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5 毫秒
1.
在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分析区域性资源节约与环境要素约束下农业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分析了导致传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要素依赖型经济增长停滞的根源在于资源耗损特征与存量有限、自然资源生产要素禀赋不可流动、生态资源要素自我修复不可替代、知识资本与创新能力局限、劳动力要素生产效率递减等瓶颈阻滞经济增长.得出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机制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江苏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设施,提高园区内外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收入水平;园区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成为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载体;是发展观光农业的平台。农业科技园区在机制、效益、科技、投入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江苏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对策是:制订园区发展规划,创新运行机制,实行多元化投入,增强科技对园区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渭河水污染治理的基本路径在于:建立专业生态工业园与农业生态工程,创新环境政策建设,实现污水处理社会化.专业生态园及农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循环经济模式的实现需要技术支撑、政策支持和产业支撑.同时需要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科技政策、消费政策、宣传教育政策等配套政策,以确保渭河水污染治理的循环经济模式得到实际推行.  相似文献   

4.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双一流"建设的学科布局、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科研协同创新、内部治理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产生直接的影响和助力作用.当前,"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正处于从规模化发展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期,但在以上方面还暴露出一些问题.未来,我国应紧扣"双一流"建设任务和要求,力求破解"双一流"建设困局和瓶颈,积极推进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建设,具体做到: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学科专业设置的匹配度,聚焦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完善境外优质人才引进机制,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对标国际标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为国际化一流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以科研协同创新平台为载体,积极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科学界定优质教育资源标准,注重中外资源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5.
农林高校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具有人才、学科、科技、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肩负着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开展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使命。农林高校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特色和自身学科优势,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强技能、复合型等各类农业创新型人才,抓好"项目、团队、平台"三个农业科技创新核心要素建设,着力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提高服务农业建设效能,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流本科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高等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建设、创新教学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营造优良校园文化和育人氛围,多样化地探索一流本科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一流本科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高等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建设、创新教学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营造优良校园文化和育人氛围,多样化地探索一流本科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三级指标体系分别对2009—2016年安徽省和浙江省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与比较,进而分析了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不足.结果发现,安徽省存在产业转型不足、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足、科技创新后劲缺乏和关于绿色经济政策落实不够的绿色经济发展特点,需要加强资源循环型城乡建设、加强新能源产业建设发展、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发展和加强农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王曦 《华章》2013,(15)
伴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吉林省的农业发展也抓住机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粮食产量、畜牧业发展水平都有了很高的提升。但由于资源生态、农产品的加工水平、科技创新程度、信息化的发展等方面的差距,也使吉林省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  相似文献   

10.
"双一流"政策背景下我国行业性院校面临着学科生态环境的衰变,诸如与行业的协同度消退;学科生态结构的耗散,学科贡献度降低;学科生态对人才的涵养能力减弱等。行业性院校的学科生态治理应遵循竞争性与可持续性、多样性与层级性发展、包容性与协同性的基本逻辑,构建与行业产业共生共荣的学科创新型生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建立学科生态治理机制,优化学科治理结构以激发学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