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要求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要求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新课程背景下,教材将教学内容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大模块,从内容本身就揭示了"生活"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已实实在在地上升为"内容"与"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起来。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观  相似文献   

5.
政治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政治课程内部发展的需要,其改革必然是在一定的标准和理念下实施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为此构建了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这四个必修模块都体现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它是“经济常识”全书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前提。本课内容不仅理论性较强,而且紧密联系当前社会实际,现实性和应用性也比较突出。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抽象的经济学概念、原理,不易理解掌握。本文对几个日常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谈点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仅供参考。一、关于高科技产品的价值决定问题下面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要争取市场,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就要发展高科技产品。这里要求提高产品的科技含…  相似文献   

7.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思想政治与生活同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用富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山大学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教学实效性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到,在遵循教育与学生成长的双重规律的前提下,以理论逻辑为基础、认知逻辑为尺度、生活逻辑为指向的三维一体是中山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实效性的有效机制。其中,理论逻辑强调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人文素养;认知逻辑着重建构主动学习和契合学生认知水平;生活逻辑力求直面现实和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学参考》2009,(30):25-26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感受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明确提出了要求: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感受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徐静波 《文教资料》2010,(34):145-146
课程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教师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课程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笔者就针对“生活逻辑”作一番浅略解读,以求抛砖引玉。一、生活逻辑的现实本意有关课程专家指出,生活逻辑是架构于生活素材与理论逻辑之间的桥梁,也是构成课程内容的方法论基础。依据笔者的粗浅认识,不妨先将其拆分为“生活”和“逻辑”二词。生活意指生存状态、生活素材、生活背景;逻辑意指合  相似文献   

15.
<正>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根据这一理念,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新教材不再主要按照学科逻辑,而主要按照生活逻辑,并辅之以学生心理逻辑和学科逻辑建构,它分别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为主题,以相应学科知识为支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教学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高中生群体;思想政治新课程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育的观念,主张生活即教育,教、学、做要合一。学生的生活往往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背景。高中思想政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才能更好地拉近思想政治的基本观点与学生的距离。具体做法如下。一、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明确提出了要求: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感受社会、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在全同各省、市逐步实施,我省也不例外。纵观新的教材,《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甚至包括选修模块部分,无不彰显着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散发着生活的气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