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罗汉岭下英勇就义。当时,宋希濂是国民党第三十六师中将师长,驻扎长汀,秋白烈士就是由宋部直接审讯并奉蒋介石“就地枪决,照相呈验”的命令执行枪决的。  相似文献   

2.
四十七年前,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福建长汀罗汉岭下。瞿秋白是1935月2月24日在长汀濯田地区被俘的。26日被押入上杭县狱。他化名林琪祥,伪装医生,虽屡受酷刑逼供,仍坚不吐实。并掩护同时被俘的张亮、周月林。4月下旬,瞿秋白被押往长汀伪三十六师师部,张、周二人被解赴龙岩。张、周在途中无耻地供出瞿秋白。经三十六师利用叛徒林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八日,瞿秋白同志殉难于福建长汀。当时,除万里转战途中的红军和西北苏区外,在白色恐怖下的黑暗中国当然不可能有悼念他的文字公开问世。一九三七年三月十四日,秋白同志就义一年又九个月以后,莫斯科外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中文书,书名《殉国烈士瞿秋白》。淡褐色的封面,左上角印有秋白同志遗像,书名竖排,毛笔行书字体的“瞿秋白”三字较之“殉国烈士”四个铅字,显得格外醒目。扉页中央印有“瞿秋白同志牺牲周年纪念”几个竖排黑体字。编辑时间是一九三六年,印出来已是一九三七年的春天了。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领导人之一,于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八日英勇就义于福建长汀。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四人帮”蛮横地篡改历史,恣意向瞿秋白同志泼污。然而,历史毕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关天瞿秋白同志在党的历史上的功过,党中央在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日所作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早已作了符合实际的评价。本文仅就瞿秋白早期的思想,做一些浅陋的分析,借以批驳强加于他身上的诬蔑不实之词,也以此纪念瞿秋白同志牺牲四十四周年。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英勇就义30多年后,竟因为他的一篇遗言《多余的话》,在文革中被“揪出打倒”,甚至砸碑掘基。直至党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逐渐恢复名誉。但《多余的话》仍然是个“谜”。虽然今天人们不再说它是什么“叛徒自白书”了,但相当一部分人还认为:这至少是瞿秋白的一个污点,甚至是一个严重的污点罢?……至于《多余的话》本身究竟是什么意思?瞿秋白又为着什么目的而写?这桩近60年的谜案,我们请这位瞿秋白研究者来进行一次破译: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在《多余的话》中提及的“历史的误会”之说,并非出于自谦,而是暗指那些是非曲直未曾理清的历史公案而言。本文认为:瞿秋白在大革命失败后出任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是革命的选择,是党的抉择。而不是“历史的误会”;瞿秋白在中共“八七”会议后,曾犯有“左”的错误,其理论根源是来自共产国际的误导;瞿秋白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前后,曾遭受王明一伙的政治迫害,是王明“左”倾路线的受害者;历史的教训:一、革命不能输出;二、不能搬用别国的革命模式;三、在认定革命性质时要依据本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四、要消除产生历史悲剧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同志伟大一生的最后岁月,是在中央苏区度过的。 在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举行的中华苏维埃工农兵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瞿秋白同志当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中央教育部部长,一九三四年二月五日从上海辗转进入瑞金,正式到职。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长征后,他被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宣传部长兼中央政府后方办事处教育人民委员。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三日,不幸在福建长汀被俘,六月被害。在中央苏区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瞿秋白同志在受到“左”倾机会主义排斥的情况下,仍然勤勤恳恳,奋力工作,为发展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从容就义于福建长汀罗汉岭前。在他短促而光辉的一生中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十分密切,他是在第三国际的关怀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和文学家。他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努力贯彻了第三国际许多正确的指示,也在第三国际某些人的影响下犯过“左”倾错误,并在与第三国际内部一些人的错误主张的斗争中受到打击迫害。因而研究瞿秋白与第三国际的关系,对了解瞿秋白一生的坎坷经历和思想发展,了解第三国际的历史,认真吸取中国革命与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经验教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客家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汉族分支族群,福建长汀素有“客家首府”之称,故考察长汀客家婚姻习俗具有代表性.随着时代的变迁,长汀客家婚姻习俗也经历着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恋爱自由,结婚自愿”,从“中式婚礼”到“西式婚礼”的变迁.福建长汀客家婚姻习俗的变迁主要受婚姻法实施、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文化普及等因素的影响.考察长汀客家婚姻习俗的变迁,有助于对长汀客家风俗内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在翻译的许多原则中,忠实于原作总是放在首位的。鲁迅先生非常注重译文的“信”。他在给瞿秋白的回信中说过:“……无论什么,我是至今主张‘宁信而不顺’的。”在他看来,“信”是衡量一篇译文的第一标准。  相似文献   

11.
1979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拨乱反正,瞿秋白研究开始恢复了生机。首先冲破禁区、重新评价瞿秋白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文章有:陈铁健的《重评〈多余的话〉》,陈坚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不应否定》,王关兴的《批判四人帮对瞿秋白烈士的诬陷》以及《上海学术界座谈瞿秋白评价问题》,郑乃臧、唐再兴、杨杰的《关于瞿秋白……》等文。1980年6月18日,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举行纪念瞿秋白同志座谈会,周扬同志发表《为大家开辟一条光明的路——纪念瞿秋白同志就义四十五周年》,称“秋白同志是我们党的一位才识卓越的领导人,他不仅挑起过革命实际工作的领导重担,而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无产阶级文化事业建设上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的工作。”9月,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作出《关于瞿秋白同志被捕问题的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排版的标准化,要求作者在提交论文时,写出文章的摘要和关键词。由于有些作者对这一工作还不很熟悉或了解,往往把握不住,甚或不知如何措词,现作如下说明:摘要是一篇文章的论点,或者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是对文章论点或主要内容的直接表达。如:“在中国现代文艺运动史上,瞿秋白第一次明确地把文艺现代化和大众化联系在一起来谈文学革命的继续深入问题…”但是,在来稿中“摘要”往往出现如下几种问题:一、以第三者的口气对论文作介绍,如:“文章认为……”、“本文论述了…”“本文通过…”二、对论文进行评论,如:“本…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等是在“五四”时期涌现出来并登上历史舞台的;鲁迅、郭沫若、茅盾也是“五四”时期涌现出来并登上历史舞台的。“五四”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在敌人獄中写的《多余的话》,成了他在“文革”时期被诬为“叛徒”的唯一证据。本文对《多余的话》作了较全面的探索,指出《多余的话》反映瞿秋白“诚实的自我解剖”;表露了他蒙受王明“左”倾错误迫害的内心憤懣;凭《多余的话》把瞿秋白定为“叛徒”纯属子虚烏有。文章还对瞿秋白光辉的一生作了概要的叙述,目的在于使人们彻底认识“文革”时期把瞿秋白诬为“叛徒”是完全错误的,党的十一屆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为瞿秋白平反、恢复名誉和历史地位,是实事求是的,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何叔衡同志是中共党史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1935年2月,随同瞿秋白、邓子恢等同志转移去闽西途中,在福建的长汀、武平交界处的小径村被国民党地方武装所包围,突围未遂而壮烈牺牲。但是,对于他的牺牲,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有三种说法。 (一)自杀说 1、坠崖。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瞿秋白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贡献。在有些介绍瞿秋白生平、论述瞿秋白思想的著作中,瞿秋白被宣传为顽固地坚持“城市中心论”、“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留给人们的印象是以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反对派。其实,在瞿秋白有关中国革命的著作中,有许多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论述。这些论述,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闪闪发光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就瞿秋白是否参加过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试作解答,这是瞿秋白生平转折点的一个重大的“谜”。问题自提出是,瞿秋白从1921年3月31日起向北京《晨报》连续发出一组关于俄共十大的报导——《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第十次全俄共产党大会》(以下简称“人间化”)。“这组报导从6月22日开始发表,分五组时断时续连载到9月23日止。但是能因此而断定瞿秋白以记者身份参加了俄共十大吗? 断定瞿秋白参加俄共十大的重要论著之一是周永祥编撰的《瞿秋白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第一版)第20页:“3月8日至16日,第十次全俄共产党大会在莫斯科举行。瞿秋白以记者身分参加了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同志为什么能为毛泽东同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序?这不是偶然的.它是瞿秋白同志一向对农民问题非常重视的结果.瞿秋白同志论述中国农民问题的有关著作,在中国农民运动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同毛泽东、彭湃等同志是一致的.下面就瞿秋白同志对农民问题的理论贡献,谈谈自己的看法,拟请教于党史工作者.(一)肯定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一九二三年,瞿秋白在为党的“三大”起草的党纲草案中就明确到“不得农民参加,革命不能成功.”后来,他还指出:“中国革命中的中枢是农民革命.”“中国革命如果不能解决农民问题,是永世也不能胜利的.”  相似文献   

19.
说“无赖”     
“无赖”一词通常使用的意义是指强横、放刁、撒泼等恶劣的行为和作风。人们常说的“耍无赖”,“流氓无赖”即是此义。这种意义在瞿秋白《鲁迅的精神》一文中就有用例: “从满清末期的士大夫,老新党,陈西滢们……一直到最近期的洋场无赖式的文学青年,都是他所亲身领教过的。”只是“无赖”的这一释义乃是后起之义,在文言中更多的用法是“无可恃赖”,“不是依靠”之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不成熟”的领袖人物中,瞿秋白的人格是独具魅力的。这种魅力来自其独特的文化个性:“本我”的书生本色、“自我”的志士情怀、“超我”的君子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