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振武 《出版史料》2003,(4):114-115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被译成日文是从19世纪开始的,最初只节译了《红楼梦》的第一回,《红楼梦》的八十回日文译本于20世纪初面世,是据上海有正书局石印戚蓼生序本为底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日文全译本是松枝茂夫翻译的,前八十回据有正本,后四十回据程乙本。于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典著作之一,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在全世界广泛翻译出版传播.笔者经过研究发现,从中国最早存世的全译本至今,共有十多个版本流传. 《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出版数量以及图书馆馆藏数量逐年增多,中国文学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传播力不强仍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最大痛点.中国网络文学欧美热为研究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发我们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再度思考.  相似文献   

4.
有这么一位人物,他既不是专门的红学家,也不是学者、教授,就其职业而言,不过是一名小出版机构的普通编辑。虽然极为普通,但在编撰20世纪红学史时,不论如何都要为这位人物写上一笔。就对红学研究的推动和影响而言,他并不比一般的红学家逊色,甚至还要超过他们,因为是他改变了人们阅读《红楼梦》的习惯。此人就是汪原放。一个新的阅读时代的到来汪原放(1897~1980年),安徽绩溪人。评述汪原放对20世纪红学的贡献,需要将其放在《红楼梦》二百多年来传播、接受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此前,《红楼梦》的传播、接受,经过了传抄和刊印两个阶段。从《红楼…  相似文献   

5.
出版快讯     
香港中大出版《红楼梦案》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周策纵撰写的《红楼梦案:弃园红学论文集》,该书辑录周教授30年来散见于各报章杂志上的论红文章,每篇文章皆富有独到见解和新意,是红学方面的重要作品。 文章的内容包括:检讨红学研究的态度和未来方向;对胡适的“新红学”作了公平分析,并首次透露了胡适对作者所谈的自辩;探索了红楼梦  相似文献   

6.
《出版史料》2004,(2):33-33
丰子恺以漫画散文著称,他的《子恺漫画》出版于1925年,《缘缘堂随笔》出版于1931年。但也有翻译集多种,最早出版的是翻译日本文艺评论家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商务印书馆1925年出版)。其时,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作为“未名丛刊”的一种)已由新潮社于1924年出版。鲁迅说:“我翻译的时候,听得丰子恺先生亦有译本,现则闻已付印,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现在我所译的也已经付印,中国就有两种全译本了。”  相似文献   

7.
徐平“《资本论》在中国的出版和传播”(载《出版参考》2001年第16期)一文中讲到郭大力、王亚南在上世纪30年代翻译、出版《资本论》时,有两处与事实略有出入,为免以讹传讹,现特作辨正。徐先生两处原文为:其一,“到1936年三大卷全译本已翻译就绪,郭译约占3/4,王译约占1/4。但译稿交到读书社时,1937年全面抗战已开始,‘八一三’战火也在上海燃烧,此时出版这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与苏州有很深的渊源。小说的开场是从苏州的阊门讲起,小说塑造的十二金钗中的两块美玉——黛玉、妙玉均为苏州闺秀,十二伶官来自苏州民间,小说中有很多苏州风土人情的描写。作者曹雪芹先生的舅公李煦曾执掌苏州织造府,至今苏州十中校园内还有苏州织造府的遗迹。苏州书生程伟元发现、续编、出版了《红楼梦》。生长于苏州的俞平伯开创了“新红学派”,成为一代红学大师。新世纪苏州的一群红学爱好者出版了《梦里梦外探红楼》,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关注。《红楼梦》与苏州的关系真是千丝万缕。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中西文化的交流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自从《赵氏孤儿》于1734年传入法国以来,中国戏剧就开始了在海外的传播经历,成为西方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传播研究的角度,通过对《赵氏孤儿》在海外传播的环境、传播者、受众者三个传播要素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一些传播规律,以期对目前我国海外文化传播活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陈亦桥 《新闻知识》2015,(4):35-36,66
新媒介是指与传统的语言媒介、书写媒介、印刷媒介相区别的电子媒介、网络媒介,包括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古典名著在新媒介的催生下,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红楼梦》是我国最具文化底蕴的四大名著之一,贵州省大学生"红楼梦"戏剧小品大赛,以传统的戏剧小品融入现代音效、LED屏等形式,是新媒介影响下古典名著传播的全新尝试。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已被译成日、俄、英、法、德、朝等13种外文版本,涉及语文之多,译本出版量之大,都已超过《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其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1985年,法语译本《金瓶梅》出版时,法国总统为之发表谈话,法文化部出面举行庆祝会,称《金瓶梅》在法国出版是法国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由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辽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97北京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8月7B一10日在北京饭店举行。来自包括香港、台湾以及美国、法国、挪威、日本、韩国的代表120余人出席了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90余篇。开幕式由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李希凡主持,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致开幕词。冯其庸教授指出,红学从它的产生到现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也是所有的红学研究者、爱好者共同努力取得的。历史的长流在继续前进,红学也在继续发展,希望红学研究的学风、学格、学品也继续提高,为二十一…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等大量中国古典名著的英译本多是由杨宪益翻译而成。杨宪益在牛津大学求学期间造就了深厚的英语语言文学功底。回国后,杨宪益将全部人生精力放在了翻译事业上。译著等身的他是我国现当代当之无愧的译界泰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创刊背景、刊物特点、翻译选材、翻译人才与译文质量及海外发行等方面比较了《中国文学》与《人民文学》英文版,分析探讨建国以来英文文学期刊的出版及对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记者韩阳)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选秀活动近日在各大分赛区陆续启动。11月16日,一部由权威红学专家撰写的系统介绍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的普及性读物——《话说<红楼梦>中人》由长江出版集团旗下的崇文书局出版并已在全国各大书店正式销售。与曾经热闹一时的“索隐”“揭秘”“正说”“妙解”《红楼梦》不同的是,这部普及性论著立足于《红楼梦“》文本”本身,从“作品”出发,吸纳了百年来《红楼梦》研究的成果,着意于《红楼梦》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阐释。问及该书艺术性与娱乐性的关系时,该书作者之一,中国红楼梦学…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胡文彬著中国书店2005年1月出版近十多年来,胡文彬先生先后出版了《酒香茶浓说红楼》、《冷眼看红楼》以及《红楼长短论》等7种红学著作,不仅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而且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胡先生再集中时间和精力,完成《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一书的写作,实现了“十年间埋于心底的夙愿!”这样的治学方法和过程不禁令人想起鲁迅先生的《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之于《中国小说史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分析框架,从出版市场、翻译作品选材、翻译作品质量、出版营销以及读者反馈等维度,剖析葛浩文在出版场域中积累的各类资本及其转化机制,探究其如何利用资本转化推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海外市场的传播与接受。葛浩文翻译作品的海外传播实践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国际流通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南,有助于深度理解文学作品在海外出版传播过程中的运行轨迹,为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擘画出一条明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文学名著《尤利西斯》自1922年问世以后,长期没有中译本。1993年底,金隄在台湾出版《尤》的上卷。1994年4月,萧乾与金隄同时在我国大陆翻译出版了《尤》的上卷。1994年10月,萧乾与文洁若夫妇合译的《尤利西斯》全译本率先出版;1996 年,金隄译的全译本也接着上市。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学名著《尤利西斯》自1922年问世以后,长期没有中译本。1993年底,金陧在台湾出版《尤》的上卷。1994年4月,萧乾与金陧同时在我国大陆翻译出版了《尤》的上卷。1994年10月,萧乾与文洁若夫妇合译的《尤利西斯》全译本率先出版;1996年,金隄译的全译本也接着上市。  相似文献   

20.
当今的学者们利用清代的文书档案研究和考证《红楼梦》,写出了不少红学著作,可见,历史档案在红学研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然而,《红楼梦》小说本身在写人叙事中也大量地涉及到了文书和档案.特别是书中人利用文档管理家务的例子十分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