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锦旗 《中学科技》2020,(3):44-48,F0003
模型故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开幕。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7月30日晚,因有法租界巡捕的袭扰,会议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于是,代表们分批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  相似文献   

2.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会议。  相似文献   

3.
上海公共租界及其前身从诞生起就成为中外频繁交涉的前沿战场,而上海公共租界的诞生成为19世纪60年代复杂世界格局的一面镜子。从美国首位驻京公使蒲安臣的对华"合作政策"中可见,利益成为各国合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代表一国利益的专管租界之间可以协商合作形成公共租界。这一政策成了上海公共租界诞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虽然这种合作在当时是利益最大化的上佳手段,但无意中却对抗了可能割裂中国领土的专管租界。上海公共租界的膨胀发展又成为其他租界管理的模范。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处东海之滨,万里长江的入海口.鸦片战争后,根据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在上海建立租界,成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其中英租界的建立,年代之早,居于全国之首.上海是帝国主义冒险家的乐园,而黄浦滩又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个缩影.英租界东临黄浦江,它是向西逐渐扩充的.黄浦滩是黄浦江冲涨所造成的滩地,它是上海英租界的发源地.上海第一号租界契约——道契,就是鸦片贩颠地向清朝上海道领取的.规定"永远租赁",占田十  相似文献   

5.
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审判机关是中国所有租界中数量最多,变迁最为复杂的。而这些建立在租界内的审判机关大多与领事裁判权息息相关。无论是租界当局还是中国政府对于设立在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审判机关都非常关注,因为这不仅仅是国家独立主权的一种体现,更是在独立法权与治权之上的“掠夺”与“对抗”。从在租界内设立的各国领事法庭,到以工部局为主要对象的领事公堂。从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到上海公共租界特区地方法院,从租界初期清政府在租界内拥有的完全的审判权到一步步被租界洋人所蚕食掠夺.再到中国官民不懈的对抗,一点点收回审判权,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审判权力变化纷繁复杂,租界内中外势力通过对审判权力的争夺,以扩展出各势力当局的行政权在租界中的博弈。  相似文献   

6.
近代上海租界的法制是现代法制.这一法制引导、规范了上海租界现代社会,其中包括:现代议政组织的建立和运行、现代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和施行、现代司法的诞生和运作、现代经济文化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等.上海租界的现代法制中有瑕疵,包括在立法和执法、司法等方面.形成这种瑕疵的原因主要是:上海租界当局有殖民意识、部分执法司法人员法律素质低、上海租界当局不深谙上海的社会实情等.上海租界现代法制的瑕疵对上海租界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并使之出现了病态.  相似文献   

7.
对近代中国租界土地制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从那时起直至近年,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一直是上海租界。一般认为,上海租界形成了以“永租制”为特征的土地制度,或以其独特的契约称之为“道契”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是19世纪40年代随着上海租界制度的逐步成型,经过租界当局与上海地方政府的反复交涉形成的。1847年,上海中外当局共同确认了这种土地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8.
王恺 《中文自修》2006,(7):68-70
租界内外的难民 1937年8月13日,涌进租界的难民达60000人。从那天开始,上海的租界内外变成两个世界。“一线之隔,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地狱里面的我饥寒交迫,天天幻想着天堂。”《劫后的上海》,1938年出版的,一本记录上海淞沪抗战始末的书这样形容。  相似文献   

9.
沈萱羽 《新读写》2013,(2):27-27
每每乘着爸的车,路过卢湾,路过我们曾经的家一巨鹿路,我都会周而复始地问道:“老爸,以前我们家算什么租界啊?”老爸会意味深长地说道:“法租界的。”“上海最浪漫的租界。”在后座的老妈补充道。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二一年七月,在第三国际的帮助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当前的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领导机构等问题,中心任务是讨论建立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会议后期的一个晚上,刚宣布开会不久,一个形迹可疑的人突然借故闯入会场,引起与会者的警惕,于是立即休会撤离.不一会儿.租界武装巡捕果然包围并搜查了会场.虽然没有造成损失,但会议已不能在上海进行.  相似文献   

11.
在动荡的历史洪流中,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上海作为租界文化的代言人,具有租界文化所带来的重要特质,租界文化对上海各个领域的重大影响,导致了上海在历史的动荡中保持着一片繁荣景象。《良友》画报作为当时重要刊物,在租界文化的侵染下,使报刊呈现出显而易见的租界文化元素。本文从租界文化这一角度出发,阐释《良友》画报所凸现的租界文化的特性,即中西合璧、今昔交融的杂糅社会和市民化的商业社会,同时试图阐发《良友》对租界文化作出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提起租界 ,往往把侵略、野蛮、反动、黑暗冠于其中 ,租界 ,意味着对中国主权的轻蔑、践踏与严重侵害 ,在上海、天津、武汉、广州、汉口、青岛等一些大城市租借里 ,列强肆意进行着政治、经济、文化侵略 ,“租界是罪恶之薮 ,侵略之源 ,是人间地狱” ,这一愤慨真实地揭示了租界的历史本相。然而 ,租界作为殖民者侵略的基地 ,在客观上具有扩散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促进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功用。租界内的市政文明、现代化的市政管理在当时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不妨领略一番。一、租界的形成1845年 ,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与上海道台宫慕久签订了《…  相似文献   

13.
<正>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期间,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而被迫停会,后来中共一大代表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起航。  相似文献   

14.
土地章程是租界存在、发展的主要依据,对于租界的城市建设起到了根本的作用,是近代上海的第一部城市规划文件及城市规划法。1845年土地章程的制定充分考虑了中英双方的各自传统,是双方对土地认识的必然结果。土地章程在租界的城市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确定了租界的地域范围;明确了城市规划的主体及公众参与原则。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后,上海列为五口通商的城市之一。1846年英国侵略者首先在上海建立了侵略中国的第一个租界——英租界。继之而起的是法租界和美租界。上海就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冒险家的乐园”。当时吴淞江上没有桥梁,其他河流也同样如此。人们的南来北往,西向东去,仅靠渡船,水网地带,舟楫灌溉之利极便。英法美三国租界初建时,地处农村,人烟稀少。到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城里富人逃入租界避难者日众。太平天国定鼎南京,进军江浙,各地绅商麇集上海租界。殖民者就以极低廉的地价,强占农民的土地,然后以极微薄的工资,雇用中国劳动人民,从事筑路建屋等工程。由于租界人口的激增,导致地价上涨,外国的地皮投机商如沙逊、哈同等就大发横财。随着人口的猛增,商业的繁荣;房屋的增建,通衢大道就陆续出现,形成短暂的畸形繁  相似文献   

16.
租界:租界指在旧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扩大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通商口岸划出归自己管理的一部分地区。租界分为公共租界和专管租界两种。公共租界指由几个国家领事共同管理租界内的行政事务的租界,专管租界则指由一国独管租界内一切行政事务的租界,侨居该租界的他国居民均须受该国的法令管辖和支配。列强在我国设立租界始于1843年10月8日中英《虎门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附件),通过该条约,英国人取得了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借地建屋建立租界的权利。1845年英国第一任上海领事胁迫清朝苏松太道,签订《上海租地章程》,划定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场(今北京东  相似文献   

17.
一、革命宣传舆论的重镇辛亥南北议和时,南方代表伍廷芳对北方代表唐绍仪说:上海交通便利,会场易择,行旅皆安,万国消息灵通,…各方接洽亦易。①这段话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上海所拥有、而全国其他城市所没有的特点。租界是殖民侵略的象征,而它的存在却又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上海的文化街,是指本世纪初逐渐在上海河南路、福州路一带形成的经营书业、出版、销售图书的商业区。其主要地点,在今河南路自广东路至九江路一段,福州路自河南中路至福建中路一段。因此处有许多书店、报馆,以及纸张笔墨店、笺扇书画店、文具仪器店,故有文化街之称。上海文化街由租界的形成而肇兴,由租界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是租界文化的一个窗口。它自形成到发展,几经起落,与上海甚至全国的文化相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由此可以窥视上海租界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后不久,上海便结束了单一封建制法制的状况,出现了多种法制的局面,直到一九四九年上海解放。按当时上海地域的划分,旧上海的法制主要有华界法制、租界法制、日伪时期法制。还有上海小刀会起义军和上海市民代表会议政府两个革命政权的法制。华界法制。除租界以外,其余的大多数上海地域都属华界。旧上海华界法制存在的时间最长,除  相似文献   

20.
吴紫媚 《考试周刊》2011,(37):31-33
有"东方巴黎"之称的旧上海可谓是中国租界的缩影,基本折射出了租界里的小世界。历来,人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对鸦片贸易的研究。然而,租界里弥漫的不仅仅是"浓烟"。本文主要通过阐述上海租界里盛行之赌风,进一步放大租界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