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咏物诗是专以咏叹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或申明事理的诗。咏物诗所咏之物多是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咏物诗可分为两类,一是单纯的咏物诗,一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咏物诗常常是以象征、比拟、比喻、联想、引申等手法通过所写之物来抒情言志的。小学古诗中也有几首咏物诗。如《鹅》、《草》、《梅花》、《咏柳》、《马》等。《鹅》、《草》、《咏柳》是单纯  相似文献   

2.
咏物诗,把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作为描摹对象,在细致描摹事物的同时,寄托着诗人的感情。咏物诗的特点“不粘不脱”,即既要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曲尽“物”之妙;又要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有所寄寓。根据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有无作者明确的感情寄托,笔者借用王昌龄《诗格》中的术语,把咏物诗分为三个层次,即三个境界:“物境”、“情境”、“意境”。一、物境:抓住特征,绘形写神这一境界的咏物诗,能够准确地把握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等特征,给以逼真的描绘,使物的内情与外形达到统一。而诗人站在物…  相似文献   

3.
咏物诗以某一事物为吟咏对象,描绘事物的特征时,往往寄托着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理想或思想观点。如何鉴赏咏物诗呢?一、把握事物特征是基础事物的特征往往是诗人情感的生发点。诗人往往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感、品格,这就使得事物的特征既具有它本来的自然属性,又带上了诗人的主  相似文献   

4.
杜甫的咏物诗是其悲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诗人的精神寄托.每首咏物诗无不染上诗人的主观色彩,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忧己伤物的思想感情.杜甫的咏物诗愈到晚年愈精湛,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愈深刻.  相似文献   

5.
罗隐是晚唐时期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咏物诗在晚唐独树一帜。将罗隐的咏物诗置于唐代咏物诗的发展格局中来定位,对罗隐咏物诗的种类以及艺术特色作一探讨,以期对罗隐的咏物诗创作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本有“欲回天地人扁舟”(《安定城楼》)的抱负,却一生清寒潦倒,得不到实现抱负的机会,因此始终郁郁不得志,至苦之情和难言之痛郁结中怀。他常寄情于物,写下了不少的咏物诗,幽伤要眇,往复低回,感人至深,其艺术手法则多种多样。李商隐对生活中某一事物偶有所感,便从一点生发开去,力求感受的真切和形象的  相似文献   

7.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在细致描摹事物的同时,还寄托着自己的感情。一首好的咏物诗,具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等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地描摹,满足于形似,那还不能算好的咏物诗。一个出色的咏物诗人,就应该像高明的摄影师那样,  相似文献   

8.
咏物诗,实体描摹而外,须熔铸诗人思想情感;如果只是简单写生拍照,没有深刻思想内容,肯定苍白无力。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屠隆(1544~1605)《论诗文》认为,咏物诗须“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这就是说,要着重表现事物的“神韵”,既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进一步的要求是,须寄情寓理,有所寄托;或情中有物,或叙中寓理。如此,方可进入刘熙载《艺概》“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之化境。  相似文献   

9.
咏物诗通过借物喻人的手法,呈现诗人自我的品性,或赞颂某一类人群的高贵品质。教学咏物诗的最高境界在于言意齐飞,物情一色。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诵读产生对诗歌的初步理解,通过联想还原诗歌的意境,并在角色置换中体验诗人的内在情愫,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0.
《豹》是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的一首咏物诗,描写囚禁在铁笼里的豹渴望摆脱命运束缚的深切感受。诗人借助豹这一具体的“物”,传达他对“人”的世界、“人”的生存处境的思考以及他在探索人生意义时的迷茫和痛苦。《豹》有不同的中译,对几种中译的翻译技巧进行探析,和不同中译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诗歌翻译追求的是情通和形似,译必须有一种能融入原诗意境的激情,才能达到形似与神似。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的托物寓怀诗及其对古代咏物诗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是唐代写作咏物诗数量达百首以上的少数几位诗人之一。在他的整个诗歌创作中,咏物诗是和咏史诗、无题诗鼎足而三,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大类作品。这百余首咏物诗类型多样,成就各异,其中尤以托物寓怀之作最具个性特色,且对古代咏物诗的传统有明显发展。一在李商隐之前,咏物诗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从先秦到南朝初期,是古代咏物诗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诗经》中虽无完整的咏  相似文献   

12.
咏物诗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别,诗人在细致描摹事物的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因此,托物言志是这类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通过诗人描摹的意象把握诗人所言之志,也就成为阅读理解这类诗歌的关键。综观诗人所言之志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包括诗人自我形象和诗中主人公。景物形象诗人用来寄寓某种思想情感的景物。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中被人格化,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的事物。  相似文献   

14.
咏物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最早的诗集《诗经》里就有不少借风雪花草寄兴抒情的诗篇;后来的《楚辞》中的《橘颂》即是有名的咏物诗;魏晋以后这类诗更是层出不穷,《文选》里曹植的《朔风诗》、陆机的《园葵诗》也属这类作品;《文苑英华》中的咏物诗即有几百首之多;初唐诗人中为杜甫推许为“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四杰,也都写有著名的咏物  相似文献   

15.
《橘颂》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诗人选取橘树这一独具特色的典型意象,借橘喻人,以橘显志,全诗“情采芬芳”,诗情摇曳,达到了物我交融、情景融合的境界,是我国咏物诗的典型,在中国咏物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咏物诗是诗歌家族的重要成员。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随物赋形,写出物的特征和情状;一类是在对物的特征的把握中,寄寓着诗人的人生感悟。好的咏物诗都属于后者。陈建云的《石磨》可以说是一首好的咏物诗,诗人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通过对“石磨”形象的准确把握深刻地表达了出来。“生活让所有的牙关紧咬”,首节一句一节,直入主题,掷地有声,给人以震撼。这一统领全诗的句子,不仅简练精当  相似文献   

17.
《家教世界》2022,(10):50-51
<正>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的咏物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而他擅用"灯烛"意象亦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奇观。其中《灯》一诗体物精深,结构精整,更是被誉为义山咏物诗的典范,但历来却少有研究涉及。本文试通过对《灯》一诗进行解读,深入诗人的心灵世界,把握其朦胧多义的创作内涵和深情绵邈的诗歌情调,即从煎熬成灰的奉献精神、宠辱不惊的宇宙意识和绮密瑰妍的爱情之美三个角度,探究该意象的隐秘内核,揭示诗人的潜在精神。  相似文献   

19.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贺,在他的诗集中有《马诗》二十三首,都是古体五绝。由于它们都是咏马,可以看作是一组大型的咏物诗。唐代的咏物诗本不为少,但这样环绕着同一题材而写的大型咏物诗却是前所未见的,这也是作者的创格。前人都以为这些咏马诗都是以马喻人,  相似文献   

20.
南朝时期是我国咏物诗的繁荣时期。据不完全统计,齐梁以前上溯到《诗经》,留存下来的咏物诗不到五十首,而南朝时期的咏物诗竞高达三百多首,并且其审美触角所涉及的物象种类大为扩展。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出现,既是文学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南朝诗人独特的生活环境、创作环境、新变文学思想、独特审美心态以及客观事物取得独立审美价值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南朝咏物诗的审美对象、审美内涵及审美表现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