驹,南宋画家;龙眠即北宋画家李公麟。)仇英不能诗书却又能位于吴门之列,足见其精湛的绘画技法和高超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5.
阁皂山人 《收藏》2007,(8):73-73
在我的藏品中有一件别具一格的清代进士墨迹。该墨迹为纸本,纵85.5厘米,横27.8厘米。楷书“降福辟邪”四字,四个字上盖有四个满汉文大印,印文为:“安徽省提法使司印”。上款为“宣统三年六月十二日开用新印”,下款为“吴品珩书”,钤“品珩之印”白文印一方。此幅作品用笔劲健典雅,端庄稳重。  相似文献   

6.
鲁阳 《收藏》2008,(7):121-121
笔者集藏铜元多年,藏品中有一枚大清铜币户部丙午二十文阳文“宁”铜元,颇为珍稀,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据史料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南银铜元总局”更名为“江苏江宁户部造币分厂”。是时所制造的大清铜币主要以“当制钱十文”为主,其中心阴文“宁”版式多于阳文“宁”,而“当制钱二十文”阳文“宁”铜元则极为少见。其正面珠圈内为“大清铜币”,中心有一阳文“宁”字,圈外两侧为“户部”,上缘满文左右有干支纪年“丙午”二字,下缘为右读“当制钱二十文”。  相似文献   

7.
张同光 《收藏》2009,(4):118-119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清廷实行币制改革,统一颁发“大清铜币”祖模,要求各省派专员领回依式仿铸。光绪三十二年春安徽铜元局开铸中心阴文“皖”字大清铜币,上书满文“光绪年造”,两边为“丙午”纪年,下分别为币值“当制钱十文”和“当制钱二十文”,左右列“户部”二字,背为大清龙图,上书“光绪年造”,环书英文“大清帝国铜币”。  相似文献   

8.
“文”字邮票发行阶段,是邮票设计严重倒退的阶段。当时在邮票发行机构内部有一个流行的说法, 即“文”字邮票设计是“大红大绿大票幅”,就是说,大多数“文”字邮票用色单一,票幅较大,缺乏邮票艺术的特性和美感。在19套、80枚“文”字邮票中,刷色以大红为主的有13套、 50枚,占总套数的68.4%,总枚数的 62.5%。图案中的人物穿着绿色军装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意义讲,墨竹是中国文入画的一个古老的题材,自文同、苏轼而至“元四家”,墨竹之风大兴,成为单独之画种。从内蕴上与哲学意理融为一体,而从外形上与书法表里生发,因此墨竹成了书、  相似文献   

10.
邵春华 《收藏》2009,(12):122-123
发行于1967年4月20日~1970年1月21日的“文”字邮票,由于在集邮界已被视作“现代文物”,文票的实寄封(图1)也早已成为最受青睐的集邮品,有些紧俏品种目前市价已逾千元,即使普通的“文革”实寄封也在百元上下。种种迹象表明,文票实寄封呈稳步上升之势。  相似文献   

11.
庞文龙  王英辉 《收藏》2010,(2):95-95
1981年,陕西省岐山县博物馆从民间征集到这副陕西靖国军创始人之一郭坚的墨书对联。对联字芯纵145厘米,横40厘米。纸裱。天地轴虽残佚,所幸字芯保存尚好。联语为:“春雨新龙角,秋风振凤毛。”下联左下方行草题署“郭坚”,“郭”字末画是其一贯的修长夸张的风格,力度感极强,系郭坚书画落款之特色。名款后钤有“郭坚”“方冈”朱印两方。  相似文献   

12.
李永翘 《收藏》2001,(6):11-14
一般说来,鉴定印章也是书画鉴定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张大千书画作品的鉴定,这更是河或缺的一步。按照“一气、二字、三画、四印章”的鉴定顺序,如果对前三者有些把握不准时,“审印”的地位就显得非常重要。许多伪造张大千的“高仿”画,前三者处理得都比较好,可常常就是从小小的印章处“自觉或不自觉”地露出了“马脚”。  相似文献   

13.
温苏 《收藏》2009,(5):119-119
笔者藏有一枚清代“道光通宝”钱,较为特殊。该钱直径27.5毫米,厚2毫米,重8.2克;面文“道光通宝”中的“通”字为双点通版,背文为满汉文“宝临”。其铜质精良,铸工尚可,包浆熟旧、自然,唯钱文稍显粗糙(见图)。  相似文献   

14.
《上海集邮》2001,(6):31-31
《水乡古镇》 (2001-5T,SB20) 水墨效果佳 不施粉黛的黑白水墨画效果,宛如记忆中的旧照片,写意小桥、流水、人家之画韵;洒金红底的“水乡”两字,给人以江南的别有情致。 郑国强 重点在“水乡” 画面突出  相似文献   

15.
方耀成 《收藏》2008,(9):128-128
1968年8月1日发行的文12《毛主席去安源》邮票(如图),题材和主图取自1967年10月1日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的,由“集体创作”、刘春华执笔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画。画中精心塑造的青年毛泽东形象,身穿长衫,脚着布鞋,手持红伞,足踏山径,面迎朝阳,意气风发。1968年6月,时任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的江青,对此画十分欣赏,称赞:“非常好,把主席的神气都画出来了。”  相似文献   

16.
刘禄山 《收藏》2008,(7):63-64
程门是晚清同、光时期景德镇最著名的瓷绘艺术大师、浅绛彩艺术集大成者。称其为“一代宗师”毫不过分。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江思清编著《景德镇陶瓷史稿》(1959年)引《黟县志·人物志》载:程门,又名增培,字松生,一号雪笠,安徽黟县五都田段村人。“幼聪慧,工书善画,作行书随意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画犹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虫、鱼、鸟、兽,兼擅其长,其得力于唐、宋、元、明及清初大名家甚深,  相似文献   

17.
赵兵 《体育师友》2006,(4):30-30
1.“8”字接力 方法:在场地上画一条起跑线,线前10米和16米处并排画两组直径为5米的圆圈(每组两个,两组间隔6米)。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成一路纵队面对圆圈站在起跑线后,各队第一人手持接力棒。教师发令后,各队排头立即按规定路线绕过两个圆圈,跑一个“8”字形,回到起点把接力棒交给本队第二人,自己站到队尾。依次进行,先跑完的队为胜。此游戏还可拓展为篮球运球、排球垫球“8”字接力。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里的“钓者”二字,唯关乎心存青山绿水间的钓鱼人,无关世俗,无关功利。  相似文献   

19.
“弈”小考     
弈,这个字许多人都知道是指下围棋。最早在《左传》中就有“弈者举棋弗定”之语。《孟子》曰:“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然而关于“弈”字的真正本义,古今尚未见有解释。本文拟就浅见所及,对“弈”字作一试探性的考释。“弈”其实是个象形文字。上为“亦”,下为“廾”。据《礼记》注云:“人臂两垂,臂与身之间则谓之臂亦”。据此,“臂亦”就是指人的腋部。又见《说文》引徐铉说:“亦,今别作腋”。《广韵》也说:“肘腋作此字”。所以“臂亦”又引伸为人的两只手臂,我们细看“亦”字,上面的一点很象人头,一横下面的两点即表示两臂,所以“亦”字…  相似文献   

20.
何洪源 《收藏》2009,(5):45-45
郑板桥(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府属兴化县人。“扬州八怪”中的代表者。乾隆元(1736年)进士,乾隆七年出任山东范县令,十一年调任山东潍县知县,清正廉洁施惠干民,民感之,建生祠以祀。乾隆十七年因得罪贪官污吏以“忤大吏”而被罢官,越年返回扬州以卖画为生,以至终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