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教学设计是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转换为体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与以经验为主要依据的传统体育教案相比,它是一个设计系统,始于教学目标的设计。研究和推广体育教学设计,对于克服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随意性,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一、体育"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定义(一)体育教学设计的定义为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构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框架,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等各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安排,设置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体育教学设计能清楚地说明体育教学为什么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3.
杜俊娟  潘勇 《体育教学》2011,31(1):10-12
一、体育教学设计的内涵 体育教学设计是指以体育专业理论(如:运动人体科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教学论等)以及学习理论、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体育教学问题、确定体育教学目标、设计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策略、试行方案、评价结果和修改方案的系统化计划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4.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当前教育工作重点的必然要求。学生体质健康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是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针对教学目的,以一定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为依据,对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和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正确、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对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雷涛  黄懿 《体育师友》2015,(3):37-39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立足点与归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实现有效教学,将教学目标进行量化纳入教学评估体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作为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显著的差异,在教学目标上表现为可量化的特征。一方面,体育教学的量化目标推动了体育课程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另一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量化制约了教学活动灵活性,不利于促进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6.
章琳 《体育教学》2006,(1):23-24
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以前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预先筹划,从而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只是规定了某体育教学活动完成后,学生应习得的终点能力及其类型,并没有具体说明这些能力或者行为倾向形成或获得的过程与条件。要使体育教学目  相似文献   

7.
<正> 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依据一定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活动过程结构的体系。体育单项技术的教学步骤是指对某单项教学顺序的设计,并以设计出的模式来决定相应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手段。跳高项目教学步骤模式的建立,是以该项动作结构为前提,以学生分别掌握各个技术环节为依据的。在教学实践中,模式的选择与应用,还应以教育学(主要指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生理学(指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心理学(指学习兴趣等)的学科知识作为理论依据,力求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即根据教学实际,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特点及其调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体育教学环境为研究对象,依据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认为体育教学环境是学校实现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在理论上论述了体育教学环境的内容、作用以及调控问题。  相似文献   

9.
郑志华 《体育风尚》2023,(11):149-151
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是导致教学评价过程单一化,影响教学评价功能效果的发挥的关键因素,借鉴第四代评价理论应用协商式评价课程体系,以水平三(六年级)小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中“行进间双手传接球+一传一切”一课为例,从协商式评价构建的价值内涵、目标、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探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在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实践路径和启示思考。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是遵循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能否设计出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的有效方案,将影响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效果。据调查表明:目前大多数体育教师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笔者认为,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体育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语言是体育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将教学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体育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了解和认知,对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都是借助于任课教师的语言来完成,因此,体育任课教师能否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双主体性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教学的双主体性规律,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两个主体,即教的主体———教师和学的主体———学生。体育教学的主体具有双重性,即教师既是教的主体,又是学生学的客体;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师教的客体。体育教学主体的活动具有双向性,师生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推动着体育教学过程的发展,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主体与客体体育教学中所谓的“主体”和“客体”,主要是指教学活动中的“主动者”和“对象”。体育教学过程是由体育教师、学生和教学影响(指置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  相似文献   

13.
王震 《体育世界》2012,(6):27-28
体育教学过程是体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是组织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科学分析、认识体育教学过程及其要素,无论是对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还是对体育教学实践的指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及其过程的系统分析,把握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确定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和因素。通过系统分析本文得出包含体育教师、学生和体育教学内容的"三要素说"及由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组成的"四因素说"。  相似文献   

14.
面对新形势体育教育应树立新的教学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观是指教师对教学的基本认识与看法,它建筑在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理解基础之上,并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体育教学观念是体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基础。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作为面向21世纪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师,必须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主动更新观念,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和归宿,改变传统教学论的“三中心”  相似文献   

15.
对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相比,体育教学模式除了具有教学模式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我们将之加以概括,把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依据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规律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的教学样式,以及体育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谢晨 《少年体育训练》2013,(2):106-106,77
1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概念和内涵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也就是体育任课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通过"教"与"学"2种行为而形成的关系体系,其不仅仅指的是体育任课教师与学生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交流方式的一种体现,也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人际交往特征和教学管理特征等的具体表现,是是否能够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体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教学目标有效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卓锋 《体育教学》2011,31(4):11-12
体育教学目标是人们为达到体育教学的某个目的在行动过程中设立的各个阶段预期成果,它是在体育教学中经过师生双方努力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完成的任务,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1]。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正>何为参与度,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知、情、意、行等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它是教师与学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相互作用所表现出的结果。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反映了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程度、思维、情感及价值观,而  相似文献   

19.
<正>体育课堂的教学设计依据是方方面面的,不仅考虑教材、场地器材,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这一教学对象,所有的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体育应用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该文基于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探讨了大学体育教学围绕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以期对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改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