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名著<<西游记>第16回,说唐僧师徒来到观音院,院主为窃取七宝袈裟,企图放火烧死唐僧.孙悟空识破阴谋,去南天门找广目天王,借来神奇的"避火罩",罩住了唐僧师徒和白马行李.大火过后,唐僧师徒在罩中一点也没有受伤……而孙悟空只要念着"避火诀"就可以在烈火中往来.  相似文献   

2.
马云曾在演讲中坦言:“我最欣赏的就是唐僧师徒团队!” “唐僧是一个好领导.他知道孙悟空要严管,所以要念紧箍咒;猪八戒小毛病多,但不会犯大错,偶尔批评批评就可以;沙僧则需要经常鼓励一番.这样,一个明星团队就形成了.”在马云看来,一个企业里不可能全是孙悟空,也不可能都是猪八戒,更不可能都是沙僧.“要是公司的员工都像我这么能说,而且光说不干活,会非常可怕.我不懂电脑,销售也不在行,但是公司里有人懂就行了.”马云说.  相似文献   

3.
马志飞 《百科知识》2023,(16):15-21
<正>遥远的西域是一个迷人的地方,那里不仅有与东部地区风格迥异的壮丽美景,还有许许多多充满神秘色彩的奇珍异宝,和田玉、夜光杯、切玉刀、汗血宝马……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传说,西域有一种不怕火的布料,只要用火灼烧,就可以去掉布上的污渍,而布料本身毫发无损。这种布因此被称为“火浣布”。火浣布是否真的存在?如果世上真有火浣布,那它究竟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相似文献   

4.
读过古典名著《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师徒4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历经磨难,一路除魔斩妖方修成正果。妖魔鬼怪中就有个九头蛇,本领高强,最后在和孙悟空决斗的时候,被二郎神射掉了其他的8个头。九头蛇的来源,大概也来自于古代对于双头动物、多头动物的迷信和恐惧,认为它们乃天生异物,有神秘的妖法。其实,在动物界中,双头现象并  相似文献   

5.
避火罩是我国森林火场唯一使用的应急自救逃生装备,谈谈森林消防避火罩野外火场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6.
<正>《西游记》中,唐僧师徒途经火焰山,孙悟空借了芭蕉扇才得以通过。火焰山到处都是火焰吗?这座火焰山位于我国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红色的砂岩和页岩构成了整座火焰山。每当盛夏,强烈的阳光在光秃秃的山岭上,红光  相似文献   

7.
古典名《西游记》中描写,齐天大圣孙悟空去赴蟠桃会,想偷吃玉液佳肴,便卖弄神通,拔下几根毫毛,放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喝声:“变!”,即变成一些“瞌睡虫”,奔向负责看守的众力士,使神仙力士们很快入睡,悟空乘机大吃大喝尽情享受。这神奇的“瞌睡虫”,在书中多次出现,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对睡眠的一种看法。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中,有一个黄风怪,他有两大法宝:“干热风”和“黄沙”,十分厉害。后来孙悟空得到灵吉菩萨的“定风丹”和“飞龙宝杖”,才战胜黄风怪。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的一个愿望:希望能有一种神奇的物质,一种方法,能有效地避免由于狂风造成“沙漠化”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蒋佳 《科教文汇》2011,(4):78-78,82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经典之作,他为我们虚构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唐僧师徒四人在全书中都是起着主导作用。凡是典型人物都有典型性格,而每一个典型性格都是一种文化符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性格自然可做中国文化的典型解析。  相似文献   

10.
周林 《知识窗》2008,(6):26-26
我国古代有避讳的习俗,通常,老百姓需避皇帝和皇亲的名讳。例如,“秀才”这一名词,当时因避汉光武帝刘秀的名讳,于是将“秀才”改称“茂才”,这在古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避讳的方法通常是将需避的字采取缺笔、空字或改字。避讳现象在医药用语上也时有出现,有些中药名或方剂(汤头),也因为避讳而“改名换姓”。这是我国古代的陋俗,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记述了唐僧师徒四人途经火焰山的故事,“火焰山遥八百程,火光大地有名声。”其实,在我国的西域新疆及国外的一些地区,也有许多像这样的火焰山。奇台县将军庙煤田火区,据说从唐朝(618-907年)开始采煤,采后无封闭措施,引起煤层自燃,地面景观为火烧山。哈密大南湖火区,1958年大炼钢铁结束时,将未炼成铁的铁碴和木柴堆在有煤层的坑内,点着后让其自炼,引起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读西游记总有一个疑问——那个唐僧那么无能,为什么孙悟空非要带着他去取经呢?如果孙悟空自己去取经,不就麻烦少多了么?后来长大了,经过几年的学习,总算明白了,原来唐僧领导孙悟空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中讲了一个孙悟空“悬丝诊脉”的神话,朱紫国国王病重,孙悟空前去诊治,将三条金线送入寝宫,请国王按寸、关、尺部位系在腕上,却将金线另一头由窗口穿出来。孙悟空接了三条金线,仔细诊脉,终于断定了国王的病情。在我国古代,医生诊断病情必须依靠望、闻、问、切,而四种方法中“切脉”最为重要,这是利用医生手指的触觉,按住病人手腕,觉察病人脉象的细微变化,根据丰富经验来确定病情制定医治方案。“触觉”的新发现俗话说:“十指连心”,有皮肤的地方就有触觉。是啊,我们人体的任何部位都有一层皮肤紧紧包围着,宛如一道天然屏障,时时刻…  相似文献   

14.
陈宇 《今日科苑》2005,(10):53-53
倒立,又称拿大顶,俗称顶功,是一项简便易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运动,是很多男青年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年轻人健身的最佳方式之一。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华佗就曾用此法治病健身.并取得了神奇效果。华佗创编了“五禽戏”,其中“猴戏”,就将倒立动作列于其中。  相似文献   

15.
帕头与幞头     
在古代中国,凡举行冠礼后的成年男子,日常外出或与外人接触,都要佩戴各种头衣,以作为一种礼节。普通百姓佩戴的头衣,通常是在发髻上罩一块方巾,将头一直覆盖到前额。这块方巾称为帕头,亦作帞头、陌头、绡头、络头等。用其罩头时,先从脑后包到前额,再在额头处打  相似文献   

16.
服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可以遮羞、护体、御寒、防暑,还是重要的装饰、美化工具及身份地位的标志。到了今天,仿生学、材料科学和电脑科技的发展,赋予了服装更多神奇功能。可以说,如果未来有“超人”的话,他们超能力的来源可能就主要依赖于身上穿的衣服。“壁虎衣”让我们成为“蜘蛛人”一直以来,人类就很羡慕昆虫和爬行类动物能在陡直光滑的墙壁上行走如飞的神奇能力,现在,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让我们的这种梦想有望成为现实。壁虎之所以能在墙上行走,是因为它的肢体上有一种叫“刚毛”的东西,这种刚毛的根部直径大约是10微…  相似文献   

17.
话说孙悟空陪唐僧取完经,摘下紧箍咒时已是2043年。 只见昔日的大唐比以前繁荣了几万倍,到处都是摩天大楼,工厂烟囱比比皆是,只不过天已不再是那么蓝,连筋斗云好像都变黑了。孙悟空想:“不知猴儿们现在如何,我也该回去看看它们了。”想罢,一个筋斗云一翻,便离花果山不远了。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一书中孙悟空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小说中,孙悟空神通广大,能腾云驾雾、斩妖除魔,保护唐僧前往西天求取真经,最终修成正果,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孙悟空这一形象是作者吴承恩独自创造出来的人物吗?有意思的是,古老印度长篇史诗《罗摩衍那》同样塑造了一个法力无边的神猴哈奴曼,这两者之间有何渊源?  相似文献   

19.
衣着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特征。民族服装是一个民族经济文化水平、审美情趣和民族意识的表现。我国古代衣、裳是有区分的,衣指的是上衣,裳指的是下裙。我们今天在民间还能看到的传统上衣有两种:一种叫对襟衣,在中间开扣;一种叫大襟衣,大都朝右开,叫右衽,而朝左开的叫左衽,现在已很难看到。我国古代对着装有严格的限制,华夏民族只能着右衽衣,把着右衽衣还是着左衽衣当作华夏族和  相似文献   

20.
元极医学是元极学的应用基础之一,运用元极功诀祛病强身是其中一种方法,本文拟对念诀疗法和中西医药物疗法作一探讨。 根据元极图理论,诀定义为:炼功者将天地的先天元气、元光、元音吸收、凝聚、极化成“音”,对之加以表述和储存的语言。天地万物都应该有一种与之相对应的诀,“诀的本质是音”。念诀是沟通自然界中与诀相对应的物质,调整体内三元与天地自然界三元相通,相和一体,调和身心,治疗疾病自在其中。故而“不求病愈而自愈,不求身强而自强”。 现代药理学认为:药物(Drug或pharmakon)一般是指可以改善或查明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而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