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党员、我国著名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原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复旦大学分校校长、民盟上海市第七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闻大学》首任主编、博士生导师王中教授,于1994年10月8日下午3时50分在上海病逝,享年80岁。 王中同志原名单勣,笔名张德功,生于1914年6月17日,山东省高  相似文献   

2.
忆王中老师     
王中老师是中国新闻界的著名人物。一则,他几十年从事新闻教学工作,弟子满天下;二则,他的新闻理论,比如党报具有两重性:工具性和商品性、报纸不是阶级斗争斗出来的、办报要有读者观念等,在中国新闻理论界曾经引起过大讨论和大批判;三则,他是被中央最高领导层点名而划为右派的,特别引人注目。我在没有进入复旦大学以前,已经久闻其大名了,1978年考入复旦新闻系后,听到的关于他的传说就更多了。有人说,刚解放他一身戎装进驻复旦,担任复旦大学党委统战部长。复旦大学的统战部长可不好当,一些全国性的学术权威和民主党派的领导都在复旦任教,戎装者在台上作报告,台下就有条子递上来,一看,是一首诗,王中当即提笔,和诗一首,传回去,教授们服了!有人说,上海市一个系统拉  相似文献   

3.
王中 《新闻窗》2005,(1):49-49
1980年11月14日,贵州日报《文摘》出第一期试刊,至年底共出7期。当时参与《文摘》工作的王保民同志,把这几期试刊通过邮寄,向我国新闻教育家、新闻学家、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王中求教,请他给予指点。他很快回了一封信,提出了一些观点和见解,这些意见现在看来对办好《文摘》还是有帮助的。王中教授已于1994年病逝。刚刚过去的2004年,适逢其诞辰90周年、逝世10周年,现发表此信,作为本刊对这位新闻教育家、新闻学家的怀念。标题为本刊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4.
“我起死回生了。”正在住院治病的上海复旦大学前新闻系主任王中教授,用他这句介绍自己病情的诙谐话,引起了前来看望他的新闻系同学们的一阵笑声。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七年春,王中同志先  相似文献   

5.
素有“新闻改革理论家”之称的王中教授已年届80。4月24日上海新闻界的知名人士和王中的老同事、弟子代表共150余人,云集复旦大学5102演讲厅,祝贺他从事新闻工作55周年暨80寿辰,并举行新闻改革理论研讨会。“新闻改革理论家”坐着轮椅出场当头戴深色便帽、身着崭新夹克衫的王中教授坐着轮椅出现在主席台上时,全场掌声雷动;王中教授也高兴地挥舞着女学生献给他的鲜花,向众人致意! 新任中宣部副部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龚心瀚紧紧握住王中教授的手,亲切地向老师问好! 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苏步青教授向王中教授赠送了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7,(1)
何微先生是中国当代新闻学理论巨擘,是与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王中先生、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甘惜分先生等齐名的新闻思想家。他有着早年接受史学教育的深厚根底,有着数十年的新闻工作实践,有着参加革命斗争后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军事辩证法的积累,有...  相似文献   

7.
媒介的商品属性与“商业化”误区卢惠民当30多年前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王中教授提出报纸是商品,政党报纸具有“两重性”(即既是政党的宣传工具,又是流通于社会的出版物)这个命题时,曾经被指责为反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新闻观点;而今天,中国的新闻学术界几乎都认...  相似文献   

8.
传媒名家     
丁淦林:1932年出生,江西南昌人。1955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主讲《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与中国社会》等课程,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等多种教材,主持《新闻媒介与上海工人》等多项研究课题,有多种论著。历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处科研组组长、新闻系副主任、新闻学院院长兼新闻系主任。现任复旦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9.
南迅 《新闻记者》2003,(7):25-25
南京大学新闻系丁柏拴教授的两部新闻学新著 《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分别由新华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丁柏栓主编的《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一书,是由他主持的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项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闻理论体系”的最终研究成果,也是由他主  相似文献   

10.
四月二十四日,复旦大学第五教学楼报告厅内春意盎然。素有“新闻改革理论家”之称的王中教授已年届八十,前来向他祝寿并参加新闻理论研讨会的有上海新闻界的知名人士、复旦大学党政领导、原华东新闻学院的部分老同志、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历届毕业生代表以及在校的全体师生。近二百人济济一堂,其乐融融。当头戴深色便帽、身穿崭新夹克衫的王中教授坐着轮椅出现在主席台上时,全场掌声雷动,王中教授也高兴地挥舞着女学生献给他的鲜花,向众人致意!新任中宣部副部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龚心瀚紧紧握住王中教授的手,俯身亲切地向老师问好!  相似文献   

11.
《辞海》是我国出版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的百科辞书,是广大读者经常查考的工具书.1965年出版的《辞海·未定稿》和1979年出版的《辞海》三卷本都收有"新闻"、"报纸""新闻学"这三条词目,两个版本的释文大体相同.1981年4月出版的《辞海·文化体育分册》也收有这三条词目.这本《辞海》分册经过修订,其中这三条词目的释文是复旦大学新闻系应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要求,由王中教授主持下和有关教师反复讨论修订的,和1965年版、1979年版的释文相比均有所改动.《辞海》的释文具有一  相似文献   

12.
想不到,轮椅上这位衣着朴素的干瘦老头,就是当年反右时鼎鼎大名的“资产阶级新闻理论家”王中。几十年风风雨雨,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一次次提出并坚持自己屡遭批判的新闻学术观点?是深刻犀利的睿智之思,还是直面人生的勇气和魄力? “对真理的坚信。”72岁的王中教授挥动着他那瘦瘦的右手,久病初愈的他,声音略弱,却仿佛充满了力量。采访就这样开始了。这是1986年10月22日晚,在全国新闻理论教育讨论会代表和南京新闻大学生联谊会上。点上一支烟,王老理了理记忆的思绪……1949年5月,上海解放。随军南下的王中作为上海市军管会的工作人员,参加接管上海新闻单位的工作。第二年,复旦大学负责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代报纸商品性的论争 1956年,当时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的王中教授提出了报纸是商品的见解,使新闻界大为震动。他指出:“报纸要根据读者需要来办,这是办好报纸的根本问题。离开读者的需要,只把报纸当作党的宣传武器,不把它当成读者要花五分钱购买的一种商品,报纸必然不会受读者欢迎的。”又说:“我认为报纸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而且是在商品性的基础上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这些新闻学的基本原理,道理很明白,今天看来理由也很充足,所以那时许多学生和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很拥护他的见解。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涉世颇深、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新闻干部则持怀疑、反对态度。因为一提到”商品”,人们马上联想到做生意、追求利润。王中教授提出的报纸是商品的见解,原是从西方新闻学中引进的,以“商品”这一概念来表述报纸的属性,就当时的经济体制而言,使用得并不贴切。在五十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际上只有产品分配没有商品交  相似文献   

14.
近读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主任汪新源同志所著《新闻心理学》,一阵清新、纯朴的气息扑面吹来。在当今言必称“学”的年代,这确是一本真正称得上“学”的专著。新源同志50年代末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长期在省报当记者、编辑。这本专著可以说是他三十年新闻生涯的总结. 记得1984年初夏,我去贵阳开会,途经武汉,他就对我谈及准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探索一  相似文献   

15.
李晓虎 《新闻知识》2002,(11):17-19
在新闻学界颇有名望的何微先生,一生涉足新闻实践、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育等诸多领域,同时也是兼通古文字、考古等学科的专家。南京大学宋新桂教授称他为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家、卓越的社会主义新闻教育家,确为实至名归。[1]何微先生丰富多彩的一生留给世人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闻实践领域,何微先生从一名战地记者做起,曾任新华社晋、京、苏等多个分社的社长,留下厂大量的新闻作品。在新闻教育领域,何老主持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法制新闻系——西北政法学院新闻系,被武汉大学新闻系聘为第一批教授井兼任新闻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南京大学、杭州大学等校新闻系的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据资料载,中外新闻界对新闻的定义有四十多种说法。有人同意陆定一给新闻下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也有说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王中给新闻下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更准确些;还有人把这两种说法归纳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变动的重要事实报道”,这样说对吗?目前,新闻是否有权威定义?  相似文献   

17.
人物介绍     
丁淦林(1932年生),江西南昌人。1955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主讲《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与中国社会》等课程,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等多种教材,主持《新闻媒介与上海工人》等多项研究课题,有多种论著。历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处科研组组长、新闻系副主任、新闻学院院长兼新闻系主任。现任复旦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  相似文献   

18.
初识吴鸿业,是在一位画家的作品研讨会上。当时,他是以主办单位《中国文化报》的代表和评论家的双重身份出现的。只见他身着便装却透出一股军人的气质,尤其是他独到、中肯的发言,给我的印象,他是个精明强干的人。也许是我身着戎装的缘故,相互间很快就亲近起来。他告诉我,他曾经也是军人。他1968年入伍。之前,曾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就读。大学二、三年级时曾连续在《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上发表通讯,如5俯首甘为孺子牛》和《在为人民服务的广阔天地里》等。当时,新闻系的学生能在省报发表长篇通讯,实属凤毛额角,他由此成了“高…  相似文献   

19.
近读武汉大学信息传播与现代交际研究中心主任李元授的新著《新闻信息概论》,受益非浅。该书从一个新的视角。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新闻信息本体及其传播过程,提出了对新闻信息理论的新见解,使入耳目一新。 新闻信息论是“信息热”的产物。1984年,邓小平同志为《经济参考》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从这年开始,新闻信息研究已成为新闻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和最新课题,其代表性的论文有:复旦大学新闻系李良荣副教授的《“信息热”与新闻改革》,人民大学新闻系喻国明博士的《论新闻信息》,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王益民教授的《新闻信息论》等。其代表性著作有:冯健伟的专著《信息的传播与应用》,刘卫东的专著《信息与新闻》,鲍祖安的《新闻信息论》等。李元授先生的新著《新闻信息概论》,集众家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是一本深入探索新闻信息奥秘的佳作。 科学是分科之学。恩格斯认为,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关联和相互转化的运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无论你翻开哪一本新闻教科书,都不会找到“法制新闻”这个字眼。尽管新闻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把新闻列了许多种类,如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等,唯独法制新闻没有受到青睐。复旦大学新闻系教师陆云帆同志在他的《新闻采访学》中虽提及了法制报道,他也只是把法制报道归纳到社会新闻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