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曾经看过一位教师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自学生字,识记生字的音、形、义;查字典,解释生词;熟读课文三遍,家长签字……可怜的学生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完成这样一份"预习套餐"啊!我曾私下询问过该班  相似文献   

2.
一、关注学生的预习、课外阅读 (一)用言语评价学生的预习,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不同年级段对预习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低年级学生预习时做到: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的字音;能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中年级学生预习时做到: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相似文献   

3.
考察团论坛     
《中国教师》2012,(2):12-16
<正>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中小学校长朱冰学生是新课堂的最大受益者上课之前我翻看了学生们的预习本,课前的预习真的十分细致。我观摩的是三年级语文课。他们的预习要求包括:会读生字,会用生字组词,多音字,形近字,在课文里找好词、好句,做一些小练笔,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课前就已经把课文的生字词解决了,而  相似文献   

4.
<正>预习的过程正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而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预习语文要从读书开始,"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也要动笔,我的预习要求如下:一年级,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那么我们就从识字入手进行预习。我在学案中设计了如下项目:一是读书课文。二是圈出文中所有生字并认读,组长做生字卡片。三是按照生字、加音、组两个词的顺序写出本课要求书写的  相似文献   

5.
朱冰 《中国教师》2012,(2):12-12
上课之前我翻看了学生们的预习本,课前的预习真的十分细致。我观摩的是三年级语文课。他们的预习要求包括:会读生字,会用生字组词,多音字,形近字,在课文里找好词、好句,做一些小练笔,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课前就已经把课文的生字词解决了,  相似文献   

6.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我认为课堂教学应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预习。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做到:①仔细阅读课文、课后习题和课文后列出的生字;②编好自然段段码;③将课后生字表上每个生字的拼音注到课文该字的上一行,并用横线将那个生字组成的生词划出;④查字典、词典,自学生字词;⑤提出疑难问题:⑥了解课文大意,朗读课文。第二步:读议。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以问带读、以议促读、以讲助读,并注意在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议。议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课文的字、词、  相似文献   

7.
陈建梅 《考试周刊》2014,(14):54-54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摒弃旧观念,该放手时得放手,把评价的舞台还给学生。我在实践过程中把作业评价分为以下几类,指导学生科学地评价作业的具体实施过程,让学生参与评价,真正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一、预习作业细致化,帮助学生做好"登台"准备课堂应是学生的舞台,如何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收获更多精彩,我认为,学生课前细致而扎实的预习必不可少。其实,每次课前,虽总让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顺畅;自学生字;理解生字新词……但这些预习作业似乎过于笼统,因此学  相似文献   

8.
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能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以积极探索的精神去寻求答案,预习课文。叶圣陶先生认为:“练习阅读的最主要的阶段是预习。”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是这样做的: 将预习分为一般预习(意在读通课文)和重点预习(意在读懂课文)两类,按下面的步骤指导: 第一步,学字。初读课文,划出生字、回生字,然后查字典,运用汉字造字规律学习生字、回生字,初步做到“四会”(认读、书写、理解、运用)。  相似文献   

9.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对此,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生字词教学的一些方法,概括为六个步骤。一、生字预习有必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学中,学生对生字词的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我让孩子们把课文中的"二会字""四会字"读熟,按照笔顺表书空两遍。倘若学生真能扎扎实实地落实,那他们对  相似文献   

10.
王振刚 《师道》2004,(2):29-29
每学习一篇课之前,我都要给孩子们发一张“小博士资料库”。上面包括:生字王国、小小问号、知识宝库。“生字王国”是给学生预习本课生字词用的;“小小问号”是让学生记下自己预习中遇到的不懂或是不明白的问题;“知识宝库”则是鼓励学生搜集与本课课有关的课外知识。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不仅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很多,我曾做过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以前,我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发现存在几个问题:①有些学生不认真读书,只是哇啦哇啦念一遍,应付了事;②有些学生对预习没兴趣,只是学学生字;③有些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不能积极动脑较深入地理解  相似文献   

12.
预习课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预习不能走马观花或流于形式,而要针对不同教材、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掌握预习方法。 一、明确目的,首先通读全文。预习课文的基本要求是:划出生字词、中心句,再通过查字典弄清生字词,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必要时,对课文进行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等。这样的预习,为教师以后的讲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在校学习质量,而且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作了一些探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习惯: 一、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对学生提出恰如其分的自学要求和预习提纲,帮助学生逐步养成预习功课的习惯。起初由我指导预习,经过一段时间,再让学生独立预习,自己解决生字、新词,归纳段意、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发  相似文献   

14.
第一节:指导预习,自学字闭,初读质疑 三年级,大纲规定:“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一般来说。三年级下学期预习宜分两部分,一部分在课前,在家里自学。内客有二。一是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生字在本文的组词;二是读课文,要达到正确、流利。另一部分就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借助字典,学习新词。  相似文献   

15.
我在讲读教学中的具体作法。 (一) 逼着学生读书时“点、划、批,注”,培养自学能力。在学生没有独立钻研课文之前,我决不“包”着讲。坚持要求学生作好预习,预习时在课本上做出各种记号:生字、难词用“圈”,准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中小学课程体系逐渐形成,我积极参与到基于核心素养推进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改革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听课缺乏主动性、目的性,学生缺少质疑问难或是学生所提问题浮于表面、缺乏深度等问题。基于新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理念引领的课堂建设,教学仍需要不断改进,我在有效预习上找到突破口。一、设立预习本,细化预习步骤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书,难以深入教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新知;也有些学生认为把生字词会认会写就行了。这样  相似文献   

17.
这样的尴尬     
这学期,为了鼓励学生在学习上的探究精神,我在讲生字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然后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生字到黑板前给大家讲解。学生讲了哪个生字,在写生字作业时就可以不写那个生字了。方法一出台,就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大家认真准备,踊跃报名。一个个小老师站在台  相似文献   

18.
当前语文教学 ,预习这个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 ,人教版的语文教材 ,高年级每篇课首均设有“预习” ,各级教育报刊 ,预习研讨的文章也不鲜见 ,众多语文教师把预习当作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 ,怎样设计出目标明确、要求适中、学生易于操作的预习方法呢 ?我校高年级语文教师针对学生实际 ,设计了“三读”式预习法 ,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学生易于掌握的预习方法。A、一读 ,读通全文。一字一词 ,逐句逐段地往下朗读 ,清除语言障碍 ,把整篇文句读通。遇到生字新词 ,联系上下文或随即用字典之类工具书 ,弄懂字词的意思 ;也可把生字新词…  相似文献   

19.
预习是课     
教师只有凭借课堂才能完成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是指学生具备独立的思维活动,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的预习,实质上是课堂培养自学能力的结果。所以说,预习是课。预习课按阶段分为三种形式:(二)预习指导课。这是为教学生怎样预习和按什么步骤预习而设的。对三年级学生的预习要求是:自己拼读和抄写生字,再把生字的读音注在课文中。我提出了明确的按五步走的预习要求: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字(词)下用铅笔画一横。2.查字典,弄清字(词)的音、义,结合课文选择合适的解释,注在书上。——考虑到学生完成第二步的困难较  相似文献   

20.
一篇课文十来个生字是常规量,而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来掌握这些生字,对三年级学生来说,需要用一堂课左右的时间。花费这样多的时间,对小学生的预习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怎样使学生提高查字典的速度呢?我作了些探索。复习拼音字母的大写、小写后,我将23个字母依照顺序按“四、四、四、五、四、二”的分法列为六组:1、ABCD;2、EFGH;3、JKLM;4、NOPQR;5、STWX;6、YZ。要求学生背诵和默写各组的字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