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2.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加入WTO,可以预想,我们的媒体将面对怎样激烈的竞争。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媒体也越发需要高素质的新闻记者。 真正的新闻记者,不但要具备发现和捕捉新闻的能力,更需要具备准确、生动表达新闻的能力。这就涉及到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和“语言敏感”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国家,有很强的党性,才能当好一个新闻记者。因为,我们的报纸本身,无论是党的机关报,或者不是党的机关报,都是有很强的党性的。在党性问题上,每个新闻记者是不可能回避、也回避不了的。每人都通过自己的工作表现着自己的党性是强还是不强。在阶级社会里,每一张报纸,都有它的阶级性。封建社会的报纸,资本主义社会的报纸,社会主义社会的报纸,都  相似文献   

5.
<正> 报纸全数字化生产系统 一张报纸送到读者手中之前,要经过“选、编、审、排、印刷、发行”等一系列生产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要经过印前、印刷和印后三个阶段。现代报业竞争激烈,要赢得读者就必须既抢新闻又早出报,即在印前环节尽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国许多报纸都在大力进行新闻改革,要求多发新闻,多发自己的“独家新闻”。做到这一点,上下左右都要提倡一个“快”字——记者要快写,编辑要快编,领导要快审,工厂要快排。总之,各个环节都要.快。报纸是新闻纸。人民群  相似文献   

7.
新 闻界是永远不会寂寞的。“惟恐天下不乱” ,这是新闻记者的自嘲 ,也是社会对新闻工作的一种褒贬兼而有之的评价。新闻记者捕捉的新闻多 ,新闻界本身的新闻也多。因此 ,虽然是相对静态的新闻学专业期刊 ,但是我们时常感觉应接不暇 ,忙不迭地追踪新闻背后的新闻、新闻采写中蕴涵的哲理。翻开这一期《新闻记者》 ,请读读我们“抢”来的“新闻内幕”、“正方反方”、“网络新闻圈” ,你可能会在“津津有味”中悟出一些道道来。我国的新闻媒体一向是作为舆论机关、宣传工具 ,政治属性鲜明。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新闻媒体的经济属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当然应在激烈的新闻竞争洪流中想千方设百计地争时间,抢速度,抓事实,发新闻,可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因这样那样的缘故,使得新闻记者未能“捷足先登”,抢发到“新闻”。有时还会因事件的重要.非步人之后去采写老题材、老主题不可。因此,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也得要练就一手“炒冷饭”的本领。把“浇头”炒上来在采写之前要充分了解清楚先行者的采访情况,看一看别人写了  相似文献   

9.
冯焰 《新闻实践》2010,(11):75-75
“落地新闻”是地市级报纸的强项,因为受地域性的限制,地方报纸不可能将国内外的新闻一网打尽,但又不可能不进行报道,这里就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也就是把重大新闻落地。从另一个角度说,面对众多早上出版的报纸和网络媒体的“抢风头”,  相似文献   

10.
年年“两会”的会场上,除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最忙碌的要算是新闻记者了。人民大会堂前的广场和台阶,是记者围追堵截的“战场”;会议中举行的多场记者招待会,因提问机会极为难得,也成为记者争先恐后拚抢的“阵地”。  相似文献   

11.
报纸,作为一个行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广东,经济繁荣,报业活跃。中央级、省级、地市级的报纸纵横交错,“抢城掠地”:党委机关报和都市类报纸、综合性的和专业性的报纸、日报和晚报短兵相接.“刀光剑影”:“抢”新闻、“抢”广告、“抢”订户更是令大家枕戈待旦,精神高度紧张:同质竞争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新媒体及广电媒体对报纸的冲击了。  相似文献   

12.
报纸不能停留在仅仅报道客观事实这种静态思维活动方式上,还应从分析事实、解释缘由着手,向读者提供独到的见解。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变静态思维活动方式为动态思维活动方式。新闻记者怎样才能由静态思维活动方式向动态思维活动方式转变呢?笔者体会,以下四个转变是首要的: 一是转变新闻价值观念。以前,我们新闻记者的思维活动是同计划经济体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在报纸上的经济新闻很多是“政治性的经济新闻”,农业报道唱“四季歌”,工商业报道也唱“四季歌”。年复一年,记者的思维活动就形成了静态思维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2002,(2)
读了好几年的《新闻记者》,总觉得有话要说。《新闻记者》在我们报社俏得很,杂志一到资料室就会被人“抢”走。现在的新闻业务刊物说来不算多,可也不算少,但人们为什么会如此钟情《新闻记者》呢?对此,不同的读者,自然会有不同的理由、不同的答案。然而我  相似文献   

14.
要学会读报     
写这个题目,人们或许会不以为然地说:“一个通讯员如果连报纸都不会读,哪还能拿笔杆子写报道吗?”其实会不会读报,对一个通讯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个通讯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美国著名记者杰克·伦敦把会不会读报作为当新闻记者的必备条件,曾向他的学生发出这样的忠告:“你想当一名新闻记者吗?那就得阅读报纸。”事实上只要不是文盲,都可以读报但不一定会写报道。一个通讯员会不会读报,不只是一个文化水平问题,重要的是“会”。在读报中发现一个新的世界。报纸,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维系着社  相似文献   

15.
新闻记者报道突发事件的行为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一旦社会道德和专业需要之间出现了矛盾,新闻记者该如何进行选择就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在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新闻记者除了要将采编以及报道新闻的工作做好之外,同时还要积极的践行社会道德。但是现在在报道突发事件的时候一些新闻记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社会道德缺失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注意到,抢现场在社会主义新闻体制下应该要比抢新闻更具有深刻的意义。因此新闻记者必须要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具有充分的认识,将正确的新闻价值观树立起来,对人文关怀予以更多的重视,从而使自己的道德素养得以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现在每家报纸都有娱乐版,但版面设计风格各不相同,选稿的标准也迥异不一。作为地方报的娱乐版,为抢时效性,抢读者的眼球,我们充分发挥晚报上午做版的有利时机,力争在时效性上取胜,使《汕头特区晚报》的娱乐新闻版成为粤东地区广大读者的“娱乐导报”。  相似文献   

17.
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一日:“杂”,二日:“专”。这里所说的“杂”就是说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知识面要广,涉猎面要宽,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及天文地理和社会各行各业都要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记者拿起摄像机的时候,面对大千世界,不是简单地再现大自然景物,而是对新近发生的动态事件和现实生活进行再创造。在新闻现场采访运用挑、等、抢的摄像技巧,人们称之为新闻采访的“三大法宝”。电视新闻记者要在“挑、等、抢”这个基本功上下功夫,提高驾驭新闻采访摄像的能力,需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一、新闻摄像的特点和技巧运用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的挑、等、抢,是记者随客观环境和事物的变化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创作的主动行为。挑,就是挑选、选择,就是在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挑选最有新闻价值的那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新闻记者的“两翼”?通俗地讲是既能写文章又能拍照片。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摄影技术逐渐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特别是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以往复杂的摄影技术正变得越来越简单。目前,许多媒体的文字记者都出于工作需要武装上了“数码”,成为文字、摄影一肩挑的“两栖”记者。这种现象在地市级报纸逐渐呈现发展趋势。传统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的概念,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振起新闻记者的“两翼”,顺应时代的发展,是当前和今后新闻工作发展趋势的必然。一、“一专多能”是对新闻记者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文字报道和摄影…  相似文献   

20.
办报纸的文学副刊,挺尴尬。做人,没有新闻记者那般风光,也不似文学刊物编辑那么自由自在;做工,少有机会能去追踪一下社会热点顺便扬扬名,又难有时间去制造鸿篇巨制成为大作家。恰好处于新闻与文学的夹缝中,是一种有点难受的找不准的感觉,类似于“边缘人”。但是,我却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个“特殊行当”了。每周编一个版,周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