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全国各地农村基层干部深入乡村、农户,把学习理论提高素质与深入实践、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解决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为进一步更好地解决农业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能老是坐在办公室内,要多出去走走看看,把自己投入到生活、工作的一线去,了解生活、工作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与农民拉家常,与工人交朋友,与乡村干部交心。这样,他们有什么事才愿意向你说,有什么问题或新闻线索才愿意向你反映。我写的人物通讯《向厄运挑战》,就是在一次下乡中,与一位农民闲聊中“逮”着的一条活“鱼”。该人物连校门都没有进过,却苦心钻研科学技术,自学了从小学到大学的一些课程,研制出红外线多功能汽车自动安全装置,获得国家专利,并在世界科技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但他只是默默无闻地做事,从不张…  相似文献   

3.
高玉贵 《新闻爱好者》2010,(11):174-174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全国各地农村基层干部深入乡村、进入农户,把学习理论提高素质与深入实践、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解决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为进一步更好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彤 《青年记者》2012,(7):27-29
我的新闻从业经历实在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1997年调到电台工作开始的前十年都是在广阔的山乡田野度过的,最近六年则专门从事社区报道,16年的新闻从业经历始终都是沉在最基层. 跑农村,我能沉下去倾听普通农民的呼声被称做“农民的嘴儿”走社区,我把名片发给了一个个社区居民,尽心尽力帮助群众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成为“社区的腿儿”.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05,(7):24-24
湖北日报张鸿认为: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创新发展思路,努力使我们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6.
说到“三同”,人们并不陌生。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之风虽然盛行于五六十年代,但“三同”一词,道出了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尤其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三同”是为了体察民情,搞好调查研究。所以我说,“三同”并未过时,应让这种作风在新闻界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有前辈说,脚底板下出新闻。意思是说,记者要多跑,多到事实发生的现场去。记者只有不断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亲身体验火热的社会生活,真切感悟时代脉搏,细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要求,采写出来的新闻作品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产生影响力和感染力。我在浙江日报从事旅游报道已有20多个年头了,专门采写旅游方面的新闻报道。我深感做一名记者,必须深入第一线,坚持不懈追求特色、善于捕捉“活鱼”,惟有这样,才能写出鲜活的、富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勤跑多走抓“活鱼”脚底板下出新闻,旅游记者尤其如此。20多年来,我已经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为采写…  相似文献   

8.
姚眉 《传媒》2003,(4):23-23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书记王岐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一句心里话:别只围着我王岐山转!一定要把笔和镜头多对准基层代表。 好一个“别只围着我转!”他说出了我们领导干部要求改变会议报道的心声,反映了人民群众希望听到基层代表呼声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民生新闻成为各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报刊纷纷推出一些关注平民生活、反映民情民意的专题、栏目,把目光对准老百姓,倾听群众呼声,为百姓排忧解难,这无疑让广大群众拍手叫好。对此,我们应感得欣慰,这是各地新闻单位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的结果。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个“人”就是人民群众,这个“本”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0.
马光 《记者摇篮》2007,(3):20-20
内参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一部分,是以不公开的报道形式出现,它是党的耳目,是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及时准确地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和意愿的一条重要的特殊传媒渠道。因此,有人说:“内参机制是中国特色的传媒机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传媒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朱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时的讲话,不但使我们对舆论监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更加增强了我们搞好舆论监督的勇气和信心。朱总理在讲话中说,舆论监督是“群众喉舌”。这就是说,我们的舆论监督必须是群众的代言人,反映群众的意愿、呼声。反过来说,违背群众意愿、呼声的所谓舆论监督则为我们所不取。舆论监督当然包括社会上的各种丑恶现象,但主要还是对政府的监督,所以朱总理讲“政府镜鉴”,通过舆论监督这面镜子,政府看到了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了解到群众的情绪、意见,以便改进工作,做好工作。有人说舆论监督是负面报道。朱总理却把舆论监督看成是“改革尖兵”,何等深刻!何等气魄!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朱总理讲话的精神,本刊邀请了在成都地区的一些报社、电视台的老总和编辑、记者座谈,其间又收到几位长期搞舆论监督的老编、老记们的文章,这里一并刊发,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也希望同行们花力气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记不清是那位新闻老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记者不为民说话,不如回家抱娃娃。”想不到这句名言竟成了我当记者的座右铭。几年来,我坚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倾听群众的呼声,满怀激情写“读者来信”。4年多来,我在报刊、电台和广播站发表的800多篇稿件,有近三分之一写的是“来信”,受到新闻单位和群众的好评。我写“来信”的想法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萌发的。1982年下半年,我调到咸阳市广播站后,一天,听到省广播电台广播说陕南农民大米多,有的吃不了便用来喂猪。我当时想,关中地区盛产小麦玉米,大米很少,何不写封  相似文献   

13.
“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是北京晚报和北京市信访办合办的名牌栏目,栏目的宗旨是:设身处地为民着想,千方百计为民解忧。“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的创办和发展始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市委书记刘淇同志在栏目开办之初就批示:“这个办法不错。”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市委常委会先进性教育整改方案中明确提出办好“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与新闻媒体优势互补,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4.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基层就是新闻的源头,群众就是新闻的主角和“观众”。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反映,把群众的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意愿作为第一要求。只有真正将“走转改”活动视为解决思想问题的“大课堂”,联系党和群众的“连心桥”,打造精品力作的“金钥匙”,锤炼干部人才队伍的“大熔炉”.才能走得实、转得真、改得透,报道才更有分量,媒体才更有力量,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闻记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只有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才能深入到群众之中。新闻记者的主要工作就是采访,需要具备一定的魅力及能力,采访中的倾听和提问是核心基础,必须提高专业技巧。  相似文献   

16.
党报记者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到群众当中,和广大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很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群众的呼声,才能写出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多少年来我们  相似文献   

17.
我的守则     
我做通讯工作已有二十多年,深深体会到要做一个合格的通讯员很不容易。他不仅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新人新事新气象新经验的热忱宣传者,而且要努力做到倾听人民的呼声,反映群众的要求,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遵照党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我从一九五二年起就利用报纸开展批评。一九五七年前我写过一批揭露违法乱纪、批评官僚主义的稿件。粉碎“四人帮”后,我又拿起批评的武器,在天津日报上发表  相似文献   

18.
多年工作在新闻一线,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摸爬滚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又多次深入一线采访调研。这些经历,使我切身感受到基层干部群众对新闻报道的迫切需要,对新闻工作者转变作风、改变文风的强烈愿望。城市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与基层离得近,也几乎每天都在和基层打交道,能够及时看到和听到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呼声。这本来是一种工作优势,但是,如果只是身到基层、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我国正按党中央要求分期分批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和各省部级党委、党组都强调要围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要求各级干部多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倾听群众意见,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根本宗旨。"倾听"二字对我们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记者、编辑有什么特别意义呢?愚以为地方广电媒体的记者、编辑角色重合,往往既参加选题策划采访,又组织编排制作,要想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下,各种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日益发达,广大编辑记者只有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从新闻本位出发,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反映群众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倾听群众最真实的心里话,使记者与群众真正心贴心地融入一片,才能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因此"走转改"活动在新时代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