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可见,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人们的行为的养成是起着巨大作用的.有专家指出:“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好是危险品,思想不好是危害品.”所以,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2.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 “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哪位教师对学生有情,哪位教师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进步,哪位教师就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而学生喜欢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情感,必然会迁移到接受教师的思想教育,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上来.所以,用情感去教  相似文献   

3.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哪位教师对学生有情,哪位教师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进步,哪位教师就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而学生喜欢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情感,必然会迁移到接受教师的思想教育,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上来。所以,用情感去教书育人,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情感的相融相通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认识到形成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它既像催化剂,又像中药的"药引"。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为了探索培养 学生道德情感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了”以理激情”、“以景激情”、“以行激情”等一系列激情经验。但是,激情是一种猛烈的迅速发生而又比较短暂的心理情绪状态。它像暴风闪电一样,既强烈又有爆发性,持续时间也比较短暂,如人们通常所说的“欣喜若狂”、“悲痛欲绝”、“目瞪口呆”、“聚精会神”、“义愤填膺”等,就是对各种激情状态下人的表现的生动描绘。所以,激情是高潮。由于它本身“猛烈的迅速发生而又短暂”的规律,决定了学生在激情发生前后思想情绪波动的阶段性(亦称情感层次)。其阶段性大致可分为情感准备、情感积蓄、情感高潮、情感消融等四个阶段。 一、情感准备阶段。它是对学生引发情感的重要环节。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的上升,知识的增多,其情感也不断趋向稳定。但是,每当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或  相似文献   

6.
王泽润 《山东教育》2000,(17):39-40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整个教育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情感教育的诸多途径中,思想政治教学有着不能替代的作用和不可低估的优势。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可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一)从素质教育的内涵看。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的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而道德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和原则也突出体现了情感性。 (二)从教育过程看。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其中的情,就是道德情感,也就是思想感情,它是人同某种道德…  相似文献   

7.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是整个教育内容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诸多途径中,思想政治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低估的优势。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1.从素质教育的内涵来看,思想政治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而道德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和原则也突出体现了情感性。2.从教育过程来看,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其中的情,就是道德情感,也就是思想情感,它是与…  相似文献   

8.
美感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思想情操教育。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于美感教育,曾有过十分深刻的论述。他说,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学校里学习的许多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接触过的文化财富,会在我们心灵里——首先在我们的情感和内心感受里留下痕迹。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留在情感和内心感受里的痕迹,正是由于美感教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以真挚的情感增强与学生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形成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而对情感因素则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种现象违背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使教学潜力的发掘受到限制,学生不能全方位地发展。对此,通过深刻反思,人们不再把教学新课程理念的视线限于认知领域,而是将情感因素纳入到教学新课程理念的广阔视野里。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呼和浩特市新华小学王雅萍情感是指人的思想对一定事物产生的波动性和感染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使他人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这就是共鸣.而小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受外在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喜怒哀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是思想教...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可以说就是情感教育 ,语文教材就是情感的载体。语文课文中有生活的愉悦 ,有人生的哲理 ,也有悲歌慷慨壮志 ,这一切都是作者感情的抒发。语文教学就应激发学生的感情 ,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发掘而达到增加启迪智慧的目的。因此说 ,情感教育应当是掌握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媒介。语文学科进行思想教育 ,也应从情感教育出发。“文以载道”就是说“文”是“道”的载体。“文”中的“道”虽最终可归结到思想方面 ,但其中介体仍是情感。情感的长期积累和升华便形成思想。抛开中介体而直接由…  相似文献   

12.
写作是生命主体个性化的语言行为。写作的主体性,表现为写作者写作态度的主动性和语言表达的独特性。就高中作文教学而言.要努力实现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就是要激发学生作文的主动热情,展示学生语言表达的独特个性,简单说,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并且“有话会说”。怎样让学生的文章更加生动,语言更有文采,这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关注的基本命题。但许多教师往往忽略的是.在正式作文之前如何激活学生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的“思想流”和“情感流”。因为离开了这些“思想流”和“情感流”,学生的语言表达是不可能生动而多彩的。道理很简单,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没有思想和情感的活跃和多彩.是不可能有语言的活跃和多彩的,所谓“意在笔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作文教学,也许不一定要让学生思接千载,神游万里。但最起码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所以,作文教学的第一要着,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激活”。在实践上,有以下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风光摄影中,雷同的片子太多了,其原因之一就是个性化的照片太少.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照片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呢?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就是用好"色调"的功能. 照片的色调,是引导或启发读者的情绪与情感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色调就是照片的个性.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一定要有思想和情感.而对于思想和情感的表达,除了造型构图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后期调整中对色调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材就是材料。文章的材料就是指为了表达某一思想﹑情感或心理,从现实生活或历史资料中选择出来的准备或已经写进文章里的人物﹑事件或根据。  相似文献   

15.
写作其实很好玩。虽然在学校里做作文常常需要当做任务去完成,但如果把它作为必需的学习内容,作为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手段,或者更进一步,作为生活的一种方式,当做自己的爱好,那么写作就会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最有意思的事情之一。体验垫高写作的根基。我们处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里,但同学们常常蜷缩在一个狭小的圈子中,除了学校就是家庭,所以生活的阅历就浅而狭,生活的积累就少而薄,写作起  相似文献   

16.
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紧迫而光荣的历史任务,而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十分考究的科学,它不仅需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同时还需要注意发现和运用科学工作方法。针对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新特点,面向学生教育的难点疑点问题,作为传统教育方法,情感教育应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有效工作方法,在新时期学生思想工作中仍应坚持发挥它的作用。一、情感教育的概念及其作用所谓的情感教育,就是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思想、情感和行为的交流,增强双方的…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教材曾有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一篇文章《咬文嚼字》。朱先生旁征博引,以推敲文字的经典案例说明一个道理:文字、思想与情感是连成一体的,“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因此,“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相似文献   

18.
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辅导员在工作中强化情感教育对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材”就是材料。文章的材料就是指为了表达某一思想、情感或心理,从现实生活或历史资料中选择出来的准备或已经写进文章里的人物、事件或根据。  相似文献   

20.
高效数学课堂是一种理念,历来是数学教育界人士的不懈追求。有时听不同老师上同一节课,方法、手段大为不同,而效果却一致的好,其原因就是"术殊而道同",因为高效数学课堂总是"自主课堂"。课堂上,学生是学习认识的主体,教师既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搬硬套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情感移植到学生的头脑里。因此只有承认和坚持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