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字介词结构已经被学者们作了细致的描写和研究,然而现代汉语“用”字介词框架一直未被重视,很多学者把更多的眼光放在“在……上/中/下”、“从……到”等框架的研究,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用”字框架到目前并未有人提及,更没有做细致描绘。将“用”字结构纳入“用”字框架之中,在前人对于“用”字结构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用”字框架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国语》这部著作中使用了大量的介词"以"字,也出现了大量由介词"以"构成的"以"字结构。通过对"以"字结构的考察,对"以"字结构的用法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字起初作为动词产生,后来演变为介词,而"从"字的介词用法,在漫长的汉语发展史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尝试对介词"从"用法的历史演变做些浅显的探讨,主要对比"从"的上古、中古汉语用法和近代汉语用法。本文参考语料,上古、中古汉语是各时期文献,近代汉语以《红楼梦》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框式介词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语法现象。本文以“从”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从”字框架的定义、句法功能、外国留学生习得“从”及“从”字框架存在的偏误,明确提出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从”字框架研究,以进一步提出“从”字框架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赶"字作介词表示比较义是湖北襄阳方言的一个特色。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平比、差比和不及三种形式。在普通话中"赶"字没有做介词表示比较的用法,古汉语书面文献中也鲜有存在。文章认为是由"追赶、驱逐"之义引申而来。  相似文献   

6.
“在”作为介词标记可以介引时间,介词“在”本身不表示时间,通常需要与能够表示时间的词连用,或者与表时间的词构成介词结构,引出事件的时间。从表时间的介词框架出发,依据不同的意义将表时间范畴的“在”字结构分为五类,对每一类进行句法分析,最后对留学生教学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介词框架的理论,对介词“由”与方位词以外的成分构成的介词框架进行了考察。主要从句法、语义角度分析了“由”与连词“而”、动词(介词)“到”、准助词性的成分“来说”构成的介词框架。“由”字框架的形成与刘丹青所说的“联系项居中”原则有关,与“由”本身的语法化历程也有关。  相似文献   

8.
英语表示"材料"、"工具"的介词用法辨析连若虚,尚建华,张丽雅英语句于中表示材料、工具时,常用不同的介词.这些介词容易混淆,在教学中应弓;起注意,现分述如下:一、of用of构成的词组,作"由......制成"解,常用于"bemadeof"结构中.of...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介词"从"的历史演变情况进行了简述,对南朝齐梁时期道书《真诰》中的"从"字用法进行了完全统计,其介词用法已占主要地位。对"从+表人名词+V+(N)"格式中"从"的词性判定进行了讨论,认为表人名词或人称代词进入连动结构中"从"的宾语位置,也可能引起"从"虚化为介词。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经典名篇《祝福》,百教不厌,百学出新。日前我在这一课的探究教学中,有学生用一"被"字总结出祥林嫂的命运,可谓一字"警奇",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A为N所V"式被动结构中的"所"字,从其演化轨迹看,它由本初的处所义经由"指代义"、"所"字结构,而大约在西周至春秋时期虚化成语气助词,用以强调谓核动词;当春秋时期介词"为"演化出被动结构后,这一语气助词"所"自然而然地用在被动句的谓核动前,生成了"A为N所V"式被动结构,成为一种焦点标记,用以凸显谓核动词的动作行为。  相似文献   

12.
胡彩敏 《现代语文》2007,(10):38-40
语法学界对介词"从"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相当多,并且成果丰硕.鉴于介词"从"以及"从"字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与"从"相关的介词框架在汉语语法中更是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为了更好地研究与介词"从"相关的问题,本文着重对介词"从"以及"从"字结构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细致地梳理.  相似文献   

13.
病句的辨析,历来是高考必考题,也是学生应试的难点之一。有些老师曾总结出一些辨析病句的方法:比如抓住关联词、介词、两面词、否定词等一些常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总结都非常实用。笔者通过日常教学和研究,发现能帮助同学们快速辨析病句的词语还有一个,那就是“和”字。在现代汉语里,“和”既可以作介词,也可以作连词。如表示引进相关或比较对象时,“和”就是介词。  相似文献   

14.
"在+NP"结构是越南学生习得介词"在"过程中使用较多、偏误率也较高的一种结构,越南学生在学习和使用"在+NP"时产生了9种偏误类型,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是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目的语规则的泛化、介词"在"自身的复杂性、学生学习策略的主观偏离等,在对越汉语教学过程中使用病句教学、基本句式教学、语境教学、汉越对比教学等教学方法能有效避免此类偏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长久以来,高中英语介词教学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在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框架下,以多义介词over为例,对其进行认知分析,旨在为介词教学提供新思路,改善其教学效果,进而提高中生对多义介词的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28个汉语常用介词在新加坡中学生作文中的使用情况。首先提出了鉴别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介词的特点和偏误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认定了新加坡中学生使用汉语介词的4个特点:“被”字句的使用频率、存在句句首处所词语前使用介词“在”的频率、“当……时/的时候”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以及目前已经很少使用带“来得”的“比”字比较句:8类偏误:有关框式介词的偏误、介词冗余、介词短语所处的位置有误、介词与介引成分及介词短语与谓语动词搭配不当、介词之间的混用、将介词短语用作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的否定表达有误、语句意义不明;并进而提出了5项教学建议:通过汉英对比强调汉语介词用法上的特点、突出强调时间词作状语和方位短语作定语的结构特点、确立易混淆的介词并加强辨析教学、依据语块教学理论加强框式介词的教学、用认知图式来阐释结构和语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桐城方言"把"有很多义项和用法为普通话所没有,并保留了近代汉语"把"的某些特点。动词"把"有"给、放、用、派、喂、嫁"等语义。介词"把"既能构成处置句,还可作工具语。在处置句中,否定副词可以放在提宾介词和介词宾语之后,介词宾语可以放在句首充当主语。介词"把"可用在某些动词后,引进交付、传递等动作的接受者;还可表示行为的对象;还可表方位、处所等。量词"把"有明显地表示动量的意思,"一把"可以表示副词"一起、一同"。助词"把"有"×把两×"(×为量词)格式,表示近于"两×";还有"×把×"(×为量词)格式,表示程度深。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临沂话中,介词"掌"和"用"、"凭"并行有表示"工具"和"凭借"的意义,根据持拿义动词向介词语法化的路径,"掌"应该有表示处置的意义,这在其他方言中也可以得到佐证,但是在现在临沂话中却没有发展出表示处置的意义。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强制停止语法化的现象。通过考察"掌"的意义及其语法化过程,我们验证了持拿义动词向介词发展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点,构拟了持拿义介词的语义图模型。  相似文献   

19.
"着"字在重庆方言中虽然使用得相当频繁,但是学术界对于重庆方言中"着"的词性还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本文对"着"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全面的分析,重点分析容易混淆的动词、介词和助词用法,明确了三者的区分标准。  相似文献   

20.
"的"字结构作为现代汉语的特色句式在法律文本中高频出现,对其结构的正确分析、内涵的准确理解和精确翻译是法律文本翻译质量的重要保证。基于中国刑法、合同法及英文译本,根据现代汉语"的"字结构理论,结合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和法律条文实例分析,不难发现运用词语结构、不定式、介词短语、分词结构以及状语从句等来实现"的"字结构的英译规律。辩证分析美国宪法的中文译本,可知法律英语中的条件句大部分可以转换为法律汉语中表示适用条件的"的"字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