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本精美的摄影佳作摆在我的案头,一幅幅或黑白或彩色的照片是那样传神、耐看。它由极具权威的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著名摄影家吕厚民题写书名——《赵有强新闻摄影作品》。而它的作者却只是我省一家地市报——《常德日报》的一名年轻记者。他叫赵有强,今年才38岁。赵有强"出道"的时间不长。初识摄影时,他还在企业工作,只是偶尔拍拍照片。虽说在几年内有100多幅新闻、艺术照片上了全国的诸多报刊,也有10来幅作品获奖,但他仅能算一个"低烧"都不是的"发烧友"。1992年11月,常德日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辑、记者,他才挤进新闻圈,成为一名专职摄影记者,开始了在新闻摄影这条长路上的艰  相似文献   

2.
在这次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斗争中,有一幅《敬礼娃娃》的照片到处流传,你看看这个画面吧:四周一片灰暗的地震废墟,在上角远处的天际都变了颜色,照片的亮点在中间偏下.一个上身着黄色服装的孩子,躺在一块铺上蓝布的小木板上(临时担架).左臂已经受伤了,被包裹在白色纱布里,他伸出右手,高过头顶,向抬着他的解放军叔叔敬了礼,  相似文献   

3.
魏明清 《新闻窗》2012,(3):112-112
在摄影创作中,精确地再现现实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酝酿到作品的艺术处理以及后期制作,无不体现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没有构思的艺术创作是不存在的。实践证明,一幅平庸的纪实照片和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的区别,恰恰在于是否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认识熔铸进去,并通过特定的艺术构思体现出来。正由于摄影往往是在极为短暂的瞬间完成,因此深入探讨摄影艺术构思的特点和规律,就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4.
一幅精彩的新闻图片,最重要的是能给人"惊鸿一瞥"的视觉效果,虽然只是匆匆一眼,却能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震撼心灵,引发共鸣。画面中,滚梯上人流如织,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们,有的专心看报,有的一脸疲惫,有的哈欠连天……精彩的瞬间奠定了图片的基调,传达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感受,典型、惊艳,还不乏一点幽默。作者在图片背景中交代:"2010年3月22日,中国上海市民乘坐轨道交通2号线前往金融贸易区上班。这个1600  相似文献   

5.
黄顺铭 《新闻记者》2004,(12):71-72
2004年11月12日,《南方都市报》第A05版(第一重点)报道了一则新闻:《阿翁走了》。上半版是一幅压题通栏黑白照片,照片右下角有三行文字说明:"在这张2000年摄于巴勒斯坦伯利恒阿拉法特官邸的资料照片中,阿拉法特(中)正远离镜头而去。"文字说明中的"资料照片"是过去某个时候拍摄的,从时间的角度讲,它也就是"历史照片"。这是一幅精彩之作,堪称历史照片化为新闻照片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摄影展览优秀作品评选于1989年10月在北京举行,展览组委会聘请石少华等八位摄影界人士对1800幅参展照片进行了评选,评选出优秀照片100幅。其中一等奖5幅,二等奖15幅,三等奖25幅,鼓励奖50幅。由于多数参展照片未提供作者姓名,故评选后不能立即公布结果。经展览办公室分别同参展单位联系,现已获得作者名单(尚有个别获奖作品参展单位未能查明作者),受展览主办单位委托,将获奖名单在本刊公布。获得一、二等获的20幅作品,全部在本刊本期四封和中心插页上刊登。  相似文献   

7.
10年前,参加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角逐的系列组照凤毛麟角,而今,参加第15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的系列照片,铺天盖地,几乎占参评作品总数的一半以上。在41幅获最佳和金、银、铜奖作品中,系列照片占22幅(其中三组系列,定评评委只认可其中一幅);重大新闻与突发新闻类的金、银、铜4个奖,系列照片占3个;环境与大自然类金、银、铜4个奖,全都是系列照片(其中金牌奖作者提供的是系列照片,定评评委只认可其中一幅)。  相似文献   

8.
1994年,一幅反映苏丹大饥荒的照片获得了普利策奖,画面上,一只兀鹰盯着一个皮包骨头的小女孩,等待她死去.照片发表后引来很大争议,很多人质问作者卡特:"当时为何不向小女孩伸出援助之手?"  相似文献   

9.
照片配题,画龙点睛,文图并茂,景上添花。一幅精品照片,配题相宜,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添情趣,使读者回味无穷。古时画家对画题有“三分画,七分题”之说,可见画题为人之所重视。“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无声的画,一件高超的艺术晶,应求诗书画完美的结合”。一幅精品照片配题,亦是如此。 题图相生 两者同源 照片配题,无论是纪实与写意及新闻摄影作品,都与作者拍摄的主题意识和照片瞬间形象语言有关,也是作者配题的依据和要点。照片作品配题的产生,不是凭空胡编乱造的,更不是立异标新,而是作者在深入生活中,对某一事物的出现,发生情感,通过具体观察、  相似文献   

10.
西阳 《北京档案》2014,(2):54-55
正《北京档案》2014年第一期封二以"老北京正阳门东车站"为题,整版刊登了一组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的照片。该组照片共有四幅,最上一幅标为"正阳门东火车站旧影";正中两幅:左侧标为"车站穹顶",右侧标为"车站钟楼";下右一幅:标为"正阳门鸟瞰车站"。除最上一幅为老照片外,其他三幅均为当代照片。这四幅照片对一般人来说,恐怕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在摄影行家的眼中,便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原来,这四幅照片都是从西偏北的位置上,即前门城楼或箭楼附近的位置上,向东偏南的方向拍摄的。而且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在最上边这幅画面中,钟楼是在画面的右侧,或曰南侧;而在最下边这幅画面中,钟楼却跳到了画面的左侧,或曰北侧。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1.
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以战争与灾害作品称,在其50年的比赛史上,“年度最佳奖”作品有关反映战争与灾害的画面竟达41幅之多,在具体奖项中这两类得奖照片更是不计其数。一些爱好和平的人士难以接受一幅又一幅令人悲伤的图景,曾批评“荷赛”把世界看得过于灰暗。为此,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组织试图用“快乐事件”调节获奖作品的沉重气氛。然而,在其后的作品评选过程中,政治灾难和自然灾害的照片依然占据上风。  相似文献   

12.
8月18日,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颁奖典礼在青岛举行,一幅揭露社会公德沦丧的作品<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了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可是,这一获奖作品很快引起了争议.照片所反映的故事发生地长江大学的一位负责人公开表示质疑,认为这张照片所反映的信息是虚假的,作者有严重误导公众的嫌疑.  相似文献   

13.
印巴两国于1999年在印控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地区爆发的边境冲突中,印度军官阿加胡向他父亲尸体敬礼的照片和卡利亚向她丈夫尸体敬礼的照片感动了整个印度,成为印度军队公关宣传的最好例子,坚定了印度军队在卡吉尔地区战斗的决心和意志。印度曾提出七种非传统战争形式:即信息控制战、情报战、电子战、心理战、经济信息战和网络中心战,而这几种战  相似文献   

14.
2000年6月16日工人日报7版刊有一幅《台湾多产妈妈全家照》的照片。照片糸台东县61岁的潘秀桃与其所生的24个小孩的合影。看要这一照片,可谓百思不得其解,真不知其中的意义何在?其含金量又有几多?虽只是区区一张熙片,却也表达了一定的舆论导  相似文献   

15.
肖勇 《传媒观察》2006,(4):52-53
十运会尘埃落定,来自全国数以千计的专业摄影记拍摄了大量的体育照片,其中不乏令人回味的佳作。我拍摄的一幅作品《并蒂莲》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在高手云集的“尼康杯”十运会即时摄影大赛中荣幸地夺得最高奖——一等奖,这多少有些让我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16.
新读新华社获2009年中国新闻奖作品《走向希望的春天》,作者在表现民族精神中,再现的一个个感人场景和人物无不令人再次感动.张建均、母贤碧一对落难人,历难重组的婚礼;90岁年画老人陈兴才,继续描绘"家乡坚强"的坚强;胡义富老人与大红马的情结和依然上山"刨点生活"的生活意志;茶商谷米蓝为灾区掏尽了腰包,掏出全部真情的纯粹.作者以跃动的情笔,唱出一拍拍心灵的音符,绘出一幅幅灾后重生的画面,还原了一缕缕新春的气息,进而生动地呈现了灾民坚强的心灵底色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专题摄影报道是以多幅图片或数十幅图片集中表达一个主题。那么,如何才能搞好专题摄影采访,谈一下我的粗浅认识。 1、领题照片和一般照片的关系 在一组专题摄影报道中,要有一幅或两幅概括主题的领题照片。领题照片思想要鲜明,能表现主题内容。其余的照片要围绕领题照片去阐明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去丰富主题,完善主题。每采访一组专题,虽然要从不同的方面拍摄一串串镜头,但在定稿时,要根据既定的专题内容,选择其中最能服务主题。最  相似文献   

18.
每当我看这幅照片的时候,总要一次次地把目光从照片上移开,我无法长时间地注视这样一个残忍的画面而无动于衷。这是一幅描写杀戮的新闻照片:两个黑人士兵正贴身"零距离"地枪杀一名同肤色的男人。它的文字说明如此简短:"九十月份发生叛乱的象牙海岸,科特迪瓦叛军处死一名有掠夺嫌疑的人。"这句一字不能删的文字,语气就像"九十点钟微风拂熙的海滩,约翰正和他的女朋友一起散步"一样冷静和平常。是的,对于这个从未停息过战乱和流血的世界来一说,这样的杀人画面因每天重现而变得平常,只是因为法新社记者Georges Gobet冷酷而真实地记录下了这一瞬间,只是因为这张照片获得了今年第4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突发新闻组照一等奖"而在这世上广为流传。对于摄影界来说,这是一个经典的瞬间;而对于世人来说,这是一个悲哀的瞬间。我想,面对这样一幅照片,哪怕你的眼光只是心不在焉地轻轻扫过,就会在瞬间被画面中被处决者的眼神所击中。这是怎样的一种眼神呵!在生命即将被强行剥夺前的刹那间,眼中的惊恐、绝望,以及看到拍摄者(旁观者)后的鸣屈和求救,一个生命在即将消逝前释放出来的全部能量,  相似文献   

19.
在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复评暨2001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中,体育新闻类的一幅参赛照片《赢了》(见图一),引起评委们的一致兴趣:在沈阳五里河举行的那场球赛获胜之后,攻入决定性一球的孙继海一脸喜气在场上漫跑,一位电视台女记者猛追着他要求采访。在表现中国足球历尽艰辛,44年来首次冲出亚洲这一大事喜事时,作者选择了这样一个生动细节。画面上没有球场上的龙争虎斗,没有球迷们的欢呼沸腾,也没有米卢和球员的欣喜拥抱,只是摄取了  相似文献   

20.
你别去枪杀     
徐斌 《新闻实践》2013,(7):F0003-F0003
在第九届华赛竞争最激烈的类别——战争灾难类单幅中,获得金奖的是一幅《被打死的小姑娘》.那是一幅安静却令人心酸的照片:冷灰色的瓦砾堆中,一名被炮弹屠杀并掩埋的幼女被一点点刨出,已经没有了呼吸,天使般的生命已归于尘土.几只强有力的男人的手,在轻轻地拿开压在她身上的碴土.虽然看不到男人们悲愤的脸,但我们分明可以感到他们脸上的泪水,以及心中的仇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