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刚进腊月,父亲就开始琢磨如何写春联了。在老家,他的辈分高,学生也多,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来拜年的人络绎不绝。每送客人出门,父亲就会指着春联讲解一番,赞叹声中,他笑得格外开心。几十年来,父亲的春联一直是我家最美的点缀,也是我心头最温暖的回忆。  相似文献   

2.
王学文 《河北教育》2013,(11):46-46
初识书法 父亲从小打下了欧赵的底子,尤以行书见长.每年寒假,父亲总要为乡亲们写几天春联.我从六七岁开始,就开始给父亲"拉对子". 村人管春联叫"对子".由于桌小纸长,每写三四个字,就要有人抻着纸向上拉动,以便书写者书写,这就是拉对子.有时父亲一边写,一边会教我认对联上的字.等我稍大些,他也讲些平仄对仗的知识.这对子拉着拉着,我就背过了百十副.再到后来,父亲出浅近的上联考我,我居然也能对出工整的下联了.  相似文献   

3.
说起我对语文的喜爱,还要追忆到我的童年时代。那时我的两位"老师"深深影响了我。一位是我的父亲,他没什么文化,但他喜欢有文化的人。他特别关心我的学习,天天督促我读书,而且见书就帮我收集起来,书多了就索性把家里那老式碗柜改造成我的书柜。印象最深的是,读五年级的时候,父亲要我拟春联、写春联。我对父亲说:"对子在街上一块钱一副,又省钱又省事,现在还有几个人写对子贴的呀?"父亲脸一沉:"家里有读书人,对子  相似文献   

4.
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时下,大多数人都会去街上或商店买来现成的春联,但我的邻居张大爷一直坚持自己写春联。他说自己写的春联更符合自己的"口味",也更有独特的"年味"。张大爷在春节前的几天总是很忙,几乎小半个山村的春联都是他写的,而且他自家张贴的春联也很值得品味。从我识字起,大年初一拜年的时候,就常听到乡亲们在议论:谁家的春联词语好,有滋味儿;谁家的春联字写得好,有气势。张大爷家的春联一定是值得逐字品读的。  相似文献   

5.
每到年底,我们家的春联都是由我和妹妹贴上去的,我颤巍巍地踩在一把矮小粗壮的椅子上,妹妹在旁边扶着,一边指点春联的位置一边喷啧赞叹,你看爸爸的字写得多好啊!听她这样说,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对着尚未贴好的春联端详一阵。其中一张写着四个大字:春随人意。我知道那字是行草,写得很漂亮,特别是那个  相似文献   

6.
记春节     
如果说我也有欢乐的时候,那就是童年,而童年最欢乐的时候,则莫过于春节。春节从贴对联开始。我家地处偏僻农村,贴对联的人家很少。父亲在安国县做生意,商家讲究对联,每逢年前写对联时,父亲就请写好字的同事,多写几副,捎回家中。贴对联的任务,是由叔父和我完成。叔父不识字,一切杂活:打浆糊、扫门板、刷贴,都由他做。我只是看看父亲已经在背面注明的“上、下”两个字,告诉叔父,他按照经验,就知道分左右贴好,没有发生过错误。我记得每年都有的一副是: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这是父亲认为最合乎我家情况的。以后就…  相似文献   

7.
法度与想象     
王路 《大学生》2013,(9):75-75
正二十多年前,我们县城过春节时还兴贴自家书写的春联,我觉得书写的春联要比印刷的春联更有气氛,从那时起,我就迷上了毛笔字,当时我还没有读小学。自己在家胡乱练了两三年之后,有一天,舅舅来我家,看到床下堆满了练过字的废报纸,说你应该拜个师父,至少也该找个老师请教一下,盲目练下去恐怕难成气候。我说我不认识懂书法的老师,舅舅说他认识一位,回头带我去拜访。我跑遍小县城,买了当地最贵的毛笔和宣纸,在家写了好几天,终于写出  相似文献   

8.
正新年时,每一个家庭都会在门口贴上春联,这是为什么呢?根据我国的习俗,每逢农历新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春联,期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幸福美满;一副副精美、妙不可言的春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新年即将来临的时候,爸爸交给我一个任务——写春联。我听了既惊讶又兴奋,迫不及待地就去查找春联的资料。当  相似文献   

9.
“联”想     
<正>小年,昭示着旧年的完结与新年的到来。也就是从这时起,每家每户开始洒扫庭除,除旧布新,集中置办过年所需,为本就忙碌的一年掀起最后一个小高潮。过年既为家事,自然不可能只由某个人一手操办,一家人总还是要有所分工,而我所要完成的固定“任务”便是——写春联。我写“春联”那应该是2012年的冬天。在道叔公启蒙下,已经练了一年多毛笔字的我,对于毛笔字的运用概念就是门上的春联、路边的标语告示以及红白喜事上一些必要内容的书写。此时,念及春节将近,不免有些“技痒”,在晚饭时主动向父亲提起:我要给家里写春联。  相似文献   

10.
正我小的时候,春节前,爷爷总要帮乡亲们写春联,爷爷是农村小学的老师,正逢寒假,他就把我带到学校的办公室,他一边写一边给我讲解春联的内容。等我上了小学,爷爷就开始教我写毛笔字,每天写一个成语,同时解释它的含义,如写到"滴水穿石",爷爷就告诉我,水珠滴在石头上,经年累月,就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力量虽小,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把事情办成。这些我默默地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11.
连声道谢就拿走了。半路上,他碰见一个朋友。那个朋友一看春联,告诉他说:“祝枝山骂你呢。这春联写的是‘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你听听,这是好话吗?”财主一听,又找祝枝山来了。他一进门就喊:“姓祝的,大过年的,你存心跟我捣乱,有个财主,平日净干些伤天害理的事。才子祝枝山早就看着他不顺眼,想骂他一顿,可一直没有机会。谁知这年一进腊月,他竟自己找上门来了。他对祝枝山说:“久闻先生大名,字写得特别好,能不能给我写一副春联?”祝枝山一见他来,本来挺不高兴,听他这么一说,马上就答应下来,说:“小事一桩,现…  相似文献   

12.
藏福于心     
幼时,每近年关,父亲总要给人写春联。写得最多的便是“福”,福寿双全,福星高照……十分显眼,不觉记在心中。有一次,祖父笑着要我写,我一口气写了十几个“福”字,拿着到处贴,灶台上、米缸上、书桌上……为了让人满眼见福,甚至连猪圈鸡窝也贴得红彤彤的。在我那时的意识里,福和喜一样,代表好的意思。我想,人要福,动物也是要福的。  相似文献   

13.
邹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打我记事起,他就一直在我们村教书。记得,有一段时间邹老师是寄宿在我家的。他用粉笔在我家房间的板壁上写了很多字,一排一排的。那时我还小,不知道他究竟写了些什么,直到后来上了初中,才明白那些残留  相似文献   

14.
郑玉贞 《福建教育》2022,(14):62-63
<正>不觉已走过半生,我尝试寻找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发觉书法一路伴我发展,融进了我的血液。大山里拉联的女孩我的老家在仙游游洋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一过年,乡亲们便夹着联纸到我家,爷爷和大哥从腊月二十四开始义务为乡亲们写春联。渐渐地,爷爷不写了,写联的任务交给了我大哥,我负责给大哥当助手——拉联纸。哥哥在对面写,我给他拉联纸。  相似文献   

15.
快乐     
我是一个小小书法爱好者。小时候我到农村奶奶家过春节,爸爸总是很早就起床给庄里的老乡们写春联。大人们都夸爸爸字写得好,要写春联的人们排成了长队。每每这时我就趴在桌旁看,心想:将来我也要像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家教     
父亲是个普通农民,没念过一天书。他和母亲辛辛苦苦,把我们兄弟四人拉扯大。如今,我们兄弟四人中有医生、教师、农民、军官,父亲却去世了。父亲去世了,但他的教诲却时时回响在我们的耳畔。我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请学校里的先生写了三句话,贴在我家  相似文献   

17.
坚持在路上     
正这世上本来没有路,而经过一番探索与跋涉,就会发现,原来那荒草丛生的地方,被反复踏过之后,就模模糊糊地、曲折蜿蜒地形成了一条日渐清晰的路。父亲毛笔字写得特别好,远近闻名。去年寒假,老师布置一项作业,是到社区、农村体验生活。我怎么也想不好去体验什么生活,求爸爸帮我出主意。那天,爸爸提出带我上街头租个小摊位写春联,并说:"我负责写,你负责裁纸、折纸、  相似文献   

18.
冯彭盛 《中国德育》2014,(10):79-80
这世上本来没有路,而经过一番探索与跋涉,就会发现,原来那荒草丛生的地方,被反复踏过之后,就模模糊糊地、曲折蜿蜒地形成了一条日渐清晰的路。父亲毛笔字写得特别好,远近闻名。去年寒假,老师布置一项作业,是到社区、农村体验生活。我怎么也想不好去体验什么生活,求爸爸帮我出主意。那天,爸爸提出带我上街头租个小摊位写春联,并说:"我负责写,你负责裁纸、折纸、  相似文献   

19.
甜蜜的幸福     
孙琦 《新作文》2013,(Z2):5
小时候,我家院子后面有一洼小水塘,我和小伙伴们把从小河里捞到的小蝌蚪放在里面养大。我们在水塘边挖泥巴,玩一种叫作"摔泥泡"的游戏……就在那里,我认识了"友谊"。我家房子墙面是用水泥抹的,小小的我整天拿着一支粉笔,在那面水泥墙上写呀画啊,用稚嫩的语言教我的玩具娃娃"学习"……就在那里,我认识了"理想"。我家仓房的房梁上,父亲用两根麻绳和一  相似文献   

20.
趣话对联     
少爷写春联从前有个少爷,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把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除夕夜,这个穷困潦倒的少爷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贴于门口:"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